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挖牆腳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目前的公司,雖然建立已經四五年了,但公司規模並不大。

估計這會兒把管理層加在一起,也就幾十個人。

而且這家公司即使未來成為了韓系MP3三巨頭之一,也只是名頭響一些而已,產品銷量和市場份額,仍舊不及艾利和iriver的三分之一。

艾利和iriver,才是真正的市場霸主。

儘管公司後來也在泡菜國的創業板上市,可不管是體量還是公司市值都少的可憐。

等MP3時代過去後,公司沒落後,總資產也不過2000萬美元左右。

所以【奇點基金】用500萬美金,收購如今還小打小鬧的公司69%的股份,對方高興還來不及呢。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儘管如此,陸澤依舊覺得自己是在撿漏,因為公司在音效技術方面,有很強的獨到之處。

在接下來幾年MP3隨身聽市場飛速發展的時候,各大品牌廠商都在追求唯芯論,大家普遍認為解碼晶片越好,MP3音質就越好。

可公司偏偏不信這個邪,在獲得BBE音效技術授權後,又進行了後續開發,一舉推出了全新的MP3品牌愛歐迪(iAUDIO),用低端主控代名詞的sigmatel晶片,加上音效技術,硬生生打出了一片天地。

iAUDIO MP3隨身聽屢屢被隨身聽業界評為精品,為廣大玩家視為神器。

它的過人之處就是支援BBE(高清晰原音系統)音效,使輸出音質達到專業水準,一點不輸於那些使用了飛利浦解碼晶片的MP3隨身聽。

很多消費者一度還認為,iAUDIO MP3隨身聽的音質,甚至比艾利和、美播、三星、LG、JNC、萬城等這些名牌廠商的產品還要優秀。

正是憑藉著出色的音質,iAUDIO MP3隨身聽很快在高階品牌領域佔有一席之地,其G3、U2等主力機型更是將飛芯系打得滿地找牙。

由此可見,公司在音效技術方面的儲備有多強。

之所以公司有如此研發實力,說來還有點故事,這和泡菜國的電子產業發展也脫不開關係。

公司是1995年建立的,而艾利和Iriver是1999年創立的。

有趣的是,艾利和Iriver其實是三星Samsung的工程師辭職創辦的,之後艾利和Iriver的部分人士又因不滿公司政策出走至 公司。

後來Samsung工程師也加入公司,因此這三家公司的關係非常微妙,在MP3隨身聽這塊兒的實力可謂是不相伯仲。

事實上,公司正是有艾利和iriver公司的工程師帶槍投靠之後,才對 MP3 這塊有比較積極的攻勢,推出了自己的MP3品牌——愛歐迪iAUDIO。

收購三星的MP3業務,基本上是不可能。陸澤還沒膨脹到認為自己已經可以媲美泡菜國老李家那種國家級財閥。

收購艾利和iriver也不是一時半會兒可以搞定的,畢竟人家剛剛拿到錢創業,根本不缺資金。

唯有公司,才是最容易達成收購的目標。

所以陸澤才派彼得·麥迪遜和徐立專程跑一趟,打著【奇點基金】的名義,完成了這次收購業務。

陸澤追問道:“我吩咐的事情,都已經安排了嗎?”

“陸總,公司的核心技術團隊,過兩天就會啟程,來東海匯合。”徐立當即回應道。

安排公司音效方面的核心技術團隊,過來找比爾·金凱德和傑夫·羅賓等人匯合,共同研發最新的音效技術,就是陸澤此次收購的最大目的。

儘管這會兒艾利和iriver的技術團隊還沒有跳槽到公司,但公司的音效軟件技術研發實力依然非常強。

等兩個團隊一匯合,自然就可以為下一代產品進行研發。

第一代iPrism,想都不用想,肯定是要主打飛利浦晶片的,營銷噱頭都必須是這個。

但飛利浦晶片價格昂貴,這在陸澤看來是很沒有必要的事情。

等到音效技術研發出來後,換成價格低廉的sigmatel晶片,就可以讓iPrism的成本降低很多。

到時候把iPrism價格打下去,自然就可以佔據更大的市場份額。

而現在MP3隨身聽生產成本的兩個大頭,一個就是解碼晶片,另一個就是快閃記憶體。

這兩個零配件價格高昂,才導致了2003年以前,MP3隨身聽的價格不那麼親民。

價效比才是王道,想要覆蓋更多的客戶群,必須把價格打下去。

而用音效技術彌補解碼晶片的不足,自然就可以讓iPrism的價格降低很多。

尤其是2002年開始,隨著電子產業的發展和規模擴大,快閃記憶體的價格也是不斷下跌,到時候MP3行業就徹底殺紅了眼。

各大品牌紛紛打起來價格戰,原來賣兩三千的高階產品,在2002年後估計一千多就能買到了。

可現在是2000年,不僅解碼晶片貴的離譜,快閃記憶體的價格更是貴得嚇人。

主流產品都是32M記憶體,高配才能到64M記憶體。

這會兒想要128M記憶體的MP3,很抱歉,沒有3000塊錢以上,連雜牌都別想擁有。

那些大廠牌128M的MP3隨身聽,也只是拿出來充充門面,價格都是從七八千開始看的,拿有幾個使用者消費得起。

所以在快閃記憶體降價之前,iPrism想控制成本,只能打解碼晶片的主意。

用強大的音效技術,來替代不同晶片的音質差距,以節省成本。

而且音效技術不像晶片採購,採購是一次性的,可技術卻是不斷積累的。

把錢投入在音效技術的研發中,【麒麟科技】將終身受益。

聽到徐立做好了安排,陸澤滿意地點了點頭,又繼續說道:“很好,你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去和BBE Sound公司洽談合作,爭取獲得BBE音訊處理技術的獨家授權。”

說起BBE音訊處理技術,簡稱BBE音效,那可是鼎鼎大名,被稱被稱為“音樂之後”。

BBE技術能夠在普通的電子設備(放功)還原更加真實的音質,即透過音訊訊號在電路中發生偏移進行補償,使處理後的音質更加清晰。

音頻設備上有BBE的LOGO,那就代表了音響界象徵高超品質的標誌。

BBE技術,和SRS、LifeVibes、DNSe並稱為四大頂級音效技術。

在四大音效中,BBE技術最受也內推崇,因為其能讓低端音頻設備發揮出高階產品的音質,是其它三個音效技術遠遠比不了的。

在陸澤前世,一開始只有公司獲得了BBE Sound公司的獨家授權,市面上只有iAUDIO MP3上配有BBE音效。

這也是為何iAUDIO MP3被消費者推崇的原因之一。

電子產業都是不斷發展進步的,受限於解碼晶片、快閃記憶體、以及音訊技術等因素,可不是隨隨便便買個MP3隨身聽就能有很好的聽歌體驗。

在前世即使是喬幫主推出的iPod系列,前面兩三代產品也一樣被人吐槽音質不行。

而iAUDIO MP3隨身聽能被大眾推崇,除了公司的研發技術外,BBE音效功不可沒。

後來MP3隨身聽行業風生水起,公司因為產品銷量不給力,無力再花巨資買斷BBE 音效的獨家授權。

等到2005年以後,BBE音效幾乎就成了其它各大品牌MP3的標配。

甚至一度還有品牌打出BBE & SRS雙重音效的名頭,國內第一個這麼玩的,自然是極為擅長營銷的段巴菲。

後面段巴菲玩的更很,在步步高音樂手機上,還玩起了BBE+SRS+VRS三重音效。

不得不說,論起做營銷段巴菲是真的有點東西。

所以陸澤打算趁著現在各大MP3廠家還未重視音效技術之前,提前把BBE音效給買斷獨家授權。

即使多花點錢,也是值得的。

“好的,陸總,我儘快去聯絡BBE Sound公司。”徐立點頭答應道。

陸澤想了想,趕緊又追問道:“公司去挖人的事情,也安排他們進行了嗎?”

“放心陸總,簽約的第二天,就安排他們去做了。”徐立肯定的答覆道。

如果按照前世的軌跡,公司要等個一兩年,才會有艾利和iriver的人才跳槽過來。

可陸澤等不了那麼久,【麒麟科技】現在急需MP3隨身聽方面的各種人才,光靠託尼·法戴爾的團隊,還是有點薄弱。

如果託尼·法戴爾真那麼頂,上輩子前幾代iPod就不會被使用者吐槽音質不行了。

所以目前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公司用高薪做誘餌,去艾利和公司挖牆腳。

反正艾利和iriver現在還只是剛剛創業沒多久,可不是一兩年後那個MP3行業霸主。如今正是人心不穩的時候,這會兒去挖牆腳,成功的機率非常高。

陸澤聞言,高興地回道:“那就好,別心疼工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都可以挖過來。然後立刻安排他們來東海,越快越好。”

“明白了,陸總,那我再和他們交代一聲。”徐立見陸澤如此重視,打算多去催促幾次。

這趟去泡菜國,他也算是開了眼界。

那邊的電子產業非常發達,不僅有三星、現代這樣的巨頭,還有很多像艾利和、這樣的小企業。

尤其是MP3興起後,無數的電子企業都湧入其中,紛紛盯上了這塊蛋糕。

可反觀霓虹國和國內,動作終歸是慢了很多。

所以徐立對陸澤的前瞻判斷,欽佩不已。看著【麒麟科技】緊鑼密鼓地在為新產品做籌備,他已經在想象著iPrism和iPod橫空出世的那一天了。

因此,徐立對於挖艾利和iriver牆腳的事情,也很是上頭,一點心理負擔和商業道德壓力都沒有。

商場本就是爾虞我詐,無所不用其極。

賺錢嘛,不寒磣。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