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回京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求收藏、推薦票、三江票,打賞!)

---------

楊晞在哥舒翰離開潼關的第六天啟程,準備回長安述職,並陳請許多事兒。

他將需要稟奏的事梳理了一下,寫了份清稿帶在身上,打算在面聖及與父親楊國忠單獨相處時候,將自己的目的和想法都說出來。

他來到了這個時代,並且已經參與到歷史大事件中去,沒辦法超然度外。無論從哪方面考慮,所有的歷史一路領先他都要繼續參與下去,當許多事件的主角,甚至是整個時代的主角。

要做到這般,必須有足夠的謀慮,回京面聖,陳情事由是必須要做的事,而且非常緊迫!

潼關的事務他都做了最周密的安排,他也給了王思禮、龐忠、高適等人以最大的信任,令他們三人主掌潼關的軍務,並一再要求他們嚴格訓練潼關鎮軍,要將這十萬人大部訓練成精兵。選拔和訓練特種小分隊的事,留待他從長安回來後再說,這任務沒其他人能完成,只有他自己親自出馬才行。

楊晞安排給王思禮、龐忠及高適等人還有另外一位重要的任務,那就是修葺漢潼關城。

漢潼關城在抵禦叛軍的攻城中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但也頻繁遭受戰爭的洗禮,還有數次的大火焚燒,已經基本失去防禦功能,楊晞下令動用軍士及徵發民伕,修整漢潼關城,恢復其防禦的能力。隋潼關城在幾場戰事中也遭受了一定程度的破壞,十二連城那些烽火臺也有損壞,必須抓緊時間修繕,禁溝內的填埋物及屍體都要清理出去。

要想讓潼關城有很好的禦敵功能,禁溝天險必須要保護好。

這些天楊晞親自到禁溝上游段巡查過,沒發現可以修建水庫的地方,禁溝上游段全是高低不平的山坡地,依現在的條件根本不可能修建水庫,只能罷休。

也在將所有事兒都安置好了後,楊晞踏了返回長安的行程。

他沒帶走任何軍士,連親衛都沒全部帶回去,身邊跟隨的只有楊東率領的五十名親衛家將。

人少,可以透過驛站快馬急進,從潼關到長安的驛站所備馬匹不少,完全可以供他們五十餘人換乘,快馬急進,只需半天左右就可以抵達長安。因為白天酷熱,人馬吃不消快跑,楊晞是在入夜後趕路的。已經是月半時分,月色明亮,景物大概可見,空闊的官道任他們馳騁。

也只花了半夜多一點時間,在天剛擦白之際,楊晞就抵達長安城外。

在最接近長安的一個驛站,楊晞帶著親衛們暫歇,洗澡更衣,以免帶著一身汗臭入宮。

在驛站,楊晞睡了一個時辰左右就起身了。

讓他意外和驚喜的是,先他五天啟程的哥舒翰,竟然也歇在這個驛站中。一番問詢後楊晞才知道,哥舒翰因為腿疾行動不便,後面幾天只能乘馬車行進了,以致現在也沒到達長安。

不過楊晞覺得哥舒翰並不想很快就抵達長安,應該是怕面聖後受到責罰之故。

“哥舒老將軍,正好我們可以一塊入宮面聖,陳情潼關事務!”在瞭解情況後,楊晞笑呵呵地對哥舒翰說道。

“如此也好!”哥舒翰捊著花白的鬍鬚點頭答應,心中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開門鼓過後,楊晞就伴著哥舒翰,搶在進城的百姓面前透過春明門,進到長安城內。

今日是朝會日。

李隆基年歲大後,已經不太理政,但如今潼關局勢剛剛穩定,叛亂還在持續,李隆基需要和朝臣們經常討論後續安排,今日也難得了早起主持了朝會。在楊晞和哥舒翰進到長安城,到興慶宮門求見時候,朝會剛剛開始,聽到楊晞和哥舒翰一道在宮外求見,李隆基馬上令他們進宮了。

在眾臣的注目中,一身戎裝的楊晞扶著行動不方便的哥舒翰走到興慶殿內,各自向端坐在御座上的皇帝李隆基行禮。

“楊小愛卿,哥舒愛卿,平身吧!”幾天前已經接到潼關守住,叛軍退守陝郡訊息的李隆基神情大悅,笑吟吟地看著殿下的楊晞和哥舒翰,道:“楊小愛卿,朕想不到你小小年紀這般神勇,只憑潼關城那萬餘殘兵敗將就抵禦住了十數萬叛軍的攻城,直到援軍抵達!你立下了大功,朕定有重賞!”

就在楊晞還沒來得及作謙之際,京兆尹魏方進站了出來,稟奏道:“陛下,漢之霍去病,十七歲開始領軍出征,在弱冠之年就立下赦赦戰功,封狼居胥,名留千古!楊元帥於危難之際自請命救援潼關,並成功地擊退了叛軍無數次的攻城,力挽狂瀾,救我大唐於危難之中,其立下的功業絲毫不遜於霍驃驍!陛下,這是陛下之幸,大唐之幸,是楊相公教子有方啊!一定要給予楊元帥和楊相公以重賞,以表其功,激勵將士的士氣!”

魏方進所說雖然有阿諛奉迎,討好楊國忠的味道,但所說不無道理,楊晞在潼關立下的功勞是非常大的,這一點誰也沒辦法否認,魏方進當殿為楊晞討賞,雖然朝堂上有一些人覺得不舒服,但沒有站出來反對和批駁。

站在殿首的楊國忠並沒有任何的表態,但他心裡的得意卻怎麼也掩藏不住。

自家這個小兒子,還真是福星,不但助自己化解了面臨的大難,還再為楊家增添榮耀,當日當機立斷,同意讓楊晞率軍馳援潼關的決定看來下的是無比的正確。

當日的決定不是壯士斷腕,而是為自己的榮耀錦上添花了。

自己這個小兒子,還真的大有作為,遠比大的那三個兒子出色,以後一定要傾注全部心血栽培。很可能就是楊晞將楊家的榮耀傳承下去,並讓這份榮耀越來越輝煌,達到一個無法預料的高度。

在楊國忠喜滋滋地暗自慶幸並暗暗打算的時候,武部尚書韋介素也站出來,附魏方進的議:“陛下,臣附議,楊元帥在潼關之戰中立下卓著的戰功,憑萬餘殘兵敗將頂住了叛軍的進攻,如此功績,朝廷不給予重賞,怎麼都說不過去!”

“唔,諸位愛卿說的在理,楊晞在潼關立下的大功,朝廷一定會給予其獎賞的!有功得賞,有過要罰,如此才能提振軍威、國威,不然會寒了將士的心!”李隆基撫著鬍鬚呵呵笑著說了面前這些話後,突然用力一喝:“楊晞何在!”

楊晞聽到李隆基的喝令後,打了個激靈,馬上上前作禮應命:“陛下,臣在!”

也沒等李隆基開口封賞,楊晞馬上將他一直在琢磨的一些話說了出來:“陛下,臣在潼關是立下了軍功,但臣所立下的軍功與將士們拼死殺敵是分不開的,希望陛下在獎賞臣的時候,一同獎賞潼關城內的所有將士!還有,也希望陛下能讓身負靈寶兵敗罪責的將士們能繼續領軍作戰,將功贖罪!”

聽楊晞竟然提這樣的請求,殿內所有人都吃驚了,包括剛剛在沾沾自喜的楊國忠,還有準備出來請罪的哥舒翰!(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