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反重力裝置 【求支援】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太陽系有多大?

人類能走出太陽系嗎?

太陽系外面是什麼?

銀河系有多大?

人類能到達銀河系嗎?

……

從人類有記載以來,就一直嚮往著能夠像小鳥一樣飛翔,自此有了各種神話傳說,嫦娥奔月,百日飛昇,人類能夠飛天遁地,能夠瞬息千里,能夠腳踏祥雲,能夠自由翱翔。

190年1月17日,萊特兄弟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飛機,並且成功的在天空中飛行了1秒,飛行距離只有微不足道的6米,但它卻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有動力,載人,持續,穩定和可操縱的飛行器的首次成功飛行,標誌著人類征服天空的偉大夢想開始變成現實。

在188年,宇航188年宇航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發表了使用火箭發射太空船的偉大構想。

196年月16日美國科學家哥達德製造的世界第一枚液體燃料火箭試飛成功,飛行時間.6秒.

194年德國火箭專家馮.布勞恩把液體燃料火箭A號發射到兩公裡的高度.

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在拜科努爾發射場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人類從此進入了利用航天器探索外層空間的新時代.

1961年4月1日,前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艘載人飛船“東方”1號,加加林成為遨遊太空的第一人.1965年月18日,原蘇聯宇航員列昂諾夫走出太空飛船,進行了第一次太空行走.

1969年7月1日,美國“阿波羅”11號飛船完成了第一次登月,宇航員阿姆斯特朗走出飛船的登月艙,在月球表面停留了1小時18分鐘,成為人類踏上月球的第一人.

1971年4月19日,前蘇聯用巨大的“質子”號運載火箭發射了世界第一座長期停留在太空的空間站——“禮炮“1號,從此載人航天進入一個新階段.

而這些,對於廣闊無垠的宇宙太空來說,卻是微不足道的一小步。宇宙實在是太大太大太大了。

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包含冥王星在內直徑達到了40個天文單位,約等於60億公里,即使人類能夠研製出16.7千米/秒的第三宇宙速度載人飛船,飛出太陽系也要十多年的時間。

而直徑達到60億公里的太陽系卻僅僅是銀河系的一個支臂獵戶臂上的一個點,至銀河中心的距離大約是.6萬光年。

銀河系的直徑約為10-1萬光年,在銀河系裡大約有1000-4000億顆類似太陽這樣的恆星,還有大量的星團,星雲以及各種類型的星際氣體和星際塵埃,從地球看銀河系呈環繞天空的銀白色的環帶。總質量約為太陽的100億倍。

銀河系如此浩大,廣闊無垠,太陽系如同泰坦巨人身上的一顆痣一般微不足道,地球卻好比是巨人身上的一根毫毛。相比宇宙來說,地球如同大海里的一個水分子,毫不起眼。

微不足道的太陽系直徑就達到了60億公里,這對於現如今的地球科技來說,是一個令所有人絕望的距離。

根據美國航天局NASA科學家估計,人類離能夠自由出入地球,進入太空至少還需要一百年的時間。

在今天,人類將在太空史上翻開新的篇章。

……

寬敞潔白的1F-A-0實驗區早已經準備好了陳亮需要的裝置和相關材料,4臺實驗需要的輔助機器人已經到位,各種準備工作已經就緒,反重力系統專案啟動!

世界上目前最基本的是四種力:萬有引力,電磁力,強力,弱力.其中前兩種是長程力,後兩種是短程力.除此之外,其它的各種力都是這四種力不同表現而已。重力從來不是基本作用力,他就是地球與其他物體的萬有引力的外在表現。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預言:

引力波的主要性質有:在真空中以光速傳播;攜帶能量和與波源有關的資訊;是橫波,在遠源處為平面波;最低次為四極輻射;輻射強度極弱;物質對引力波吸收效率極低,引力波穿透性極強,地球對引力波幾乎是透明的;其偏振特性為兩個獨立的偏振態等.引力波是波動形式和有限速度傳播的引力場.

波音公司進行的反重力研究概括起來就是該公司一個名為“先進空間推進技術重力研究(Grasp)”的專案。

《簡氏防務週刊》獲得的一份有關檔案闡述了波音公司認為該專案獲得成功的重大意義。檔案中寫道:“如果反重力是確實存在的,它必將改變整個航空航天事業。”這種評價可能還不夠.如果反重力是確實存在的,它必將改變整個世界、汽車、火車、輪船,所有你能想到的交通系統,都能透過“無推進劑推進”———一種從重力場中獲取能量的模式來驅動。

199年,任職於芬蘭坦佩雷技術大學的波德克列特諾夫向一家英國物理學雜誌提交了一篇論文,他描述了被置於高速旋轉的超導體(極低溫度時失去電阻)上面的一個物體如何失去將近%的重量.這篇論文在世界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在0世紀90年代中期,位於亞拉巴馬州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馬歇爾航天中心在重複波德克列特諾夫的實驗時失敗了。但是,該中心承認,不知道這位俄羅斯人製作超導盤的獨特方法,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在盲目地進行研究。

反重力系統如同一個飛碟裝置樣式,把capacitor放在零勢面,也就是相當於地球赤道附近,這個電容利用被飛碟裝置中心的van de graff發生器充電,這充的是靜電,於是電容相當於對飛碟的赤道面產生了一個上下均衡的高壓靜電場(0萬伏特),然後透過旋轉,這個靜電場和收集線圈作用時,在線圈中就產生電感,有了能量。

然後這股能量產生的磁場就馬上和Utron相互作用,這個以45°傾斜的Utron就將這個垂直與水平面的磁場扭曲成以45°角向外擴張的渦旋磁場。這個飛碟裝置電路化簡後就是一個LC振盪,頻率加快後,cop大於1,線圈收集的能量拿回來供給中心的Utron用於發電同時加強此靜電場還有對線圈進行脈衝。

這樣再加上飛碟中心的一個大的Utron(電能收集器)本身產生的渦旋靜電場,這就形成了一個會呼吸的圓環,分別由上下兩個渦旋場組成,看起來形成了上下兩個圓環場的假象,電場磁場交錯其中。

飛碟裝置是將核聚變產生的能量以高壓靜電場(不斷累積電荷形成的偶極)的方式匯入系統中的,當然也有對線圈匯入初始的電流以驅動轉子,這形成的磁勢能就好比卡爾對電容施加的高壓粒子電場,被稱為T力場。

在T力場的作用範圍之內,飛碟裝置能夠提供一個作用於萬有引力之間的斥力,斥力大小等於範圍內所有物體的重力。當物體的重力被全部抵消之後,地球的萬有引力對物體再也無法作用,從而形成漂浮能力。

科技樹上有反重力裝置的所有的技術資料,在天網的控制之下,4臺輔助機器人使用早已經準備好的微型核聚變精準的放入一個直徑10米大小的飛碟裝置。

飛碟內殼完全由巨龍一號材料製造,能夠完全遮蔽磁場。超導材料的特性就是零電阻,感應電流無損耗流通,同時能夠排斥磁場的材料。這樣反重力裝置在執行的時候,能夠完全遮蔽外界磁場和電場對飛碟裝置產生磁場轉移的影響。

內部根據飛碟的平面,按照時鐘方向加設了1個同樣大小的石墨烯納米線圈,形成強磁場。透過匯入線圈的電流對飛碟中心的渦輪轉子加速,形成的磁勢能對電容施加的高壓粒子電場,形成T力場。

飛碟的中心安裝一根巨大的電磁軸承,高性能,具有無磨損,無油汙,運轉速度快,耗能低,無雜音等優點。

電磁軸承一般由徑向抽成推力或者磁動力驅動,因為已經有了巨龍一號,所以飛碟中心的電磁軸承由磁動力驅動,帶動轉子。而轉子的主要作用是在旋轉磁場中被磁力線切割而輸出電流,是整個電磁軸承的中心。

整個飛碟的安裝工作全部都由輔助機器人安裝完工,隨著飛碟外殼的裝配完成,一臺直徑米類似於飛碟的圓形反重力裝置靜靜的擱置在試驗臺上。

陳亮激動的看著眼前這臺反重力裝置,僅僅一個這樣的裝置,就能夠改變人類社會的整體結構和生活形態,改變了運輸交通,改變了國家軍事,改變整個世界!

有了反重力裝置,影響最大的就是汽車,火車,輪船,飛機以及航天飛行器等所有的交通工具。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反重力裝置能夠遮蔽萬有引力,當任何的交通工具再快的速度也不會受到G力的影響,這也是為什麼UFO為什麼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加速至人類飛行器不敢達到的速度。

“天網,反重力裝置開始自檢,開始啟動測試。”

“好的,老闆。掃描開始,反重力裝置自檢完成,所有裝置良好,開始啟動!”(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