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初心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iPrism和iPod設計稿出來後,還不能直接用,這只是手繪稿而已。

需要劉傳楷帶著設計部同事,用Autodesk或3D Studio Max軟體,把詳細的產品圖紙繪製出來。

具體的尺寸,內部的結構,以及各種引數,這些也都需要和託尼·法戴爾共同確認,才能形成最終的產品設計檔案。

當然了,手繪稿出來後,剩下的不過就是細節工作,沒有太大難度了。

僅僅幾天時間,最終的產品圖紙就出現在了陸澤面前。

看著前世兩個驚世的電子消費產品被復刻出來,陸澤心裡也很是感慨。

他的硬體事業,就將從iPrism和iPod的橫空出世開始。

iPrism還是延續了前世“鐵三角”系列的純銀色外觀,給人一種非常硬核的感覺。

而iPod也一樣,但和前世喬幫主的選擇不同,不只是純白色的設計,陸澤決定一開始就推出黑白兩種顏色。

前世喬幫主一直到第五代iPod,才推出了黑色版本。

iPrism打市場,iPod玩概念,兩個產品一結合,一定能把麒麟科技的聲望帶至巔峰。

有iPrism做過渡,iPod也能熬到非常成熟的三代、四代,甚至是nano系列出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屆時,iPrism的銷量估計就該走下坡了。

等到iPrism過氣,陸澤就該放棄這個產品了,因為到那時,他會把全部的精力和資源,都投入到手機領域去。

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來說,iPod這個產品,都要漸漸退出舞臺。

一旦音樂手機成熟,MP3隨身聽這個產品必然是會被取代的,這個過程用不了多少年。

雖然那一天離現在還比較遠,但陸澤心裡對未來有著非常清晰的規劃,重生者的優勢就在這裡,有著先知先覺,就不太可能走彎路。

圖紙出來,第一時間發給了宋啟明大律師,拜託他去註冊設計版權。

而託尼·法戴爾立刻帶著產品團隊奔赴鵬城,將去和那邊的產品部門匯合,先把iPrism的供應商都考察一遍,然後把樣機攢出來。

有iPrism打基礎,之後為iPod找供應商時就會更順暢了。

硬體已經進入了實質性的推進工作,這給比爾·金凱德和傑夫·羅賓他們軟體部門也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他倆帶著團隊加班加點,在不停地開發著iTunes播放器。

大家都有事情忙,設計完產品的陸澤,又閒了下來。

他安排劉傳楷帶著設計部門繼續為iPrism和iPod做著後續的延伸設計。

比如特殊紀念版的外觀設計,比如周邊配件的設計等等。

陸澤自己,則在孫明亮和長毛劉小軍的帶領下,再次跑到工廠那邊看看最新進度去了。

他開著車,再次來到了虹橋機場附近的廠區。

放眼望去,已經能看到廠房的大致輪廓了。

【絕味包子】廠房的主體結構已經封頂了,就是一棟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三層廠房樓而已。

施工難度也不大,幾個月下來也造的差不多了。

再有兩三個月做點水電工程和內外裝飾,差不多就能投入使用了。

不得不說,鈔能力開道還是非常高效的。

每層樓一千多個平方,三層加起來四千多個平方,近兩三年是絕對夠用的。

【絕味包子】的發展兩三年後也會到一個瓶頸,開店數量就不會增長那麼快了。

接下來想要快速拓店,就需要等到全民更富裕一些,才會迎來下一個窗口期。

看完這邊,陸澤又跑到【拾光文創】的中性筆工廠去看了一看。

出乎陸澤的預料之外,這邊的工廠都已經可以投入使用了。

一臺臺新裝置正在搬進工廠安裝,廠房內也在繼續施工,用隔斷隔出臨時的辦公室和實驗室。

中性筆廠之所以這麼快,就是因為工廠生產的不是食品,對廠房環境和溫度要求沒有那麼高,所以選擇的是建設周期更快的鋼結構廠房。

提前加工好的鋼結構會被運輸到施工現場,再進行搭建安裝,以及最後的裝修。

不僅大大縮短了建造工期,減少了施工週期和人工成本,但是鋼結構廠房整體建造成本要比鋼筋混凝土廠房要高不少。

不過這裡只是臨時廠區,過幾年要等著拆遷的。

等拆遷之前,再到更遠郊一些的地方,建設更成熟的廠區。到時候全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的氣派一點。

不管是廠房,還是辦公室、實驗室,面積都會比現在要大好幾倍,那時的廠區才真正配的上已經上市了的【拾光文創】和【絕味包子】。

中性筆廠投入使用,馬上就能解決了【拾光文創】最核心的產品問題。

這種引流產品握在自己手中,價格完全由自己掌控,對於【拾光文創】的整體品牌效應和市場競爭力又增添了強力的砝碼。

相信要不了一兩個月,【拾光文創】的第一支中性筆就會送到自己手中試用。

兩個廠房都異常順利,陸澤心裡十分高興。

至於第三個已經投入使用的【徐記米粉】中央工廠,他也過去瞄了一眼。

說是中央工廠,其實就是個大加工作坊。

目前中央工廠唯一的工作就是把幹的米粉加工成鮮溼米粉,然後把各種澆頭也都提前烹飪好,然後再把半成品分發到各個門店去。

所以對於【徐記米粉】來說,只需要一個小廠房做中央工廠就足夠。

所以單層一千多平方的鋼筋混凝土廠房,在一個多月前就蓋好弄好並投入使用了。

目前的米粉原材料都是從老家直接採購的,等到老家鍾陵縣的米粉廠建好,到時候連米粉這種食材也可以自給自足了。

看著各個生意都有條不紊地在快速發展,陸澤心裡湧起了滿滿的成就感。

尤其是對於賺到第一桶金的【絕味包子】,他的情感是非常復雜的。

不僅僅因為他前世就是做的餐飲行業,更是因為【絕味包子】這個生意改變了這一世他和老陸家、老徐家的發展軌跡。

原本在他心裡,【絕味包子】是應該第一個上市的。

沒想到其它的生意發展之快,有些超乎當初的預料了。尤其是【拾光文創】和【拾光優選】。

這兩家公司按照目前的發展速度,應該是會比【絕味包子】更早上市。

特別是【拾光優選】,等到門店拓展完成,再運營個一年半載的,就可以直接謀劃上市敲鐘了。

而【拾光文創】,則要在產品方面再多做一些拓展和多元化經營,估計要比【拾光優選】晚一兩年上市。

真要論起來,說不定【嘻小羊】都要比【拾光文創】上市早。

不過慢一點也好,好飯不怕晚,慢工出細活。

陸澤現在又不缺錢,自然是把企業經營到最優的時候去上市,才能讓上市後的股價達到預期的回報。

至於【絕味包子】,陸澤反倒不那麼著急讓其上市了。

就這樣慢慢經營、慢慢拓展,修煉好內功,建立強大而又具備人文關懷的企業文化。

讓每一家門店都成為老徐家美食的宣傳視窗,讓每一份生意都惠及所有的員工。

底層人民生活不易,有個像【絕味包子】這樣的企業,能解決些就業,能帶動大家一起致富,才符合陸澤這個餐飲大老的願景。

真正的美食,是用心做出來的。

如果餐飲企業失了初心,哪怕是簡簡單單的一個包子,最後也會變得越來越難吃。

每一家店,每一個員工,都和這個初心息息相關。

如果有必要,【絕味包子】哪怕不上市也行。

不僅是【絕味包子】,未來他還打算打造出很多類似的連鎖小餐飲品牌。

因為這種小餐飲生意,非常適合普通人創業。

在走無路的時候,進去打工學一段時間,再攢上點錢就能加盟自己幹。

辛苦經營個幾年,生意自然越做越順。不說鹹魚翻身,但至少勤勞致富是沒問題的。

陸澤一開始的初心就是這麼想的,這樣才能真正帶動餐飲行業朝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而不是每年都冒出一些割韭菜的盤子,坑老百姓的錢。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