第十四章 算帳(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見高強頻頻稱許許貫忠也是喜歡:衙內安心小人們受衙內囑託便當為衙內分憂此事我與小乙商議的妥當這時該當已經開始實施了。不過既然涉及到三地交易一個船隊就不便控制小乙打算分船而行。

分船這可有點難處別的不說那船隊份額如何處置可不是所有人都要跑三地貿易的吧

這個自然因此小乙打算將原先按照船隻載重的份額都改成用現錢折算如此不拘於船也不拘於物只要有這麼多價值的貨物上下咱們的船隊就照著份額收錢。

高強大喜這聽著就有點像現代的關稅和貿易配額制度了可見古人的智慧與現代人實在沒什麼差別到了那種情況下人家就能想出合適的法子來應付。當然了開啟這扇智慧之窗的高衙內功勞也是不小。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兩人議論了一會高強又出了些主意正說得高興許貫忠忽地把臉一板:衙內欺我原是來說衙內你心氣太高不合將京畿錢引的事務也攬了來作怎的串到了那船隊上頭

高強忍笑心說居然被你繞回來了真是不易。他擺手道:貫忠無需多言你心中所想本衙內大約也知道。這件事情本衙內熟慮再三非做不可眼下或許有些虧本以後只有莫大的好處。

願聞其詳許貫忠振衣靜聽。

見他忽而擺出極為嚴肅的神態高強頗有些不自在想了想才道:咱們手上的銀子一是錢莊匯兌的抽水二是船隊貿易和份額三是東瀛開採出來的金銀四是清溪幫源洞銀礦的出產這幾項加起來具體數字我沒你清楚不過一年總有個大幾百萬貫吧

許貫忠默然點頭。要知道單單錢莊匯兌的金額去年一年就達到了五千萬貫之巨已經是大宋朝廷全年收入的一半了而今年的上半年雖然有當十錢改為當三所造成的銅錢升值通貨緊縮原因大通所流通地金額也已經達到了四千萬貫這當然不是說大通錢莊已經有敵國之富。而是歷來這政府收入與國民生產總值乃是兩個概念大通錢莊掌握了經濟流通的重要環節已經有相當的貨幣透過這個渠道來流通因此在這個中國歷史上商業經濟最為達的朝代其經手的數額就顯得極為恐怖了。

你我都是胸懷大志的人。辦這錢莊對國家到底有什麼好處彼此心裡都是清楚的既然手裡有錢國家又是需要錢的時候此時不用更待何時高強拿起扇子在桌上敲了敲半開玩笑地道:貫忠啊財富是在流動中才有價值地。藏在家裡數錢玩數的不過是一堆死物不能吃又不能穿有什麼用總不成留著給自己打一副金棺材板吧

許貫忠也是笑聽高強又道:我大宋原本就是缺錢不是說窮而是上到朝廷下到平頭百姓在在都需用錢缺的是銅錢。像四川這等地方連鐵都拿來鑄錢了還是不夠用最後只得用交子。朝廷原先用當十大錢也不是不知道其中的弊病。迫不得已罷了。

現在改了當十作當三物價是可以下來了可要是缺錢的狀況不解決這物價下來了還是一樣要出問題要是一個銅錢就能買一升米了。那雞毛蒜皮的東西怎麼買總不能全用東西換吧所以呢。新錢勢在必行既然銅錢不夠只能用錢引這中間乃是環環相扣少一環都要出問題的。

有了現代的金融意識高強對於大宋的財政問題有相當清醒的認識說起來自然也頭頭是道對著許貫忠他還是第一次將自己的這全盤計劃說的這麼清楚。當然了限於對方的接受度就算這樣他也只是說了一多半而已。

許貫忠咳了一下:衙內說得清楚貫忠也明白如此說來錢引非成不可寧可咱們錢莊貼錢也得將這錢引撐下來

說對了一半高強笑道:咱們大宋今年行錢引三百萬貫我看過了最小的也是一貫的面值那有幾個老百姓能用的著的日常過日子還是用銅錢咱們錢莊都不需去理若是商販來換錢引時凡是大宗的交易咱們都想法勸他在錢莊裡開戶往來流水都在錢莊裡走裡外也不用咱們掏出多少真金白銀去。哪怕就算潑出大天去京畿和東南兩處我出個兩百萬貫也就吃下來了。

見許貫忠意有不甘高強明白他的心理再怎麼豁達的人看著自己辛苦經營的財富就這麼白白消耗都會有些不甘心許貫忠縱然是胸襟廣闊的人但一年多錢莊管下來也習慣了沒事撥拉一下算盤。

便又道:這錢引抓到咱們手裡眼下是看著吃點虧往後這好處可不是一點半點地。朝廷大臣理財有個弊病今天你上臺一套明天他上臺一套把這關係到國計民生的大事都當作彼此攻訐的把柄了就如這次錢引之事要是出了岔子咱們和蔡太師是一根繩上的螞蚱一個都跑不了歷史上蔡京在大觀三年也就是明年第二次被罷相就是在當十錢上頭栽了跟頭現在由於高強的介入當十錢變成由趙挺之行蔡京提前廢止了當十錢這一遭可算免了不過又生出錢引這檔子事來因此高強心裡明鏡一樣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他嘆了口氣:眼下太師和本衙內都得聖眷若是哪一天失了勢被什麼對頭人掌了權這錢引恐怕又要跟著遭殃人存政興人亡政息吶所以我尋思總得想個什麼法子叫朝廷對這錢法不能隨便指手畫腳才行

許貫忠聽到這裡遽然而驚道:衙內你是想要咱們大通錢莊往後永久就掌握著錢引的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