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完美的展示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iPod的產品圖片出現後,陸澤繼續講解:

“沒錯,這就是iPod,一款領先於整個時代的隨身聽產品。

它不僅可以相容所有的常用音樂文件格式,而且還能把你整個曲庫都裝進去。

是的,iPod是一款硬盤式的MP3隨身聽裝置。”

這話一出,在場的所有人都震驚了,就連電視機前的不少觀眾們都驚呼不已。

不愧是一家意外出現的公司啊,每次發佈會都能給人意外。

那個大家認為最不可能出現的選擇,竟然真的被【麒麟科技】給做了。

硬盤式MP3隨身聽?大老你玩真的?知不知道但凡是硬盤式的電子產品,通常都是比磚塊還大麼?

可是看大屏幕上的圖片,大家又看不出iPod具體的產品尺寸,所有人都急不可耐,想讓陸澤拿出真正的實物產品。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陸澤也不負眾望,從口袋裡掏出來一個iPod樣機。

儘管他的手掌和老外們比不算大,可是那個產品就穩穩地被握在了手裡。

“哦買噶,那是什麼?”現場的記者們不由地發出了驚呼。

電視機前的觀眾們,也瞪大了眼睛盯著螢幕,看著攝像機正對著陸澤手上的產品進行特寫拍攝。

iPod,為何僅僅只有一個煙盒大小,不是說好了硬盤式嗎?

陸澤攤開手掌,把iPod完整地展示在了全世界面前,然後手指靈活轉動,把產品上下前後360度全部展示出來。

他自信地笑道:“大家請看,這就是iPod,數字音樂時代隨身聽裝置的終極產品。

它能裝下數千首歌曲,不僅能讓你把整個曲庫都裝進去,而且還有不亞於CD的音質,這才是隨身聽裝置的真正打開方式。

為了做到這點,iPod使用了三大最先進的技術支持,讓我一一為大家展示。

第一,它完美地解決了隨身聽裝置便攜性中的最大痛點問題。

因為iPod有一個1.8英寸的超薄微型硬碟,足足有5G的容量。當然,如果你願意的話,也可以選擇10G的版本。

這個超大容量,足以裝下1000-2000首160K bit rate高質量壓縮率的MP3歌曲。

第二,我們選用了1394火線介面,可以讓你以超高的速度把MP3文件傳輸到iPod裝置中去。

這裡讓我們感謝一下偉大的蘋果公司,發明了這個傳輸協議。

如果沒有這個介面,那麼1000首歌用USB傳輸的話,將要耗費超過5個小時。

可用1394火線介面,傳輸時間將降至10分鐘以內。

第三,我們為iPod配上了一塊史上最先進的超強續航電池,它能支援連續10個小時的不間斷音樂播放。

而且在iPod沒電的時候,你還能在1小時內快速充滿電池的80%以上。

這項快充技術,也是專門為iPod這款終極產品量身定做的,能讓使用者們拜託對5號電池和7號電池的依賴。

正是這三大最先進的技術支持,才有了今天這款終極產品。

大家請看大屏幕,看看iPod和撲克牌盒子的對比,是不是沒什麼大的區別?

沒錯,它就是這樣一款迷你的隨身聽產品。

我的手掌並不算大,我相信iPod如果被在座的諸位拿在手中,完全就像是個小打火機似的。

因為出來主介面是白色面板外,他的背面外殼完全由不鏽鋼打造,握在手中的感覺棒極了。”

這樣一說,底下的老外們得意地笑了。

畢竟歐美人大多數都身材高大,手掌自然也是比東方人要大上不少。

別看iPod一代很厚實,但對於歐美使用者來說壓根不算什麼。

一掌可握,輕輕鬆鬆。

陸澤接著說道:“iPod不僅有三大技術支持,而且為了個大家帶來最好的使用體驗,處處都充滿了技術細節。

首先,請讓我為大家展示iPod的觸控面板。”

說著,他就拿起手上的iPod,走到了邊上的一張桌上,上面有一個鏡頭正對著桌面在特寫拍攝。

而大屏幕上的畫面,也立即切換到了桌上的場景。

陸澤用單手操控這iPod主面板上的按鈕,來回切換按動著。顯示屏上的介面,也跟著不停變化。

翻頁,選歌,切歌,播放,暫停,十分流暢,一隻手即可操控。

尤其是那個觸摸式感應控制滾輪操控著上下滑動,不僅能快速翻頁,還能在播放歌曲時,快捷地控制音量大小,

真是讓底下的記者們和電視機前的觀眾們,紛紛看直了眼睛。

這特麼也太炫酷了吧!

看著陸澤不停地在觸控滾輪上轉圈圈,眾人恨不得也立馬上手把玩一下。

科技感十足的產品就是這樣,會給人一種強大的吸引力。

陸澤又補充道:“大家是不是以為這就是全部了?不,現在才剛剛開始。

iPod為了給大家更好的體驗,甚至還和iTunes進行了非常好的最佳化相容。

大家不僅可以透過iTunes管理自己的曲庫,還能把曲庫和歌單同步進去。

不用你再去做任何多餘的操作,iPod就能顯示你的全部歌單。

你可以編輯上班路上聽的歌單,你也可以編輯運動時的歌單,或者還可以編輯看書時的歌單。

總之,這一兩千首歌你都可以用iTunes很方便地歸類,以便用iPod聽歌時能快速切換歌單。

甚至,你還可以按照歌手或音樂風格進行分類搜尋歌曲。

總之就一句話,iPod處處都是技術細節和【麒麟科技】滿滿的誠意。

而且,iPod還配備了非常強大的外設。

同樣來自森海塞爾聲學的技術合作,一款專門為iPod量身定做的MX550耳機。

這款耳機,加上iPod自帶的BBE音效和【麒麟科技】的音訊解析技術,將讓iPod成為世上最強的隨身聽產品。

它的音質和聲效,已經全面超越了iPrism,如果加上高質量壓縮的數字音樂文件,帶來的聽感絲毫不輸於CD的品質。

下面就讓我們來見證一下,iPod和CD隨身聽的同臺競技。”

說著,助理徐立就送上來一臺CD機隨身聽,放在了陸澤手裡,通上電後,即將開始對比展示。

既然要比,那肯定是播放同一首歌曲。

和上次發佈會測試iPrism一樣,還是選的0《加州旅館》這首歌。

因為這首歌很討巧,並不會極限測試音質,而是會在一個相對安全的音訊範圍內,展示播放裝置的實力。

畢竟iPod就算再強,這時候還無法做到完全能和CD音質媲美。

但在陸澤的精心準備下,一切都顯得那麼自然。

合適的歌曲,高品質的無損壓損的MP3檔案,再加上完美的演唱會級別的音響設備,和一張精心準備的CD碟片。

光是這張碟片,為了今天的對比效果,就已經測試過無數次了。

隨著陸澤把iPod和某大廠CD機隨身聽都接上音響的線,一按播放鍵,《加州旅館》那熟悉的吉他旋律就在會場響起。

iPod和CD機隨身聽切換播放,所有人都彷彿感覺不出任何差異。

如果不看大屏幕,閉著眼睛聽甚至都聽不出哪段是iPod播的,哪一段來自於CD機。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