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國術境界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李老拳師傳給王浮的秘籍,不但有李書文宗師的練拳心得,還有這位大宗師一生經歷的記載。

王浮觀看這位大宗師的一生經歷,看的熱血沸騰。

李書文幼時首拜八極四世傳人張景星為師,習練八極拳三年。後拜在師伯黃士海門下習練大槍六載。

出師之後,行走天下,未有一敗。

代替師父擔任北洋軍教師,被日本人挑釁,只是一槍就將那日本教官一槍扎死。

面對圍攻,一杆大槍如蛟龍翻滾,眨眼之間又連殺三名日本劍豪,眾人皆驚懼,不敢上前。

就在眾人驚懼之時,李書文大槍一擺,刺向廳柱之蠅,蠅落而廳柱無痕。廳內立刻爆出雷鳴般的掌聲。袁世凱連呼:“神槍!神槍!真乃神槍也!”從此,“神槍李書文”名冠天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八極拳本只是純粹的外家功夫,並沒有內壯之法。

當時的國術也沒有什麼具體的境界之說,但當時神州陸沉。

天下豪傑皆思救國之法,文人以思想救國,武人便以自身所學提出了強身強種的救國之路。

那個時節天下混亂,各種人傑宗師層出不窮。

孫祿堂和郭雲深兩位形意大宗師,整理自身所學先提出了國術境界劃分,分為明勁、暗勁和化勁。

但即便是化勁宗師也擋不住當時的槍炮。

再後來諸位大宗師們苦心造詣,引入了道家學說,提出了化勁之後的另外兩層境界,那便是丹勁和見神不壞。

到此國術已經遠遠超出前人,被這些大宗師們走出了另外一條嶄新大道。

只是國術修煉動輒以十年記,天資高者十年能修煉到暗勁已經是天縱之才,三十年能入化勁都是鳳毛麟角,能入丹勁者當初整個天下也只是寥寥。

便是以李書文大宗師的天賦才情,也是到了晚年才入了丹勁,至於見神不壞可以前知的境界,卻只是眾人推演的一個境界,卻是誰也沒有達到過的。

也是當初那個大時代之下,各家武學交流頻繁,八極拳雖然名為外家拳法,其實也有了自己秘傳的樁功和內腑強壯之法,與內家拳其實差別不大了。

合上秘籍,想著當初那個時代的眾多人傑們,王浮心中激盪,又有些闇然,忍不住輕聲嘆道:

“天地傾覆,始有聖人出,此界聖人之多,讓人豔羨,可羅浮世界也將末世,聖人又在何方呢?”

——————

王浮在李老拳師家裡住了月餘,將自身武學重新梳理,武當功夫更接近古法,並沒有明勁、暗勁之說,上手的纏絲勁便是化勁功夫。

雖然起步很高,但卻沒有國術一步一步走上來那般根基雄厚,雖然到了最高處,都是殊途同歸,但王浮還沒有那般武學境界。

如今王浮得了八極秘傳,將自身功夫重新整理修煉,可能是境界已到,明勁、暗勁的功夫都是一撮而就,只是半月便修煉到了化勁層次。

境界雖然沒有變化,但重新修煉了明勁和暗勁之後,王浮一身強壯體魄卻能更好的發揮,對於剛柔的變化更加細膩。

且得了化勁宗師一羽不能落,一蠅不能加的神通。

這已經不單單是勁力遊走周身所能達到的效果,這是身體的變化,涉及到了元神。

到了化勁之後,即便有人暗中偷襲,只要有了殺意,王浮心中便會生出感應,身體提前做出準備。

想要偷襲一位化勁宗師,基本已經是不可能的事了,化勁宗師只能提前埋伏,然後再將其所有生路堵死,才能圍殺,只要有一線生機,化勁宗師即便打不過,也能跑得掉。

也難怪諸多大宗師們提出了見神不壞這個境界,卻是化勁之時,已經了有了這可以前知神通的雛形了。

住在李老拳師家裡這段時日,王浮不但重新修煉自身武學,還被李老宗師帶著見識個北方各家拳法。

滄州一地雖然不大,但拳法之多,令得王浮眼花繚亂,這還是李老拳師只帶王浮去拜訪那些真正有功夫的,即便如此月餘時間,王浮也見識了幾十種各家拳術。

對於武學的領悟,那真是一日千里,連後面一層的丹勁功夫也稍稍有些領悟。

丹勁本就是清末那些大宗師們,引入道家內丹學說所創,此境界對於王浮這個道家弟子,還是頗為友好的。

王浮也不是吝嗇性子,學了人家拳法自然也要留下一些東西,稍稍整理,將這些時日領悟到的拳法心得如數留下。

本來王浮還想將自己所創的內壯之法,純陽呼吸法也一同留下,可是當初看陳師兄緊張的神情,王浮也知道這東西恐怕不能亂傳,便也緘口不言,只暗中傳了李老拳師和李福民。

王浮同李老拳師拜訪之人,都是各派的武術名家,王浮所整理的心得,對眾人都極有啟發。

一開始眾人只是礙於李老拳師的面子,這才對王浮傳授自家拳法,到了後來,卻是王浮自身的天資和性子,贏得了眾人的尊重和喜愛,名聲慢慢開始在武術界傳揚了出去。

後來幾日,到了各家之後,不用多言,拉著王浮先切磋,然後便傾囊相授。

在滄州待了一個多月,此時已經七月,王浮算了算時間之後,便遺憾的和李老拳師等人告辭,準備前往龍泉,又和李福民約定以後再來拜訪,便拿起行禮南下前往龍泉。

十餘日後,王浮便來到了龍泉鎮。

此地是有名的鑄劍之鄉,從古到今有不少名劍都從出自此地,最為出名的自然便是七星龍淵劍了,初唐之時為了避諱唐高祖李淵,這才改名七星龍泉劍,龍泉鎮也是因此得名。

鎮子頗大,大半人家都是以鑄劍為生。

龍泉劍馳名中外,不但有專精古法鍛造的小鋪子,也有走低端走量產的鑄劍工廠。

鍾真人所贈的寶劍其實就是工廠裡面出來的,價格也不貴,一般都是在千元以下。

雖然說是低端,但因為配比科學,鋼材極為堅固鋒銳,在另外一個世界,除了那些修道之人以天才地寶淬鍊的法劍以外,已經是絕頂的神兵了。

加上此劍是鍾真人所贈,又陪伴王浮一路斬妖除魔,在王浮心中地位自是大不相同,這才不遠萬里也要將其修復。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