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創造一位光武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張飛心情大好,連帶著對郭嘉的感官又拉近的幾分,儼然已把他當成了自己人。

劉備也笑道:“弟妹放心,奉孝只管運籌帷幄,上陣殺敵自有我三兄弟。”說完活動了一番筋骨,感受著重回壯年的體質。

前世身體久曠日下,武藝已逐漸退步。

如今重來一次,劉備忍不住心中感慨。

年輕真好!

蘇美娘被這一口一個弟妹叫著,本就容易害羞的她更羞澀了,肌膚白裡透紅的,煞是可人。

“諸君慢用。”

說完便落荒而逃。

這就是婦人的妙處,懂事,永遠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她在隔壁聽到郭嘉與劉備幾人達成共識,於是便立即呈上酒菜,可謂錦上添花。

酒足飯飽後,郭嘉隨即輾轉來到郡守府,他做事一向快準狠,下定決心之後就會立即行動。

表明潁川書院學子,以及郭氏子弟的身份後,很快被請入府內。

潁川郡守是荀氏之人,名曰「荀盛」從輩分上來說他還是荀或的叔父。

“吾早已從文若口中聽聞奉孝之名,今日得見,果然是少年俊傑。”

一見面,荀盛就來了一句客套話。

這是世家與世家相處的常態,在沒有政治利益方面衝突的前提下,大家都會希望彼此之間和睦相處,以和為貴。

何況荀氏與郭氏一向交好,兩家子弟又是同窗好友。

郭嘉謙虛道:“使君言過了,文若才高八斗,又有「王左之才」,嘉萬萬不能比。”

“哎~奉孝何故這般見外,稱吾叔父即可。”荀盛看得出來,郭嘉的潛力絕不亞於自家侄子,於是態度十分平易近人。

如果來的是個寒門子弟,恐怕連見他一面的資格都沒有。

郭嘉笑道:“實不相瞞,小侄這次來找叔父,實為有事相求。”既然對方主動認親,他也就不再客氣。

荀盛畢竟是潁川之主,將來還有很多事需要麻煩他。

“奉孝但說無妨。”

“嘉以為,潁川匪患猖獗,當興兵滅之。”

匪患?

荀盛聞言一怔,潁川匪患很嚴重嗎?

但見郭嘉一臉煞有其事的模樣,他不由問道:“奉孝所言匪患在何處?”

大漢尚武成風,各州郡都難免會有一些亡命之徒,遊俠聚集,佔山為王,但只要影響不太大,通常都會放任自流。

郭嘉認真道:“我所言匪患非同尋常,他們與百姓混雜在一起,打著“民間教派”的名義蠢蠢欲動。”

荀盛能坐上郡守的位置,才能自然不會差,很快讀懂這話外之音。

“奉孝指的可是太平道?”

太平道的勢力膨脹的太快了,也許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它會反,但只要是聰明人,就一定能看出這股勢力的隱患。

百萬教眾,這是一個多麼龐大的數字!

郭嘉點頭道:“正是,據在下所知,太平道教徒當中有人受賊寇蠱惑,如今正在私造軍械,意圖不軌。”

黃巾就像是一個裝滿了乾柴的大火爐,只需要往裡面丟一點火星,就會瞬間點燃滔天烈焰。

不過,郭嘉並不想當這個點火的人,他只想練兵,並藉此將關張二人安插進潁川軍隊當中。

荀盛饒有興趣道:“那奉孝以為此事該不該上報朝廷?”他已看出郭嘉想染指軍權的意圖,故而有此一問。

郭嘉一拱手,正色道:“小侄以為,區區毛賊疥癬之疾,無需驚動朝廷。”

“也罷,奉孝想要多少兵馬?”

“千人足矣。”

“好,我即刻調撥於你。”

“那就謝過叔父了。”

……郭嘉走後,一個中年文士從後方走出。

中年文士疑惑道:“主公,郭嘉一介學子,為何會對匪患感興趣?”

“我聽文若說過,郭奉孝一向長於兵略,卻對政事毫無興趣,想來是想藉此磨礪自身。”

“可郭嘉畢竟沒有官職在身,將兵馬交給他恐怕……”

荀盛瞥了中年文士一眼,澹然道:“他沒有官職,但他姓郭,而且是司馬徽的愛徒。”

荀盛心道:看來得回去問問文若。

另一邊,郭嘉離開郡守府後,又回到了潁川書院。

他需要荀家的幫助,當然要來跟荀或打聲招呼。

司馬徽雖然已經打算將書院遷移,但荀或仍然住在書院,沉浸在知識的海洋無法自拔。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嘉若是能像文若這般好學,當年說不定也能被評個王左。”郭嘉來到藏書房,發現荀或正在看書,於是便打趣道。

荀或面色不改,澹然道:“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

他深知郭浪子的秉性,今日說話這般中聽,必然是有求於他。

郭嘉笑道:“果然是什麼都瞞不過文若,我的確有求於你。”

荀或放下手中竹簡,直視郭嘉:“但說無妨。”

“不過……若是借錢的話,免談!”

他又補了一句,某人還欠著他幾萬錢沒還,大有用時間掩蓋一切的趨勢。

郭嘉憤然道:“我在文若心中便是這等為人嗎?”

荀或微微一笑:“差不多。”

???

“君子之交澹如水,沒想到文若也會在意這區區幾萬錢。”郭嘉一臉痛心疾首,彷佛在悔恨自己交錯了朋友。

“這是公私分明。”荀或依舊不為所動。

“既然如此,我為荀或介紹個好去處,抵消這幾萬錢,如何?”

荀或眉頭微皺:“奉孝答應了?”

劉備此時就在潁川,所謂的“好去處”不難猜測。

郭嘉點頭,道:“不錯,主公不論是見識,胸懷都讓我折服。”

“可他畢竟只是一介白身。”

“但他是漢皇後裔。”

郭嘉擺正姿態,認真道:“文若,你我都知道這大漢天下亂象已生,如果能親手造就另一個光武帝,豈非人生一大快事?”

有一點他很確定,荀或的心裡是向著大漢正統的,否則不會在天下格局已定時。不惜與曹操走向對立面。

他以為曹操會是周公,霍光,最後才發現是王莽。

其實這只是一廂情願的結果,到了曹操那種高度,就算心裡想退也下不去了,霍家滅族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別說是因為霍家人囂張跋扈,說到底只是權力的犧牲品。

“奉孝要求我之事,是否便與劉備有關?”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