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著書立說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半個月前,當曹丕弒君篡漢的訊息傳到成都時,朝野上下一片譁然。

漢中王劉備聞知此事後,痛哭終日,下令百官掛孝,遙望設祭,上尊諡曰“孝愍皇帝”。

他本人也因此憂慮過度,致染成疾,不能理事,政務皆託與諸葛亮。

如今讖緯之學甚囂塵上,諸葛亮知曉這背後的力量。

其實這就是人心!

民心!

只是古人言:可使人行之,不可使民知之!

諸如河洛圖書,玉璽、嘉禾等祥瑞,已經有人進獻,但是十分普通。

不見曹魏也是這般,比如青龍綵鳳又是見不到的。

剛才關興說的食鐵獸,還是蚩尤坐騎,似乎力度不夠。

“安國,那你可有什麼妙策?”

諸葛亮直接問道。

“輿論者,喉舌也!可廣而告之,此非書籍不可!”

一聽關興要出書籍,諸葛亮直接搖頭。

一旁諸葛喬則直接反駁道:“著書立說,非一日之功。且荊益二州,如今荊州文風稍弱,不如蜀中錦繡。”

諸葛喬說的是實話,劉表時期的荊州有“八達”、“八駿”“七子”,但是曹操南下後,被北上了。

在這時,遠不如蜀中。

見諸葛喬會錯了意,解釋道:“非是經史,而是通俗文學,話本一類!諸如諸子百家,小說家!”

“通俗小說?”諸葛亮父子皆是看向關興。

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於談巷語,道聽途說者所造也。

這諸葛亮是知道的,但是要與輿論結合,卻是不得要領。

關興沉吟少許,開口道:“比如第一章: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再比如群雄討董:發矯詔諸鎮應曹公破關兵三英戰呂布。”

諸葛亮一聽,就知道這是推崇劉備功勳的。

同時也有些好奇,不知道自己的故事是什麼樣。

諸葛喬思索了一番,繼續聽關興解釋。

“我們可以先寫出一些我大伯父為主,其餘人為輔的故事,比如就叫群英傳!

然後多找一些能夠口吐蓮花的說書先生,前往各個郡縣鬧市、酒樓去。

甚至等到大家耳熟能詳後,我們再派出樂伶演出。這樣,不出半年蜀中必然人盡皆知仁德劉皇叔之名。”

諸葛喬眨了眨眼睛,感嘆道:“安國所言,倒是頗有意思。”

利用這種法子,主動傳播劉備的名頭,當真新鮮。

諸葛喬就和第一次接觸華容道一般,興奮不已。

諸葛亮思來想去,也不知關興是這麼個主意!

“那安國你可是有腹稿?”諸葛亮搖著羽扇問了問。

“倒是有些腹稿,入蜀路上無事,索性就寫一寫,請軍師與伯松兄潤色一番。”

在入蜀的路上,關興就著手這件事情。

只是畢竟手生,一個月時間才寫了不到六萬字。

這要是再後世做寫手,肯定不能養家湖口。

關興將原本的故事挑挑揀揀,比如張翼德怒鞭督郵、劉皇叔北海救孔融、陶恭祖三讓徐州、曹操煮酒論英雄得故事大書特書。

按照他的想法,至少要寫到赤壁之戰。

當即關興送上自己的書稿,諸葛亮與諸葛松一起閱讀起來。

這一看不要緊,直接半個時辰後,諸葛亮才回過神來。

只是篇幅較少,還沒到三顧茅廬的故事,諸葛亮稍稍遺憾。

諸葛亮瞧了瞧幾張書稿,又瞧了瞧關興,沉吟了許久:

“安國,你可真是,讓我又驚又喜。”

諸葛喬則忍不住埋怨道:“故事雖好,卻是篇幅太少,讓人不過癮!”

這話出口,關興忍不住揉著手腕道:“這寫書不僅是腦力活,還是體力活。一直這麼書寫,我也吃不消!”

諸葛喬當即站起身,拍著胸脯道: “安國,我這個人就擅長寫字,你只管口述,書寫之事我來代勞!”

這樣的書籍,正是諸葛喬喜歡的。

同時他可以肯定,這本書,不管是上層名士,還是下層鄉間百姓,大多數人都能聽得懂。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關興此來,並不是簡單的奉上書冊,還有令一份大功績。

聽了諸葛喬之言,關興忍不住道:“僅憑個人之力,還是太慢!”

說完關興看向諸葛亮:“軍師請看手中書稿,都是江陵出產的上等紙張,可以任意書寫。”

如今的讀書人,大多還是竹簡和手抄,費時費力。

諸葛亮注意到關興的紙張,精神一震,這對於讀書人來說可是大好事。

只聽關興繼續道:“只是不知,是否能有一法,將紙張鋪在模板上,直接印出字來?”

關興這邊提問,諸葛亮這面已經開始思考。

這就好似印章一般,似乎可行。

“好!我馬上命令將作坊實驗!”

諸葛亮一錘定音。

通俗易懂,才是最能夠廣為流傳的。

過了半個月,凋版印刷術出現,時人稱之為葛公印刷術。

群英傳,就這麼一點點被關興給略微的改動了一下,由諸葛喬寫下最初的版本,待到後面統一修改。

《群英傳》就這麼被凋版印刷刊印出來了。

之所以不是活字印刷,那是關興也不能開的太大。

這些發明,好歹留些給後人吧。

隨著關興這《群英傳》的推廣,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

有的人看的是內容,有的人注意的是風向,但是也有人看上了材質。

蜀中文人眾多,諸如周舒、譙周、杜瓊,都是一時人傑。

秦宓的文采,也當得上是蜀地翹楚。

他如今就在研究這書籍的外觀和封面。

若是竹簡記載,那沒有一輛車是不可能裝完的。

可現在讓他們更感興趣的,便是這紙質版的書籍。

紙早就出來了,蔡侯紙也在流傳,可依舊不被大眾所接受。

一個是大家用不起,也不宜儲存,紙張質量差。

可是秦宓拿著手中的書籍,仔細摸索了一陣,驚詫的發覺紙張的質量極好。

這天終於打聽出來,這紙張是關興帶來的,忍不住找關興面談。

“關小將軍,還望慢行。”秦宓急忙叫住遠走的關興。

關興聽到有人喊自己,遂止住腳步,看向秦宓,極其禮貌的拱手:“子敕先生,可是有事?”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