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契丹族的打算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皇帝這邊丟人,而契丹族那邊,在收到耶律不明的屍體之後,整個契丹族幾乎都要瘋了。契丹軍神被殺,契丹族如何不怒。

本來,契丹族打了敗仗,又死了十幾萬的大軍,已經讓他們元氣大傷了。

可皇帝送過去的那些金銀卻是讓他們元氣稍復了一些,不僅如此,宋喆的窩囊也徹底的讓契丹族感覺到了大趙的軟弱可欺。

在契丹朝堂上,此時形成了兩個陣營,有贊成繼續東征,將大趙順勢給滅了的一幫將領。

剩下的一方則是那些不想打仗的文臣。此時,兩幫人馬吵得不可開交。

“周童,你們這些文臣懂什麼,此時如若不發兵大趙,什麼時候發兵,以大趙皇帝和軍隊的軟弱,滅掉大趙簡直是易如反掌。”

這時,武將一方,耶律光明的弟弟,耶律光祿滿臉怒容的看向對面的文臣之首怒道。

他看起來大約三十多歲的樣子,孔武有力,整個人身上透出一股強大的氣勢。

比起他哥哥耶律光明,甚至還要強上幾分。說耶律光明是軍神,那是因為耶律光明成名比他弟弟早。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真正說起來,他弟弟耶律光祿不管是在謀略和兵法上,甚至是武力上,都要強上他哥哥幾分。

要不是因為耶律光明的光環蓋住了耶律光祿的光環,他絕對會成為當之無愧的契丹第一軍神了。

而被耶律光祿懟的正是對面文臣之首,一名看起來五十多歲的中年。他看起來帶了幾分威嚴。

對於耶律光祿的懟罵,他只是淡淡掃了眼對方,冷冷道:

“耶律光祿,你是不是想得太簡單了,大趙誠然可欺,宋喆小兒也可欺,但你別忘了你哥是如何死的!你也別忘了,大趙現在有靖邊候江潮。”

“你雖然的確比你哥要強幾分,但是,不是本官小看你,如果是你碰上那江潮,一樣也會敗北。”

“我們契丹族現在的敵人,可不是大趙。而是已經崛起的女真族,還有草原上那些漢子,他們可比大趙有威脅多了,如果,不趁早解決他們,滅我們的,絕對不會是大趙,而是他們!”

“所以,耶律光祿,你別為了一已之私,將我契丹帶入到不可逆轉的毀滅之路。”

周童,對著耶律光祿就是一通搶白,耶律光祿聞言,臉上充滿了不服,他冷哼一聲又道:

“周童,你所說的女真跟草原上那幫傢伙的確是威脅,不過,我覺得滅了大趙之後,我們國力絕對大盛,到時,再回頭去滅他們,又有何難。”

“至於那江潮,他雖然勇武,可他也只不過是大趙之臣,別忘了,當年的靖邊候江霖也是何等的勇武,可最後呢,還不是被我等使用計策給除了。”

“現在大趙的皇帝這般軟弱可欺,又怕我契丹族,我們只要逼他除了江潮,你覺得,大趙還有何人可擋我們!”

耶律光祿說到這,眼裡充滿了得意。還有一股陰狠。

對面的周童聞言,瞬間就啞口無言,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應對了。

大趙皇帝軟弱可欺,當初就是他們稍稍使了點計,最後,讓大趙皇帝自斷手臂,將能夠跟他們對抗的江霖殺了。

不然,契丹軍想要勝過大趙軍,根本就不可能。

自從江霖死後,大趙軍在契丹軍面前,簡直就是不堪一擊,本來還雄心勃勃的想要收回燕雲十六洲的宋喆,徹底的被契丹族給打怕了。

此時大趙皇帝宋喆正是如同驚弓之鳥一樣,國內又是內亂四起。他們只要稍加逼迫,宋喆絕對會聽從他們的意思,將江潮給殺了。

到時,只怕再無人能夠阻擋他們契丹軍的腳步了。再加上大趙的內亂,他們契丹不趁機撿便宜,什麼時候開始撿?!

“可……”周童還是有些不甘,他張了張嘴,想要辯駁幾句,卻說不出足夠讓人信服的理由。

皇位上,契丹皇帝耶律基洪看了眼爭辯的眾臣,又看向已經佔據優勢的耶律光祿,他輕咳一聲道:

“既然,光祿的話,無人反駁,那朕決定,發兵大趙,趁此機會,將大趙一舉拿下!”

他這話一出口,朝堂上的群臣連忙高呼陛下英明。

自從,契丹族再次向大趙發兵,只不過,這次發兵,卻並沒有對大趙發起突然攻擊。他們只兵臨邊關。

同時,他們又派出了使者向大趙皇帝宋喆發出了逼迫。想要讓他們撤軍可以,那就是將江潮的人頭送過去。

不然,到時契丹軍將直指京都,將整個京都奪下。

皇帝宋喆在知道契丹發兵之後,幾乎當場嚇癱在自己的龍椅上。他看向周圍的群臣,眼裡露出一股詢問道:

“各位愛卿,大家覺得我們該如何應對契丹軍!是戰還是和?!又或者,照他們說的做!”

宋喆已經做好了將江潮的人頭送給契丹族,來熄滅他們的怒火的打算了。

畢竟,殺了江潮,可是一舉多得的事,比如,契丹族消氣了。肯定會撤軍。他覺得契丹族只不過是為了給耶律光明報仇而已。

再者,殺了江潮就會少一個對他皇位有威脅的人。他的皇位也算是保住了,何樂而不為。

只是,這個聖旨他自己說不出來。因為,江潮剛打敗契丹族,可是百姓心中的英雄。

皇帝為了消契丹族的火,就殺民族英雄,只怕,他這皇位可能隨時都會丟。就算是他想要弄死江潮,也得底下的人來說。

“陛下,臣以為,想要解決此事,只能是照契丹族說的那樣,將靖邊候江潮的人頭送過去。”

這時,朝堂中,一名三品的青年官員站出來道。

“原來是秦愛卿啊,你這個想法不錯,朕心甚慰。就照你……”聽到有人提議,皇帝宋喆臉色大喜,他張口就想要發聖旨了。

有人站出來背鍋,他當然是巴不得順勢而為了。

畢竟,這個鍋到時要是砸了,總有人出來頂雷。眼前這個叫秦會的就是那個頂雷的。他更是喜歡這小子會察顏觀色。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