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SONY—鳳凰公司成立(一)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一天的談判,只是為合作打下一個框架,具體的將由下面的人詳談。

因此,日本公司來的談判隊伍,只來了三個人,分別是盛田昭夫,負責ccd專案的越智成之、負責激光唱片的中島。

就這樣低調而奢華的三人行陣容,可以看出sony公司對這次的合作,不但重視、而且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態度。

而鳳凰公司這邊,除了秘書,也同樣是三個人,梁遠、沃茲和代爾。

大井先生居於尾座,除了在諸位落座以後,為雙方介紹了成員,讓大家彼此有個初步的認識之外,完全作為一個旁聽者,靜靜地看著自己公司裡面的骨幹,進行商業談判。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日方的秘書客串起了服務員,在每人的桌前輕輕地放上一杯濃郁的咖啡。

作為談判的起始,當然,先要再一次對技術方面進行交流、溝通和確認。

於是,成之首先發問:“請問誰在鳳凰公司負責ccd專案的研發呢?”

代爾對著沃茲點點頭,沃茲翻開手裡的記錄本,對著成之舉起來自己的手。

成之並沒有刁難沃茲,不知道是因為面對美國人天生的心理劣勢,還是出於好不容易遇見一個同行的原因,簡短的交談,在友好的氣氛下,持續得很濃烈。

沒辦法不濃烈,成之對ccd的研發還出於一種朦朧的狀態,許多思想還不成熟,所以,不敢冒然提出還未經驗證的問題,只不過涉及到的初步理論,沃茲都能一一說出自己中肯的看法,讓成之暗地裡頻頻向自己的老闆大井先生和盛田昭夫示意,鳳凰公司在ccd方面的技術完全沒有問題。

接下來就輪到中島出場了,應對的仍然是沃茲。

這次輪到沃茲發言了,首先詢問對方研發到哪一步了,而中島的研發團隊還困在唱片的尺寸上,遲遲沒有開啟局面,聞言就有點尷尬了。

不過直爽而富有俠義精神的沃茲,並沒有過多的咄咄逼人,而是很體面地讚歎了對方在研發方面的正確路線,之後,便開始侃侃而談自己公司對cd播放器的設想思路。

滔滔不絕的話語裡,超越了技術層面,只是雲山罩霧般、似是而非的闡述了一通理論基礎,聽得對方四人懵懵懂懂,好似什麼都明白了,但是仔細一想,又好像對方什麼都沒有說,自己什麼收穫也沒有。

這就是楊小樂給出的對策,關鍵時刻還是要防日本人一手,畢竟對方的專案負責人都到場了,如果說的詳細了,對方難免不會起點壞心思,因為,有時候技術就只是隔了一層紙,捅穿了什麼都明白了,捅不穿想死了都想不出來。

至於,液晶顯示屏的專案,由於sony公司裡並沒有專門的專案負責人,所以,代爾只是簡單地講述了下顯示屏的顯示原理和應用範圍,便結束了談判前的開胃菜。

下面就是真正的正餐開始了。

梁遠作為鳳凰公司明面上最大的boss,終於出場了。

他將要面對的是自然是盛田昭夫。

於是,梁遠示意秘書將他起草的框架協議,送到與會的每個人面前。

盛田昭夫仔細看著面前的協議,不由得皺緊了自己的眉頭。

框架協議不長,總共只有三條。

每一條都剛剛超出sony公司制定的底線,答應下來不甘,放棄又覺得可惜。

那麼,就在手底下見真章吧!

盛田昭夫在心裡給自己打了打氣,開口說道:“首先,成立一家合資公司,共同研發ccd、液晶顯示屏和cd播放器,這個我們沒有什麼意見,但是唯獨後面關於,專利的說法,我們很不贊同。”

“為什麼不贊同呢?”梁遠問道。“盛田昭夫閣下,有什麼意見請直說。”

“既然,我們成立了合資公司,那麼我們就是合作伙伴了,請問,為什麼這些專利,我們sony公司不能獲得呢?”

“沒有說你們不能獲得啊?”梁遠道。“只是在這之前的專利,你們只有使用權而已,而之後共同研發的專利,我們雙方共同持有啊!況且,成立了合資公司,以後這家公司生產的產品,都由我們這家公司共同獲利,請問,這麼做應該沒有什麼吧?”

言下之意,就是你sony公司,難道就是為了這些專利而來的?準備拿了專利就要自己單獨幹了?

盛田昭夫沒有想到梁遠這麼快就看破了他的小心思,也沒有覺得有多尷尬,點了點頭,示意這個解釋能夠接受。

接著談起第二條,盛田昭夫的言辭就有點激烈了:“梁君,我不明白合資公司,為什麼會選擇在香港呢?我不是說香港不夠好,而是相對於研發的氛圍和人員素質方面,放在日本是我們最好的選擇。”

“從人員和氛圍來說,放在日本確實是最好的選擇。”梁遠不慌不忙地應道。“但是,從成本方面來考慮,放在日本就是一個不好的選擇------究竟是香港的人工貴還是日本的人工貴?我想在這方面,不用我來舉例來說明了吧?”

“但是,研發團隊放在哪裡,費用都是一樣的吧?不可能我們日本方面的團隊,來到香港,他們的薪水就會降低到和香港一個水平吧?那樣,我想,我們的員工是有權拒絕公司的安排。”盛田昭夫爭鋒相對地說道。

“貴公司的研發團隊來到香港,我們是不會虧待他們的,也不會在待遇方面剋扣。”梁遠說道。“我之所以從成本方面來考慮,就是因為我們的研發團隊,不管是製造工程樣機,還是想要生產成品在市場上銷售,都需要建立工廠,前者可能只需要一個小作坊即可,後者恐怕需要一個龐大的工廠,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因為,我對我們將要研發的產品,充滿信心,難道閣下沒有信心嗎?”

“如果合資公司設在日本,工廠也在日本,那麼前期的研發經費和龐大的人工支出,會讓初期產品在市場上的售價變得昂貴,那麼昂貴的價格自然讓很多人,望而卻步,那麼又需要到何時才能收回研發成本呢?”

“一件普及率不高的產品,不管它多麼的先進,終究不是一件成功的產品,因為市場上的銷量,註定它是一件失敗品!科技進步的原因是什麼?就是因為它不但貼近人們的生活,更在於它親民的價格,能讓90%的人們承受得起它的價格,從而掏出腰包把它買回家,從而快速地收回自己的研發成本,重新投入新一輪的研發,讓更先進的產品替代舊有的產品,如此形成良性循環------一家公司想不攀上巔峰都不可能。”

梁遠的一席話,說得在一旁旁聽的大井先生,眼前一亮,連連點頭。

盛田昭夫見自己的boss也在一旁贊同對方公司的意見,不甘就此失敗,連忙說道:“如果設立工廠,那麼香港工人的素質明顯不如我們日本人的素質高呀?我們的專案是高科技產品,難道梁君,放心香港的工人來生產這些產品嗎?”

“確實,說道員工素質,日本人確實要比香港人要好得多。”梁遠實事求是的說道,然後,語氣一轉道。“不過,盛田昭夫閣下,難道你忘了,目前正在全世界熱銷的鳳凰公司的電子產品,不正是由你嘴裡那些素質不高的香港人製造的嗎?”

盛田昭夫聞言,老臉一紅,尷尬得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員工的素質,需要靠工廠來培養和規範。”梁遠見這個日本人一臉的尷尬,也不窮追不捨,悄無聲息地給對方遞梯子。“沒有人天生就是適合幹某一行的,這需要我們日積月累地對他們灌輸先進的管理經驗和規範化的操作準則。這一方面,貴國的工廠,這方面無疑是做得最好得,所以,我們需要向你們學習。”

“因此,在設立工廠的時候,我們也將會聘請日本的管理人員和普通工人,和我們本地人一起參與工廠的生產和管理,希望到時候,貴國的人員不要敝帚自珍採好啊。”

“那肯定不會,梁君你就放心好了。”盛田昭夫內心裡非常感謝梁遠給予的臺階,連忙大包大攬地應承道。“如果能在香港設廠,那麼,我們肯定會設立最好的工廠,讓這個工廠成為除日本之外,亞洲最好的工廠!”

談到這裡,梁遠示意稍稍休息一下,半個小時之後繼續。旁邊的秘書忙著去換早已冷卻的咖啡,其餘的人,都忙著去處理自己的個人問題了。

偌大的會議室裡只剩下盛田昭夫和大井先生了。

大井先生對著盛田昭夫道:“你怎麼看這些條款?”

“其實,來日本之前,我們就制定了這次會談的底線,也考慮了種種可能的突發事件,而這些也給你彙報過。”盛田昭夫面對著如同恩師一般的大井先生道。“公司裡面確實有一些不同的聲音,總體來說就是想空手套白狼,認為我們完全可以在將這些技術學到手之後,我們單幹。”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