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財富密碼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拾光】文創,又招聘了兩個小姑娘擔任客服。各地合作店鋪越來越多,光靠李燕琳一人,已經對接不過來了。

不僅這邊招聘了新員工,在義烏分公司,也招聘了兩個小姑娘,負責安排發貨事宜。因為長毛分身乏術,要一直盯著廠家的生產進度,發貨這塊兒他有點顧不上了。

隨著各地分公司的推進,每天都有新的合作店鋪上報。而且,每天都有合作店鋪往【拾光】公司賬戶打款,催促發貨。

原來每週結算一次,結算完才發貨的規定,是為江右省一個市場定的,現在放大到全國市場,這規定已經不再適用。

所以現在的操作流程是隨時打款,隨時核對處理訂單,以便讓義烏分公司那邊,儘快安排向全國各地的合作店鋪發貨。

加快了發貨節奏,所以人手不夠,才多招了幾個人。

截止到目前,【拾光】公司在全國的合作店鋪,已經超過5000家了,這個數量還在不斷增長中。

陸澤自己估計,等20多個省份全部鋪開,到春節前應該可以突破兩萬家合作店鋪的大關。按照當前合作店鋪的平均銷售資料,年前【拾光】公司的總銷售額一定可以破億。

這就是產品和營銷結合的力量。一個暢銷的產品,加上很好的市場推廣,爆發出的潛力遠遠超過正常人的想象。

未來十年都是實體產品的黃金時代,什麼網際網路大佬放在1998年給實體大佬提鞋都不配。

因為現在的網民數量還太少,網際網路公司的價值,遠沒有十幾年後那麼誇張。

就拿網易舉例,到2000年時,年營收也不過才3300萬元人民幣。到2001年時,甚至比2000年還低,只有2,830萬元人民幣。

因為那兩年遇上網際網路泡沫破滅,儘管這些網際網路企業的估值很高,卻連年虧損,日子都不好過。

而在2000年,娃哈哈這個實體企業,總營收卻已經超過了60億人民幣。

後世的那些網際網路大佬,別看公司估值高、個人身價高,在未來十年內論起企業的盈利能力及現金流,和傳統實業領域的企業家,完全不能比。

現在各大電視臺的商業節目邀請的大部分特邀嘉賓,都是製造業或房地產業的大佬。網際網路大佬在這年頭,真的全是弟弟。

央視在2004年12月,舉辦的“年度十大經濟人物”揭榜晚會上,小馬哥也只是作為候選之一,並未獲評,只拿到了新銳人物獎。

而老馬,即使獲得了年度經濟人物,但不同於別人的“理所應當”、“實至名歸”,據傳說他的獎是“花錢公關”來的。

所以老馬當時,只能在臺下的評委席後邊坐著。電視節目只給了他兩秒鐘的定格畫面,一晃而過,還不如小馬哥露臉時間久。

在評審席坐著的大佬,其中之一就是海爾張。小馬哥在領獎的時候,主持人則順勢邀請他向評委海爾張推銷QQ這個產品。

儘管當時鵝廠剛剛在香港上市,但仍處於創業初期。2004年的華夏,還是製造業和房地產的天下。

作為海爾的總裁,海爾張不僅是評選的評委,還是那個時代當之無愧的大佬。

小馬哥卻像被考較的學生,老老實實地向海爾張這位大佬介紹推銷。

雖然小馬哥態度誠懇,介紹清晰明了,但依然被海爾張無情拒絕。現場頓時鬨堂大笑,小馬哥也只能賠著笑臉,笑得何其尷尬。

鵝廠2004年在香江上市,發行價僅3.7港元,市值僅幾十億港元。而海爾正如日中天,市值100億人民幣,年銷售額更是高達1016億元。

2004年都依然如此,更何況是1998年呢。這個時代,還沒輪到網際網路企業上臺風光。這時的網際網路大佬,只能乖乖當小弟。

所以說時勢造英雄,任何生意都需要順勢而為。

陸澤之所以不去做網際網路,一是沒有足夠的資本,二也是看準了這個趨勢。

這幾年想撈快錢,還是做實體生意好。等有足夠資本了,再殺入網際網路行業也不遲。

未來幾年內,實體生意的奇蹟會紛紛上演。別看陸澤的手帳生意,像是賺了快錢,其實都不算是厲害的。

在去年深陷債務危機,負債2.5億元的“華夏首負”史大膽,僅僅用了一年時間,就徹底翻身。

1997年7月,史大膽為了償還債務、拯救巨人集團,成立了上海健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主打的產品就是腦白金,以一句僅僅10秒的洗腦廣告詞——“今年過年不收禮,收禮還收腦白金”,立刻打響了知名度。

用“風靡全國”來形容腦白金的火爆,一點也不為過。

陸澤忙活一個多月,才剛賺了一千萬而已。而史大膽憑藉腦白金產品加上洗腦廣告,30天就賣1個億。論起賺錢速度,陸澤還不能相提並論。

從1998年到2003年,連續六年,腦白金銷售額都非常穩定,年年都超過了10億元大關。史大膽也正是憑藉這個東山再起的騷操作,成就了一段商業神話。

由此可見,這年頭實體生意的賺錢速度是多麼恐怖。現在的陸澤和史大膽一比,那是小巫見大巫。

真正的財富密碼,就是要順勢而為。不然多年後才悟到這個真諦的雷布斯,又怎會把自己的投資基金取名為“順為資本”呢?

陸澤的規劃,就是靠實體生意賺快錢。等賺到足夠多的資本,再投入到需要佈局和養上一陣子的網際網路專案去。

起碼,在2000年開始的全球網際網路泡沫破裂過程結束前,國內那些網際網路巨頭們,都稱不上什麼先發優勢。想趕超他們,隨時來得及。

因此,陸澤當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在那之前賺到足夠多的資本。有錢了,就有參與網際網路遊戲牌局的籌碼。

【拾光】公司的賺錢速度,還不夠快,和史大膽的腦白金相距甚遠。陸澤想讓其加速,變得更快一些,這才計劃了成立營銷公司的事。

不過在這之前,陸澤又想到了一個新的辦法。

就是之前在和蘇槿一通電話時,說起的那本網絡小說開山之作,《第一次親密接觸》。可別小瞧了這本小說的威力,用得好足以讓【拾光】的生意翻個倍。

雖說這本小說的內容,放到十幾年後一點都不新奇,反而會覺得老套。

可放在1998年,網際網路很不普及的時候,裡面描寫的網際網路愛情,對讀者來說就是最新奇的事情。

這本神書,即使在網際網路上連載的時候爆火了,但卻不是人人都能看到,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有條件去上網衝浪。

1998年9月,灣灣的紅色文化出版社出版了紙質版本,圖書銷售處於排行榜前位,熱銷近60萬冊。

而內地則是在1999年11月,才由知識出版社搶得先機,出版發行了《第一次的親密接觸》實體書。此書一經出版,在國內迅速熱銷,連續22個月位居暢銷書排行榜,累計銷售100萬冊。

這還光是正版圖書的銷售資料,盜版的更是不知道賣了多少冊。

可以說國內首批成長起來的網民,很多都是因為這本書,對網際網路有了一種莫名的憧憬。

現在才1998年,內地還沒有發行這本書。陸澤打算提前引進這本書,在【拾光】手帳會員期刊上連載。相信書裡的內容,會吸引無數人追捧。

到時候小女生們為了想更早地看到小說連載的內容,會更積極地購買【拾光】手帳套裝,成為【拾光】的會員,以便第一時間獲得手帳會員期刊。

而《第一次的親密接觸》這本現象級小說引起的傳播熱度和口碑效應,也會吸引更多人成為【拾光】手帳產品的使用者。

【拾光】文創公司的賺錢進度,必然會因為這部小說的連載,變得更加快速。

當務之急,當然是先把這本書的連載談下來。可這件事,卻不是那麼容易。

就在陸澤發愁的時候,劉敏給他打來了電話:“老闆,【拾光】雜誌社的主編,有人選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