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阿狸挑起戰火,青橙另闢蹊徑,張碩堅守初心!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阿狸總部。

“騰達玩這麼一手,我是真沒想到。”

大爺的腦殼又開始疼了,之前因著成功入主圍脖的那點喜悅,也隨著騰達、千度聯手的訊息而變得煙消雲散。

“在業內,騰達的嗅覺一直都很靈敏,業務調整也很迅速。”

看得出。

任逍遙對於騰達,還是挺佩服的。

“什麼嗅覺靈敏,不過是被萌芽逼上梁山罷了。”大爺倒是有些不以為然,“現在還是好好考慮,我們該怎麼應付眼下這個局面吧。”

“其實也沒什麼好考慮的。”

任逍遙似乎已經有了預桉,“對阿狸點評來說,為了應對諾米典評的補貼大戰,我們只能選擇跟。否則,就只能坐等市場被擠壓。”

言下之意,阿狸根本就沒得選。

要麼跟著諾米典評一起燒錢,打補貼大戰,要麼就只能坐以待斃。

消費者從來都是用腳投票的。

至於說阿狸點評跟青橙集團合併,那更是天方夜譚,根本不可能的事。

一則青橙集團未必就看得上阿狸點評。

哪怕說,這次諾米網跟大叢典評合併,無論是體量,還是業務規模,都無法跟青橙集團媲美,也動搖不了青橙集團在業內的地位。

二則阿狸也不會甘心淪為青橙的附庸。

對阿狸來說,本地生活服務是必須要押注的賽道,以阿狸點評的體量,即便是融入青橙集團,也無法讓阿狸獲得青橙的主導權。

沒有主導權,在阿狸的語境中,那就等於什麼也沒有。

“那就跟吧!”

大爺倒是也很果決,“不就是補貼大戰嘛,阿狸難道還不能以一敵二了?先把火燒起來,說不定,還能有什麼意外的收穫呢。”

“您的意思是?”

任逍遙有些沒搞明白。

“我的意思很簡單,如果青橙這次繼續清高,不下場跟我們一起打補貼大戰,那不如趁勢聯手諾米典評,一舉收割了整個外賣市場。”

顯然對於萌芽,大爺內心深處還是有跟刺的。

“但願吧。”

任逍遙並不認為,青橙集團會坐以待斃。

………

阿狸的動作很迅速。

當天下午,特地趕在週末之前就對外放出訊息,阿狸點評也將拿出十億資金,開啟第二輪的外賣補貼。

戰場的硝煙味,一下就瀰漫開來。

“嘖嘖,阿狸應戰,這下有好戲看了。”

“應該說是有口福了,這麼大規模的補貼,又可以頓頓點外賣了,小日子必須紅火起來,不說了,我先點為敬!”

“樓上悠著點,真以為外賣是多健康的食物嗎?”

“這話說的,都淪落到吃外賣了,還會在乎健康不健康嗎?!”

“人間真實!”

“現在就看青橙跟不跟了,如果青橙也下場,那才叫一個熱鬧呢。”

“應該不會吧?青橙可是從來就沒有參與過補貼,很另類的。”

“這回不一樣,青橙如果不下場,那外賣市場真就要被瓜分殆盡了。”

“且看著吧。”

事實上,直到週末結束,青橙方面也都始終沒有發聲。

………

12月10日,星期一。

張碩主持召開高管碰頭會,青橙集團總裁裴衛平、執行副總裁汪鑫也特意從羊城趕來,參加了這次的碰頭會。

“那就先討論青橙的問題吧。”

張碩倒是很會體諒人,看向裴衛平,“不出所料,阿狸接招了,可以預見,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外賣行業將會是風起雲湧。說說你的看法。”

“我還是主張打破慣例,開啟補貼。”裴衛平態度也很明確。

趕來總部,就是要爭取總部的支援。

“理由?”

張碩不置可否。

“張總您也說了,今時不同往日,隨著諾米網跟大叢典評合併,之前三巨頭三足鼎立的穩固格局,已經被徹底打破,變成兩強爭霸。”

“在新的局勢下,已經沒有青橙輾轉騰挪的空間,如果我們再不親自下場,而是選擇繼續隔岸觀火,很有可能出現一種局面,那就是——”

“諾米典評、阿狸點評在燒錢大戰中雙贏,共同瓜分外賣市場。”

“這是青橙所無法接受的。”

裴衛平顯然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汪總,你的意見呢,也是一樣的嗎?”張碩又看向汪鑫。

“我…”汪鑫先是快速掃了裴衛平一眼,這才說道:“我原則上同意裴總的意見,具體如何決策,還得總部拿主意。”

這話就說的有點圓滑,誰也不得罪。

“嗯...”

張碩敲了敲桌子,不答反問,“你們有沒有思考過一個問題,到底什麼才是本地生活服務?本地生活服務的核心內部,又該是什麼?”

“???”

這下輪到裴衛平、汪鑫兩人面面相覷。

“我的理解是,本地生活服務,就是用線上的方式,非常便利地為使用者提供同城服務,包括但不限於餐飲、出行、酒店、娛樂等等。至於說本地生活服務的核心,衣食住行,餐飲當為首選,也是消費的主力軍。”

裴衛平雖然困惑,但還是說出了自己的理解。

正是看中了這一點,阿狸、騰達等巨頭才會在外賣業務上頻頻掀起補貼大戰,就是要以外賣為抓手,構築起本地生活服務的主心骨。

原時空的黴團。

不管之後業務怎麼多元化運作,外賣也始終都是營收的大頭。

如果再往前追朔,團購的興起與火熱,也是跟餐飲加入團購序列密切相關,從而極大地帶動了團購概念的普及。

這便是吃貨的力量。

對於普羅大眾,尤其是對那些漂泊在外的打工人而言,衣食住行當中,吃跟住的消費佔比一直都是最高的。

前者養肥了大小餐館,後則養肥了大小房東。

嗯,更準確地說,大小餐館,本質上其實也是在替房東打工。

不然怎麼說。

大城市食物鏈的頂端,永遠都是包租公、包租婆呢?

“如果僅僅從營收的角度看,你說的確實沒錯,餐飲確實應該是本地生活服務的核心。但我以為,這恰恰歪曲了本地生活服務的內涵。”

張碩卻有不同看法。

“願聞其詳。”

在張碩面前,裴衛平永遠都是謙遜的,作為青橙的半個元老,他太清楚,青橙集團就是張碩一手締造出來的。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青橙集團每個關鍵時刻的重大決策,也都是張碩做出的。

又哪裡驕傲的起來?

“本地生活服務,說白了,就是利用資訊科技,將線下的服務搬到線上,替消費者打破資訊壁壘,同時提供額外的增值服務。”

在外賣平臺出現之前。

普通消費者想要知道,本地有哪些好吃的餐館,價格、環境、服務怎麼樣,除非是資深吃貨,其實是很難的。

點評類網站的出現,解決了消費者“知”與“不知”的痛點。

外賣平臺則是更進一步,透過提供額外的增值服務,也就是外送服務,直接將餐送到消費者手中,節省了消費者的時間。

所以才能大行其道。

不止是餐館,其他還有理髮店、足浴等各類消費場所,透過線上搜尋,不僅能夠準確獲取地址,底下還有“xx號大祭司不錯”之類的點評。

咳,扯遠了...

總之一句話,是資訊科技的大發展,讓線上線下的融合、互動成為了現實,繼而變成如今司空見慣的消費模式。

技術無關乎好壞,平臺背後運營的主體卻是人。

準確說是資本。

而資本又是天然的最大化地追逐利潤,這就會導則說,這麼一種看上去很先進的“消費模式”,逐漸異化,繼而發生扭曲、變形。

就像原時空的黴團、滴答之流。

平臺作為資訊的提供者,某種意義上,其實也是資訊的稽核者,篩選者,以及資訊的壟斷者,任何一個環節都大有文章可做。

稽核不過關或者故意不過關,就會出現黑心外賣。

故意篩選資訊,就有了大資料殺熟。

壟斷資訊那就更恐怖了,平臺消費者、商家兩頭通吃,化身網際網路包租公,從消費者眼中的天使,變成了貪婪的屎殼郎。

張碩當初創立青橙的初衷,就是要打破這一魔咒。

青橙如果也跟著騰達、阿狸一起搞補貼大戰,為了爭奪使用者而瘋狂燒錢,那麼最終,這些成本都還是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這是張碩所不願意看到的。

可裴衛平的擔心也不是一點道理都沒有,這就要做一個取捨。

張碩作為企業最高決策者,他不能僅僅簡單地否決下屬提出的請求,還要在否決的同時,拿出補救措施。

否則就難以服眾。

而張碩能想到的補償,就是直指本地生活服務的核心內涵——要在服務種類上再做一些新的文章,玩出一些新的花樣來。

最終目的。

就是對諾米典評、阿狸點評形成降維打擊。

“正因為可以打破資訊壁壘,如果可以的話,最好還是能夠幫助消費者解決一些現實生活中的痛點,比如說水電維修。”

“嗯???”

見大老闆繞了一大圈,裴衛平、汪鑫還是一臉懵逼,怎麼撤到水電上面去了,總感覺跟本地生活服務是南轅北轍的東西。

“很詫異嗎?”

張碩繼續說道:“在座的都是高收入群體,可能對此沒有什麼深刻體會,但是對於普通家庭而言,家裡的燈泡壞了、插座短路、水龍頭壞了、馬桶堵了,幾乎每家每戶都會遇到。自己能動手維修的可謂是少之又少,偏偏物業又不管,看上去都是芝麻大小的瑣事,卻往往成了消費者眼中頭疼的大事。”

原時空張碩就是個屁民,自然是深有體會的。

換個燈泡勉強還行,可要是插座短路、水龍頭壞了,那就只能找熟悉的水電工來維修,或者在物業群裡求助。

然後就會有神通廣大的鄰居,貼心送上水電工的聯系電話。

倒是也能解決,就是麻煩。

尤其是對租客而言,有些時候,是沒辦法加入業主群的。

這就很蛋疼。

“張總,小看人了不是?我年輕的時候,可也都是租房住的。”顧銘章、裴衛平等一些年紀稍大的高管,忍不住站出來打趣。

反倒是對於張碩懂這些,很是莫名其妙。

蓋因在大家的印象中,張碩才畢業不久就創立了萌芽,不該對這些生活瑣事,有著什麼太過深刻的體會才對。

“這確實是一個生活痛點,也是本地生活服務可以解決的一個點。”裴衛平可不傻,一下就聽出了張碩的話外之音。

“沒錯。”

汪鑫也跟著附和,“完全可以在青橙app增加一項水電服務,一頭連線著消費者,一頭連線著接單的水電工,實時下單、接單。”

“不止是水電服務。”

張碩笑著說道:“還有搬家、家政保潔、家電維修、跑腿、傢俱安裝拆卸等等跟生活息息相關的大小事情。”

這麼一拓展,本地生活服務的內涵才算是真正豐富起來。

“話是這麼說沒錯,可這跟青橙不參與外賣補貼,之間有什麼必然的聯絡嗎?”裴衛平難得堅持自己的觀點。

隱約已經有跟大老闆頂牛的意思。

不怪他堅持,實在是外賣業務,某種意義上,關乎著青橙的興衰。

不得不重視。

“如果能夠在青橙APP中新增【生活】大類服務,專門為消費者解決這些生活中的瑣事難題,那麼,使用者粘性以及使用者口碑,是否會大幅度的提升?”

張碩終於是講到了關鍵之處,徹底揭開謎底。

“呃,這個…”

裴衛平、汪鑫互相看了一眼,隨即陷入沉思。

大老闆的主意咋聽上去有些天方夜譚,可細細一品,還真是那麼一回事,【生活】類服務或許對青橙集團的營收貢獻不大,但絕對是一殺手鐧。

做好了,使用者那指定滿意啊。

“我經常說,萌芽做產品要時刻以使用者為中心,找準使用者的真實需求,主動替使用者著想,著力解決使用者的痛點、難點,那就是我們做產品的動力源泉。”

張碩卻是說的興起。

“本地生活服務尤其如此,因為我們面對的是大眾消費者,提供給消費者的又是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各類增值服務。”

“想要做穩,做大,做強,就要堅持以使用者為中心。”

“本地生活服務賽道的終極之爭,在我看來,絕不是對使用者規模的爭奪,而是一場對使用者粘性的終極較量。”

“誰能贏得使用者的終極信賴,誰才會是最終的勝利者。”

“就拿這次外賣補貼大戰來說,不可否認,在補貼的刺激之下,諾米典評、阿狸點評很有可能就此瓜分外賣市場,實現雙贏。”

“問題是,這種補貼大戰能持續多久,又有多少錢燒?”

“消費者都是用腳投票的,一旦補貼結束,迴歸常態,那之前所謂的忠誠也好、使用者粘性也罷,全都再次歸零。”

“如果阿狸、騰達等足夠貪心,在補貼結束之後,以為已經坐穩江山,開始反向收割使用者,那使用者立即就會產生排斥、抗拒,甚至是厭惡心理。”

擱在原時空。

黴團在外賣市場幾乎就是一家獨大,哪怕是阿狸系的餓貨麼,跟黴團那也都是一丘之貉,非常有默契地共同割韭菜。

可這一世。

本地生活服務賽道橫亙著青橙集團這一個異類,始終留給消費者最後一個退路,一種新的選擇——沒有補貼優惠,但也沒有坑。

“你們說,等到那時,又會有多少使用者迴流青橙?”

“張總您的設想是很不錯,可我還是擔心,一旦補貼的時間足夠長,比如一年,即便無法讓消費者產生極高的粘性,那也會形成習慣。”裴衛平仍在堅持。

很多事情一旦習慣了,就很難改變。

人都是很懶的。

“甚至是說,在這個過程當中,因著青橙清高,不補貼,再有人帶節奏的話,消費者很容易就形成逆反心理,乾脆解除安裝青橙APP。”

“一旦解除安裝,再想找回,就很難了。”

這絕非裴衛平在危言聳聽,而是一年之前就發生過類似的事情,只是中途碰巧爆發了黑心外賣事件,才讓青橙續了一口命。

這一回,絕沒有這樣的好事。

上次的地溝油事件、黑心外賣事件發酵之後,阿狸、騰達方面也都加強了對商戶的監督,避免陰溝裡翻船。

怎麼可能再給青橙第二次“坐收漁翁之利”的機會。

“這就又回到我剛才說的問題了。”張碩顯然是有通盤考慮的,“為了留住使用者,青橙app要及時上線【生活】服務。確保說,哪怕是使用者不在青橙點外賣,那也離不開青橙,仍舊在使用青橙的本地生活服務。”

“本地生活服務賽道的終極目標,應該是打造一個囊括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的全生態超級平臺,織就一張網,讓使用者逃無可逃。”

不點外賣可以,得住酒店訂機票吧?

電影票買不買?

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考慮一下?

青橙打車竭誠為你服務!

家裡電線短路怎麼辦?

要不要跑腿服務,或者是本地買菜服務?

……

張碩趁機描繪青橙集團未來的全息藍圖,繼續說道:“除了開通【生活】服務,明年上半年還要加速佈局青橙單車,下半年試運行青橙打車。”

青橙的優勢就是凡事都能先試先行,先走一步,導致阿狸、騰達之流,永遠只能跟在青橙集團後面吃灰。

“我就擔心,咱們的青橙單車、青橙打車一旦做出一點名堂出來,阿狸、騰達那邊肯定就會跟進,再次掀起補貼大戰,快速搶佔市場。”汪鑫說。

就差說是在替他人做嫁衣了。

“跟進好啊,就怕他們不跟進。”張碩笑的有些詭異。

“嗯?”

汪鑫又懵了,卻沒好意思問,而是自行琢磨。

如果什麼事情都要老闆點明,那豈不是顯得他這個下屬太沒用了?

絕對不行!

“張總您的意思是,故意引導阿狸點評、諾米典評掀起燒錢大戰,一場又一場,人為製造一個黑洞,不斷榨乾他們的資金?”汪鑫若有所思。

“就是這個意思。”

張碩笑著點頭,“這兩家不是喜歡燒錢嗎,以為有了錢就可以為所欲為,我們又怎麼好弗了人家的意呢?”

無論是青橙單車,還是青橙打車,真要打起來,屆時要投入的資金,可不是十幾億就能搞定的,而是上百億的規模。

哪怕是像騰達、阿狸這樣的巨頭,也未必能吃得消。

更何況說。

這一世的騰達在萌芽“打壓”之下,早不復前世輝煌,資金沒那麼充足的。

最要命的是,無論是共享單車,還是打車服務,原時空在燒錢大戰結束之後,最終都落得是一地雞毛。

激進式的燒錢大戰,最終換來的是引火自焚。

到了最後,一直潛伏的青橙,就可以站出來收拾殘局,重整山河,讓一切迴歸它本該屬於的位置——

既不能把共享經濟拔的太高,也不要一腳踩進泥土裡。

關鍵就是要堅守初心,不能太貪!

原本張碩還琢磨,是否跟騰達、阿狸合作大於競爭,引導這些巨頭參與到半導體等行業的投資,避免內卷,有錢一起賺。

可從騰達、阿狸最近的表現來看,這只是他的一廂情願。

他們信奉的永遠都是零和博弈,要先不惜一切代價,將對手打倒、打殘,甚至是打死,然後盼著一人獨享勝利果實。

實在很難進行更高層級的合作。

既然這樣,那也就別怪張碩狠心,挖一個大坑,提前加速他們的敗亡了。

“就怕其他投資機構,比如說猩紅資本,也會跟著下場,為騰達、阿狸他們提供彈藥補充,未必就能榨乾。”呂凱適時站出來插話。

這是很有可能的。

“那正好將他們捆在一起,全都推到坑裡去。”

張碩眼中寒芒一閃,“當然了,這件事說起來簡單,想要順利實施,而且還要達到我們預設的效果,中間是需要很多智慧的。”

對手又不是蠢蛋,而是一群精英。

“這事到還不急,還有時間慢慢籌劃,現在問題的關鍵是,【生活】類服務的開發需要時間,如何為青橙爭取到這一部分時間?”

裴衛平提出新的問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笙簫劍客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