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致敬,共和國的長子們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我的“三次婚戀”日記,到此就該收筆了。感謝您的支援與通篇閱讀!

在這裡,我要再次強調一下,今年10月1日,是我們共和國成立70年的生日,這是非常值得紀念的日子,非常值得祝賀的日子。在這個舉國歡騰,全民歡慶的日子裡,我作為共和國的同齡人,和我們偉大的祖國共同成長起來的老者,為了表達喜慶之情,表達對母親生日的祝賀或獻禮,才把儲存了五十年的日記整理出來,勇敢地向子孫們公開,向社會公開,其目的,就要要讓後來人知道我們祖國的創業史,發展史,知道我們這輩老人們是怎樣“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歷史,從而讓他們真正地明白,“好日子是奮鬥出來的”道理,進而把“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光榮傳統發揚光大!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去!

如果你想知道,上世紀70年代的青年人如何戀愛,怎樣結婚的,我的經歷似乎就是個縮影;如果你想知道,70年代怎樣學大寨,如何學大慶的,在這裡似乎可以找到基本答案;如果你想知道,那個時代的青年追求的是什麼,他們為啥工作起來不計較時間長短,不計較報酬多少,在這裡也可能解決你的疑惑。

我不是叱吒風雲的英雄,也不是國家的什麼棟梁之才,不是在國防戰線建功立業的科技精英,也不是在戰場上勇猛殺敵,屢建奇功的戰鬥英雄。我就是個普普通通的工人,就是在上世紀70年代平平常常的青年,我和那個時代千千萬萬的青年人一樣,在那激情燃燒的歲月裡,不求名利,積極進取,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目的,就是為了共和國的大廈增磚添瓦。我不能代表70年代所有的同齡人,但我的經歷卻是那貧困時代的一個縮影。我所從事的職業,不能代表70年代的所有行業,但我的感受卻能反應那個時代的精神風貌。

我們這代人,雖然生長在物質極度匱乏,生活十分貧困的年代,成長在“艱苦奮鬥,改天換地”的年代,戰鬥在以苦為榮,以苦為樂的年代。但是,我們同時也是幸運的,是幸福的自豪的,因為,我們趕上了偉大的時代。我們恰逢了中國偉人與世界偉人的時代!這是“滿目瘡痍,百廢待興”的時代;是一心為公,無私忘我的時代;是沒有土豪劣紳,沒有腐敗的時代;是將權利裝進籠子裡的時代;是人民當家作主的時代;是“幹群一家,官兵一家”親密無間的時代,是對未來滿懷憧憬,激情燃燒的時代;是各族人民攜手並肩,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時代;在短短的26年時間裡,取得了世人矚目的輝煌成績的時代。我們緊跟偉大領袖毛主席,披荊斬棘,所向披靡,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一句話,這是個值得驕傲的時代,值得紀念與品位的時代!

“醉翁之意不在酒”。這部紀實性小說,名曰是“婚戀日記”,但婚戀的故事只是作為一條紅線,用她串聯起的卻是70時代有志青年的精神風貌,是70年代“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時代精神。

在慶祝我們偉大的祖國70歲生日的時候,我在很長的時間裡,都在思考著想說點什麼,想發一下此時此刻的無限感慨。以便向我的祖國表達一顆

熱愛之心,忠誠之心。是的,在這個時間節點上,我要用自身的經歷告訴年輕的一代,我們那個時代是怎樣的工作,怎樣的學習與生活。於是,我想到了這個題目,我要用日記的方式展示那個時代真實的面貌,用婚戀的方式展示70年代青年人的情懷。

誰都知道,日記是私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她應該是保密的,是受法律保護的,對父母妻子都應保密的日記,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公開,而且要向全社會公開呢?我想,日記裡才是真實的自我,才是兩面性的自我,才是晾曬靈魂的最好去處。誰的日記裡都有太多難以啟齒的秘密,有太多難以忘懷的傷痛,也有太多得不願意去回憶的往事,甚至有不願意再次撕開的傷口。但是,魯迅先生說得好:我在時時地解刨別人,我也要勇敢地解刨自己。為了達到以上目的,我經過了痛苦的思想抉擇,反覆地權衡利弊取捨,還是把一切的面子拋掉的好,把一切虛榮心功利心拋掉的好,我已經是古稀之年,來日不多了,功名利祿是非榮辱在我心裡以都是浮雲了!我想,只要對國家有利,只要對後代有利,我這點難堪算什麼,我這點苦痛算什麼,我晾曬一下靈魂又算得了什麼!

閒暇的時候我常想,我們這代人雖然吃了難以想象的苦,雖然受了難以承受的累,我們生活在那個特殊的時代,那個貧窮的票證時代。那個令無數人尷尬難堪的時代。但是,我們這代人也是幸運的,因為我們趕上了激情燃燒的歷史時代。在那樣的時代裡,沒有窮人富人之分,沒有長官百姓之分,沒有體制內外之分,沒有軌道雙向之分!在那樣的時代裡,公權力真正地被關進籠子裡。誰也不敢越雷池半步。否則,就會被批判,就會被罷官,就會遺臭萬年!

在那個時代裡,“為人您服務”這五個金光閃閃的大字,字字千金。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這些並不是喊在嘴上,掛在牆上,而是必須的落實到行動中。掌了權就要想著怎樣去吃虧的,怎樣去受累的,怎樣去為百姓把好事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才是共產黨的哲學。“共產黨人只有解放了全人類,才能最後解放自己”。這才是共產黨人始終如一的行為準則!

在那樣的時代裡,我們雖然貧困,雖然苦累,但是,我們的心裡是平衡的,我們的精神是愉悅的陽光的,我們在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裡努力學習,無私奉獻,才不計時間,才不講報酬。我們是那個時代最幸運的人,最榮光的人,最幸福的人!

有時,兒子向我訴苦“工作太累”,我就用70年代艱苦奮鬥的經歷告訴他,“年輕的時候多吃苦,這是在積累財富”;姑娘向我抱怨“薪酬太低”,我就用70年代“任勞任怨,無私奉獻”的精神說服她,“年輕人要學會過硬的本領,不要把金錢看得太重”。我想,向年青人傳受70年代的奮鬥精神,傳承“不計時間,不講報酬”的奉獻精神,是我們老一輩人的職責所在。是的,無論社會怎麼發展,時代如何進步,但很多寶貴的東西都不會過時,都不能丟!比如:堅定的民族信仰不能丟;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傳統不能丟;一心為公,無私奉獻的精神不能丟!這既是立人之

本,更是立國之本。我欣賞學者季羨林老先生的這句格言,他在告誡青年人時說:在生活上要知足,在學習上要知不足,在工作上要不知足!說得多好。

家庭的長子,一般都責任重大,吃苦受累會最多;一個企業在創業初期,先輩們必須艱苦創業,不計名利得失,具備無私奉獻的精神;那麼,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長子們,在一窮二白的背景下,要建設繁榮強盛的國家,憑的是什麼?就要靠對社會主義的信仰,靠艱苦奮鬥的犧牲精神,靠不求索取,無私奉獻的忘我鬥志!我們這代人做到了。在那個時代我們追求的,就是一心一意多做貢獻,就是為共和國的大廈增磚添瓦,所以,絲毫不計較時間的長短,不計較工作的苦累,更不計較報酬的多少。我們這樣做了,我們值了!

美國的《華爾街日報》,最近曾發表一篇很有影響的文章:“世界上最勤勞的人”。這是美國媒體罕見的肯定中國人的文章,它說:這群世界上最勤勞的人已經老了,他們在短短的20年創造了世界奇蹟。把幾乎最落後的國家,變成了經濟總量世界第二。文章最後發問:這個國家還會有這麼勤勞的人嗎?

在社會主義建設中,誰是最可愛的人?我想,就是那些共和國的長子們,那些與共和國一起成長的40後,50後和60後。王進喜是工人階級的典型代表。他那“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錚錚誓言,至今仍在振聾發聵;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是農業戰線的領頭人,他“小車不倒只管推”的獻身精神,仍鼓舞或激勵著億萬人心;出差行車千萬裡,好事做了一火車的雷鋒,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楷模;還有千千萬萬個下鄉知青,在農村磨爬滾打,把青春與汗水留在了廣闊的山水天地間;那些海歸學子,科技達人為了國防強盛,為了兩彈一星或航天事業趕超世界先進水平,譜寫出數不勝數可歌可泣的讚歌!這些長子們創造出的驚人業績,既代表了那個時代,也代表了那個時代的精神風貌!如今他們老了,他們也值了,他們對得起自己,也對得起偉大祖國!這些長子們,是新中國建設中“最可愛的人”!

高速公路,高速鐵路,擴建的飛機場,新開闢的航線,全覆蓋的網際網路或移動通訊,拔地而起的大中城市,眾多自然或文化的旅遊景點,現代味十足的購物廣場,全世界最多的現代化工廠等等,這一切的一切,就是中國速度!就是長子們的聰明才智,就是他們勤勞的雙手和揮灑的汗水。因為他們的勤勞,因為他們的無私奉獻,中國才成為世界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中國人不知不覺,而世界卻驚嘆不已!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有人可能會問,在那個時代,長子們工作起來為什麼“不講時間長短”,為什麼“不計較報酬高低”?我的回答是: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是國家的主人!因為他們認可,自己是企業的主人!

慶祝我們共和國建國70週年之際,所有人都應該記住他們,記住這些最勤勞,最無私,最執著的共和國的長子們。

在此,我要向自己致敬,向所有“艱苦奮鬥,默默奉獻”的共和國長子們致敬!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