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SONY公司談判之CCD(一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很快,由大井先生帶隊的sony公司談判團隊來到了香港,梁遠親自接待。

談判的地點定在香港半島酒店。

在鋪著厚厚華貴地毯的房間裡,梁遠和大井先生相向而坐,濃郁的咖啡香氣瀰漫在整個房間,讓旁邊坐著各自的秘書精神聞之一振。

梁遠伸手端起咖啡,向大井先生示意了一下,然後輕輕抿了一口,放下杯子,對著大井先生開始了開場白:“大井先生,歡迎你來到香港,之所以不顧你們舟車勞頓,就開始談判,是在是因為你我都身為搞技術的,也身兼數職,除了商人這一身份,我們都還是負責各自公司的技術研發,所以,作為我來說,任何浪費時間的行為,都是對技術這一職責的褻瀆,不知道大井先生意下如何。”

簡短而毫不遮掩的開場白,贏得了大井先生的好感,其實,如果不是因為涉及技術和對鳳凰公司的好奇,作為sony公司董事會的總負責人,他哪裡會浪費時間遠涉重洋來香港。

這些工作完全可以交給那些整天無所事事、勾心鬥角的商務部的人來做,對於這些,他們才是專業人士,也對這些輕車熟路。

所以,大井先生也很直爽地說道:“我深刻贊同梁君的話,大家都是同行,有什麼就直說,這我很歡迎,我們上次向貴公司發出的商業函,是希望可以獲得貴公司的。。。。。。”

“對不起,大井先生,我這裡很抱歉地打斷你一下。”梁遠開口說道,然後,在大井先生不滿和疑惑的眼神中繼續說道:“其實,我們心裡都知道,如果僅僅是為了隨身聽的專利,我們完全可以交給手下的人去談判,完全沒有必要驚動我們兩個大boss在這裡閒談我想大井先生也應該是這樣想的吧?”

大井先生不置可否地點了點頭,示意梁遠繼續說下去。

梁遠也不客氣,伸手從秘書的手裡接過一頁檔案,捏在手裡,對大井先生說道:“其實,我們約貴公司在這裡談判,其實是因為有更重要的合作,希望與貴公司取長補短、共同發展。我們透過瞭解,知道貴公司正在研發ccd傳感器。。。。。。”

“你們公司也對ccd感興趣?”大井先生也不顧禮貌地打斷了梁遠地話道。

“為什麼不呢?”梁遠聳了聳肩,將手裡的資料遞給大井先生道。“你先看看,我們做的前期研發,有沒有可能和貴公司合作?”

大井先生古井不波的臉上終於有了動容的神色,伸手恭敬地接過梁遠手裡的資料。

前世的1969年,美國的貝爾電話研究所發明了ccd,它是一個將“光”的資訊轉換成“電”的資訊的魔術師。

當時的索尼公司開發團隊中,有一個叫越智成之的年輕人對ccd非常感興趣,開始了對ccd的研究。但是由於這項研究距離商品化還遙遙無期,所以越智成之只能默默地獨自進行研究。

1973年,一個獨具慧眼的經營者——時任索尼公司副社長的巖間發現了越智的研究,非常興奮地說道:“這才應該是由索尼半導體部門完成的課題!好,我們就培育這棵苗!”當時的越智僅僅實現了用64畫素畫了一個粗糙的“s”。

然而,巖間撂了一句讓越智大惑不解的話:“用ccd造攝像機。我們的對手不是電器廠商,而是膠片廠商伊斯特曼·柯達!”當時的索尼和柯達可以說是風馬牛不相及,為什麼對手會是柯達?

時間過去了近40年後,當索尼推出使用800萬畫素的f828數碼相機步入市場的時候,謎底終於揭穿了,巖間說的是“要以超過柯達的膠捲照片的影象質量為目標搞ccd開發!”

巖間是那種有遠見的經營者,索尼開始引進電晶體時,站在第一線指揮的就是巖間,他親自到美國考察,從美國不斷地發回技術報告,靠著這些報告,索尼前身的東京通訊工業生產出了電晶體,成長為世界一流的半導體廠家。

當時,ccd只是實驗室裡的東西,誰也沒有想到它能成為商品。因為按照當時的技術水平,人們普遍認為:運用大規模的積體電路技術、完美無缺地生產在一個集成塊上具有10萬元件以上的ccd,幾乎是不可能的。一般的企業在搞清這個情況以後就從研究中撤了下來。但巖間卻不這麼認為,他的結論是:“正因為機會誰都沒有動手搞,我們才要搞!”

這在當時是一種邊沿的研究,溫吞水的努力是難以奏效的。而且,這還是一項很費錢的研究,據說從開發階段直到實現商品化,索尼花在ccd上的錢高達200億日元。專案研究雖然只花了30億日元,但因為ccd的加工製造需要大量專有技術,實現大量生產時的技術積累過程難度最大,所以這方面投下了170億日元。

因此,這個專案如果沒有優秀的經營者的支援根本辦不到。巖間曾任索尼的美國分社長,回到日本索尼以後擔任副社長兼索尼中央研究所的所長。據索尼開發團隊帶頭人木原的回憶:“回國最初,巖間視察了中央研究所的全體,隨著時間的過去,他的關心逐漸移到了ccd開發方面。大家注意到他一天之中有一半是在從事ccd研究的越智成之身旁度過的。到了1973年11月,ccd終於立了項,成立了以越智為中心的開發團隊。”

在全公司的支援下,開發團隊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在1978年3月製造出了被人認為“不可能的”、在一片電路板上裝有11萬個元件的集成塊。以後,又花了2年的歲月去提高影象質量,終於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個ccd彩色攝像機。

在這個基礎上再改進,首次實現了ccd攝像機的商品化。當時,ccd的成品率非常低,每100個裡面才有一個合格的,生產線全開工運轉一週也只能生產一塊。有人開玩笑說:這哪裡是合格率,這簡直就是發生率!索尼接到全日空13臺ccd攝像機的訂單,其中用的ccd集成塊的生產足足花了一年。

1980年1月,升任社長的巖間又給了開發團隊新的目標:“開發使用ccd技術的錄影錄音一體化的攝像機”。又是苦鬥,經過了公佈樣品、統一規格、ccd攝像機開發團隊和普通攝像機開發團隊的攜手大奮戰,1985年終於誕生了第一部8毫米攝像機“ccd-v8”。從開始著手ccd的研究,直到生產出第一臺8毫米ccd攝像機,已經經歷了15年的歲月了。

從ccd開發到數碼攝像機的商品化,僅僅是一個開端。真正實現與光學相機相匹敵的影象質量,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數碼相機上最初使用的ccd雖然是將錄像機專用品轉用的,但是很快在數碼相機專用ccd方面出現了“畫素競爭”,靜止畫面用ccd質量迅速地提高了。

這些就是前世sony公司的用巨大的人力、物力堆積出來的ccd發展旅程,瞭解歷史的楊小樂知道目前正是知道sony公司,正在努力地向著製造出世界第一塊ccd的成功的道路邁進,此時不截胡更待何時?

大井先生此時捏在手裡,正看著的資料就是前世sony公司於1985年推出的第一臺8毫米攝像機。

看著上面的技術規格和大致的外觀圖形,雖然並沒有內部的電路圖,但是,大井先生對此深信不疑,規格有了,就代表思路已經成熟了,外觀有了就代表只要再加把勁,樣品機也就出來了,他相信憑藉著鳳凰公司設計生產電腦的功底,造出一臺這樣的攝像機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而且,偉大的sony公司還正在為ccd傳感器設計而耗費巨資努力著,把柯達作為未來的強勁對手,趕上和超越柯達還只是隱藏在公司高層裡的機密,可是鳳凰公司一如隨身聽一樣,再一次走在了sony公司的前頭,遠遠地將sony公司拋在了身後。

他不敢想象,如果這次不是他對鳳凰公司的隨身聽不甘心,而發了商業函,那麼等自己公司千辛萬苦、歷經艱難地將ccd傳感器研發出來,恐怕鳳凰公司的攝像機就已經上市了,那麼那些耗費巨資的虧空對雄壯的sony公司的財政不但是一個不小的打擊,而且更是一個遺臭萬年的大笑話。

想到這裡,大井先生不寒而慄,冷汗瞬間打溼了後背。

“我很好奇的是,既然貴公司已經對這個攝像機有了完整的研發資料,甚至毫不誇張地說,你們離造出樣機的日期也已經不遠了,那麼,你們為什麼還要。。。。。?”大井先生竭力讓自己恢復了平靜,不動聲色地向梁遠提問道。“這很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能幹得出來的事情,在你沒有明確、令人信服的理由出現之前,我不能對此發表任何意見。”

確實,天上從來不會憑空就落下這麼大的一塊餡餅,而且是一塊十分香甜可口的餡餅,但是在沒有確認這個餡餅是否有毒之前,誰也不敢下口,因為不顧一切的吞下去,到時候毒死的就可能不是一個人,而是會連累一大堆人。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