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數字式無繩電話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ps:感謝書友無敵鼠的事的打賞,今晚加更一章!

-----------------------------------------------

無繩電話機是一種可以進入pstn的無線雙工行動電話裝置。

它由一個連線到pstn用戶線的座機和一個或多個手持無繩電話機構成,在限定範圍內能完成普通電話機的功能。

無繩電話機發展的基礎是公共市話網,20世紀70年代,當時經濟發達國家pstn已十分普及,幾乎家家戶戶都裝了普通電子電話機,用電話來解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問題已成為人們的習慣。

但是電話機要用一根雙芯電話線連到電話局,電話機的座機還要用一根四芯電纜連到裝有話筒耳機的手柄。

因此,電話機受到限制,不能隨意移動。為此,人們便在其他房間並聯一個分機以解決不能隨意移動的問題。

但是如果人在戶外活動想要隨意打電話便成了一大難題。在這種需求的推動下,一種新型的可移動通話方式產生了,裝有話筒耳機的手柄與電話機座機之間用無線電波連線的電話機——無繩電話機便應運而生。

前世1991年,三洋推出全球電信行業的第一臺無繩電話(帶答錄機),而1993年,西門子研製出世界上第一部數字無繩電話,同年西門子創立了“gigaset”品牌以大力發展數字無繩電話事業。2011年西門子電話正式更名為“gigaset集怡嘉”。

到前世無繩電話淘汰為止,“gigaset”品牌已在全球69個國家中售出超過1億5千萬臺數字無繩電話,是世界電話機領域的領導品牌。

因此,三洋推出來的無繩電話採用的是模擬載波電路結構,缺點一大堆,包括通話距離短,音質差聽聲辨認能力差等等,註定會很快就被淘汰掉,只有西門子的數字式無繩電話才會長盛不衰,一統江湖。

其實,在目前的市場下,堅持模擬載波才是王道,畢竟這個市場還是一片空白,還是模擬通訊的天下,數字通信才剛剛起步,可能還在實驗室裡或者應用在某國的軍事上,民用的還看不到影兒。

但是,楊小樂思前想後,還是放棄了研製模擬載波無繩電話的想法,為什麼呢?我們來看看另一個模擬通訊的電子產品-----模擬行動電話的發展歷程就知道了。

1973年,一名男子站在紐約的街頭,掏出一個約有兩塊磚頭大的無線電話,並開始通話。這個人就是手機的發明者馬丁·庫帕。當時他還是摩託羅拉公司的工程技術人員。這是當時世界上第一部行動電話。

1975年,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確定了陸地行動電話通訊和大容量蜂窩行動電話的頻譜。為行動電話投入商用做好了準備。

1979年,日本開放了世界上第一個蜂窩移動電話網。

1982年,歐洲成立了g**(移動通訊特別組)

1985年,第一臺現代意義上的可以商用的行動電話誕生。

直到九十年代以後,模擬行動電話才逐漸的被數字通信電話淘汰掉,因為它採用的模擬頻分複用方式只能進行語音通訊,且收訊效果不穩定,且保密性不足,無線頻寬利用不充分,類似於簡單的無線電雙工電臺,通話是鎖定在一定頻率,所以使用可調頻電臺就可以竊聽通話。

在前世模擬電話盛行的年代裡,大街上隨時可以看見用得起行動電話人,一邊移動,一邊對著電話大喊,現在能聽得見了嗎?那場景,彷彿是在戰火連天的戰場,通訊兵對著喊話器不斷呼叫:聽到請回答一樣。

而前世發明了行動電話並將之商業化的摩託羅拉公司,由於不思進取,躺在過去的功勞薄上,看不清科技發展的方向,最終被其它手機廠商用新的數字行動電話將之超越,這裡面最顯著的就是前世‘以換殼為本’的諾基亞。

說道諾基亞,也輝煌了一段時間,也犯了老摩的毛病,被蘋果公司為首的智能機廠商打落雲端。

而說到智能手機,擁有3g、4g專利的愛立信和高通公司,前世就靠著專利混得風生水起,甚至把很多山寨廠家壓迫得翻不了身!

說到這裡,或許你就應該明白了,楊小樂為什麼要選擇數字式無繩電話了吧?

不錯,楊小樂就是想靠著研發數字式無繩電話,乘機進入數字行動電話領域,以及之後的3g、4g甚至5g的專利。

畢竟,現在摩託羅拉公司一定在全力研發他的模擬行動電話,相關的專利也已經註冊好了,就在前方等著想進入這一領域的同行們交專利費呢!

楊小樂才不想進入這個註定命不長久的領域呢,他會設定自己的2g制式,搶先註冊前世上網非常便利的網路制式和相關專利,反正時間還有許多,慢慢地研發就是了。

楊小樂開始回憶西門子生產的數字式無繩電話的工作原理。

無繩電話系統可分為送話和受話兩個方向,即主機和手機。

兩者之間的數據信號和控制邏輯訊號在物理上在同一個載頻上。故數字信號在傳送之前,需進行時域壓縮。接收之後,再進行時域展開。

考慮到無線通道的非理想性,資料在傳送之前都要進行信道編碼。在整個電路的設計中採用了檢錯和錯後重傳的方法,不同的通道採用不同冗餘度的編碼。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主要採用了兩種檢錯編碼:r-crc(16bitcrc)碼和x-crc(4bitcrc)碼。其中r-crc碼主要運用在a域(控制訊號)和要求檢錯重傳的b域(數據信號)的信道編碼。x-crc碼主要用於非檢錯傳輸的b域的檢錯編碼。

通道調製主要包括復幀合成和碼字置亂兩方面的內容。碼字置亂主要是防止連續的0或連續的1序列的出現。cdct的調製和解調都是vco開環狀態下實現的,過多的連0或連1都很容易造成解調器的工作點偏移。從而使得誤碼率上升。

頻率調製採用高斯最小頻移鍵控的調製方式。調製係數為0.5。標稱頻偏為288khz。從基帶送來的數字信號經三級低通濾波器的濾波後,直接送調製電路。

調製電路包括基帶和射頻電路。

基帶ic包括pmb4925和pmb4725,其中pmb4925為數摸介面電路,pmb4725完成信源編碼、信道編碼、加密、通道調製;而pmb4725是一混合積體電路,其內部整合了mcu、dsp和bmc(burstmodecontroller)。

射頻ic包括:pmb4420、pmb4220和pmb4820。這三顆ic和其外圍電路完成頻率調製和解調。

bmc完成底層實時性較強的各種邏輯通道的調製和解調;dsp主要完成數據信號的處理;muc是整個系統的控制中心。它對dsp、bmc和其他外設統一管理。電源管理模組對整機耗電的各個部分進行動態調整,使得整機耗電最省。

然後再開始編寫專用的軟體,是整個電路能在軟體的協調下,開始穩定地工作,並且在在沒有通話時,手機鎖定在任一空閒通道上。

當手機發起呼叫時,它將在tdma幀的後半部分的相應時隙送出一個呼叫請求,通知座機它鎖定的通道。座機收到請求後通知手機轉到指定的通道,在指定的通道建立通話。座機發起呼叫的過程相似。

以上這些電路再加上其它外圍元件,如聽筒、送話器、顯示屏、鍵盤、外殼等等,就構成了整個無繩電話的組成部分。

而楊小樂目前所要完善的是關於無繩電話的工作原理和實現方式,具體的電路結構,楊小樂準備將交給眼下還沒有影子的研發團隊。

更重要的是,首先要申請專利,要將這個數字式無繩電話的專利內容仔細地寫出來,再交給專業人士潤色,防止文字上的漏洞。

這將是一個全新的電子產品,涉及到很多的專業知識和新的技術,尤其是數字編解碼技術,他不知道之後的研發團隊,需要多久的時間才能將理論變成實物,再到商業化的產品出現在市場上。

這些楊小樂通通都沒有底,尤其是其中的積體電路,需要從頭開始研發,並沒有實際的樣本可以參照,也沒有成熟的產品可以採購,而楊小樂也不準備再度開啟自己的金手指將這些積體電路‘設計’出來。

而是將它們完全交給以後的手下來完成這個專案,畢竟相對於以後的行動電話來說,目前的無繩電話只是相當於一個稍微有點複雜的玩具而已,如果連這個都不能研發出來,比這個更複雜百倍的數字行動電話,到時候又該怎麼辦呢?

總不能還是依靠楊小樂自己的金手指吧?如果那樣的話,楊小樂還需要花錢組建研發團隊幹什麼呢?

楊小樂需要的是完全具備自我研發能力的團隊,而不是前世那種山寨似的工廠。

所以,楊小樂就利用每天晚上的空閒時間,開始整理相關的文字資料,形成專利檔案,然後交給梁彬,去進行專利的申請。

餘下的時間,開始完善這個數字式無繩電話的整體方案和思路,以及技術標準。

在剛剛完善一半的時候,某一天,蘇菲神神秘秘地對楊小樂說,她已經找到可以勤工儉學的地方了,對方已經答應她,可以讓她倆去試工了,如果合格的話,完善就可以上班掙錢了。

楊小樂雖然不太願意去,但是看到興奮的小姑娘那期待的足以化鋼為繞指柔的目光,最終還是硬著頭皮點頭答應去試試看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