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恩科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景泰二年十月十二日。

醞釀了許久,朝廷終於還是在這一天,將恩科的聖旨昭告天下。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l我朝科舉鼎盛,素有京察大計之傳統,經戶部、都察院、大理寺聯辦,兵部再辦,計清退官員八百六十八人。

其請託公行、貪墨不禁、徇資格以判等差、結私交而忘公義,失信於朝,失德於民。

開科取士,事關國之根本,官位更替,更為江山穩固,廟堂延續。

今朕特增設恩科,予天下寒窗學子際遇,昭顯本朝之德,定於辛未年十二月初八、初九、初十日,連試三場。

選拔人才,為歷朝歷代首要之務,吏治清明,方顯朝局安穩,民心所向。著禮部尚書胡濙主持恩科事宜。

加都察院左都御史王文為太子少保,同兵部尚書于謙協理恩科事宜。欽此。”

讀完官差剛剛張貼到街角的告示,一名頭戴網巾,身上穿著澹綠色短袖的人說道:“我早說過,朝廷必要開恩科。”

“如今怎麼樣,還不是叫我說中?”

有人笑道:“劉兄那你去考嗎?”

那讀書人笑道:“去,為何不去?如今景泰恩科,增補京官八百六十八人,歷朝歷代之恩科,均未見過有如此之盛況!”

“不為補官,亦是不容錯過!”

幾名讀書人紛紛點頭,有人說道:“所言極是,京察大計,早就成官官相護,如今誰還看結果?”

“只是沒想到,於少保竟有如此手筆,不畏權貴,一次性清退了八百六十餘名京官,真乃古今罕見之奇人也!”

有人提出意見。

“宋兄所言,小弟大半認同,卻別忘了,縱然於少保再是不結權貴,這份名單若無坐鎮乾清宮的天子首肯,亦不能有如今結果。”

那宋才子笑道:“鄭老弟提點得好!當今之清明天下,少保、天子,缺一不可…若去一人,亦不至於有我等出頭之日!”

一開始那讀書人轉身,語氣嚴肅道:

“不要閒散,各地學子怕正蜂擁而來,我等由京舉,近水樓臺之下,若再無功名,豈能對得起這十年苦讀?”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正是!”有人附和:“失去這次機會,此生怕再無緣入仕矣——”

幾人聊著,相伴而走。

在他們身旁,便是作為大明京師的北京城,形形色色,來自各個階層的人混跡於此,與以往不同的是,如今走在街上的讀書人比以往多了數倍。

做生意的商販們都是高興壞了,趁著這幾個月的恩科時間,每日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

為的,就是多做些生意,好積攢銀錢。

往常人可羅雀的攤位,如今整日都有人來逛,許多商販都是面露笑容,極力推銷著自己的商品。

如今這些時日賺錢的速度相比以往,簡直就是在撿錢。

這樣的好日子,不知道下次要等到什麼時候。

就連許多在通州、真定、保定一帶居住的百姓和商販,亦眼紅如今京城的空前繁榮,紛紛北上,在京城叫賣貨物。

外地學子入京趕考,甚至在二三十裡外,就見到有人開始叫賣所謂的京城特產,一路到北京城,都是熱鬧非凡。

以往見過軍隊聯營百里,卻是沒見過官道兩側有商販聯營幾十裡叫賣,很多人就直接睡在攤位旁,見到來人,立即起身去介紹。

這可苦了京城內外的巡防衙門。

順天府衙門、五城兵馬司,是京師內外負責維繫平日治安的主要官署,如今卻要多走出幾十裡地,沿著官道管控秩序。

各有司中,不少官員都是被於謙擼掉,是以副官或次級暫領事務。

對於他們而言,才剛從京察大計中僥倖留得官位及身家性命,此刻正是神經緊繃,對於這種事情更是叫苦連天。

許多官員,甚至是騎馬帶著官差,整日的奔波在外。

這種節骨眼上,不表現得好一些能行嗎?

除此以外,最難過的當屬石亨了。

由於才被朱棣叫到乾清宮去罵了一頓,現在也是不好過,在他手中的城防官軍不只要防守京城,連外邊幾十裡也要派遣騎兵巡邏。

不得已,石亨只得去舔臉找於謙,請求十團營的調兵之權。

雖說如今十團營的兵權大致在石亨手中,調兵大事,卻還是要有於謙的手令。

似是這種事情,就相當於欠了於謙的人情,現在石亨是不怎麼喜歡和於謙接近的,因為他覺得於謙太做作了。

不久前,石亨為了報答于謙在北京保衛戰的恩德,特意向朱棣上疏,請求冊封于謙的親兒子世襲錦衣衛千戶。

有人給自己兒子請功,這本來是好事兒,恐怕沒有人會不接受,就算不願意的,這種事也不好開口。

但偏偏于謙就是這麼個例外。

他不僅沒接受,還上疏罵了石亨一頓。

這件事發生的很戲劇性,不是朱棣能掌控的,完全要看於謙想怎麼辦,畢竟這傢伙不願意接受,總不能掐著他脖子讓他接受吧?

石亨也很委屈,明明是想報恩,於謙非但不領情,還當著所有人的面,像訓狗一樣訓他。

對於那件事,接下來有一段時間滿朝文武都是議論紛紛,一些平日和於謙要好的人,都漸漸疏遠了他。

朱棣也不好去替於謙說什麼好話,一個是這小子不可能領自己的情,第二個也確實是於謙的問題,太不近人情了。

不接受就不接受吧,指著鼻子罵人家幹什麼呢?

好歹石亨現在也是一個堂堂國公,武將之首了,朱棣都沒這麼罵過他,然後就被於謙當兒子一樣罵了......

這下就連很多武將可能要想了,就連石亨都被這麼罵,換自己上去豈不要被直接當奸臣給砍了?

熱臉貼了冷屁股,顏面盡失,所以自那以後,石亨就再沒去找過於謙,兩個人幾乎是等同於斷絕了往來。

這次,也是實在忙不過來,畢竟京城防務也不容懈怠,石亨剛被朱棣罵了一頓,怎麼拉得下臉再去借親軍?

而且他也明白,現在這個身份,再去借兵辦事,這是給皇帝出了一個難題,也是給他自己掘墓。

朱棣到時候借還是不借?

借了,你手底下握著十團營和城防軍不夠,還要借朕的親軍,手握京城十分之九的兵力,你要幹什麼?

不借呢,可能有人就要想了,現在京城這麼忙活,借你點兒兵都不借,這麼摳門的皇帝?

橫看豎看,都是找死行為沒跑,石亨現在是有些驕慢自大,但是他不是腦子沒了,有些事情他比以前更明白。

除了找於謙,這次沒有第二個選擇。

可他卻沒有想到,于謙這次竟然好說話得很,走進去三句話沒說完,就直接點頭同意了。

這一下,反倒是給準備了一肚子話的石亨給整不會了。

這個于謙,腦袋裡到底在想什麼,怎麼腦迴路和正常人不一樣?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崛起的石頭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