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十章 臺下十年功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從開場朗誦,到請出歷史人物“司馬遷”,再到人物回憶,最後完美落幕。

這一系列便是節目的全部流程。

當最後的帷幕遮蓋了觀眾的視線,淚水也成了模糊的另一種因素,讓人看不清螢幕前的畫面。

不知不覺中,節目已經過去了一個多小時。

這一個多小時毫不察覺!

所有人都感覺好像剛開始收看節目一樣。

但看到這裡,

其實大家的心裡也都清楚,第一期的節目要進入尾聲了。

按照提前釋出的節目安排,一期節目的總時長大概在一個半小時左右。

現在已經過去了一個多小時。

是時候該收尾了!

黑暗中,

陳明一身黑衣緩步上臺,他的眼角同樣飽含淚花。

這種濃郁的歷史責任感和民族感強烈到了極致,這也是為什麼陳明會建議創辦這麼一檔節目的原因。

它真的很有意義!

它的意義不僅僅是弘揚古文化,傳播歷史,還讓觀眾從這些現場表演中深受啟發,學到不一樣的東西。

這種核心的東西,讓觀眾覺得這檔節目既好看,又好哭。

陳明重新走上舞臺。

頃刻間,舞臺正上方的燈光直直打了下來,將陳明和跪伏在地的“司馬遷”包裹其中。

仔細看去,“司馬遷”匍匐於地的身體還在顫抖,似乎在啜泣。

陳明席地而坐,接觸到冰涼的舞臺,心中卻火熱異常。

“先生。”

陳明喊了一聲。

“司馬遷”緩緩抬頭,面前已經沒有了父親的蹤跡。

他踉蹌著站起身來,髮絲不整,面色疲憊,但眼神中光芒卻前所未有的強烈。

陳明跟著站了起來。

“父親託我重任,司馬遷必當嘔心瀝血,不辱父志。”

“陳先生,這一拜,您當受之!”

說完,“司馬遷”對著陳明恭敬下跪。

這一次,陳明再想攔,卻沒有攔住。

用一種現代的方式來完成古人的遺願,應該是一種非常新奇的方式。

觀眾心裡知道這是演的。

舞臺上的“司馬遷”和“司馬談”也不可能是真的古人。

他們只是表演者而已。但這一場表演,實在是太精彩,太生動了。

即便是看電視劇、電影都沒有看的如此出神過。

跪拜完,

“司馬遷”緩緩起身,朝著舞臺的後方走去。

那是他的書房。

節目一開始出現的房間畫面,便是“司馬遷”的房間。

了卻了遺憾,“司馬遷”的心中已無苦悶。

觀眾看到他的背影滿是灑脫和慷慨。

如此偉人!

應當是民族的大運。

陳明沒有跟著“司馬遷”往後走去,而是朝著他的背影微微躬身:“送先生。”

陳明的一句送先生,讓無數彈幕跟著打出這句話。

此刻,舞臺上的黑幕徹底落下。

而在觀眾的視角中,舞臺上又出現了一圈黑色的漣漪,這一圈漣漪將“司馬遷”的身影淡化開來,逐漸消失。

最後,舞臺上只剩下陳明一人。

消失的書籍重新重現。

一本本泛黃色的書籍從陳明的身邊飛過,直到一本書停在了陳明的身邊,緩緩翻開。

這本書的書名:《史記》。

作者:司馬遷。

這本書的大部分編撰內容都是司馬遷一人完成的,而他的父親司馬談提出了編撰《史記》的想法,但沒有執筆太多。

所以,這本書的作者署名只有司馬遷一人。

就在此時,

陳明大聲喊道:“《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言: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同一時間,

舞臺的上方出現一個巨大的卷軸。

陳明念出的這句話,被一字一句的撰寫在上面。

不僅如此,

這句古言的後面,還有非常清楚的現代文解釋。

此句譯為:那些能實際去做事的人未必能高談闊論,能高談闊論的人未必就是腳踏實地做事的人。

陳明沒有念現代文解釋,而是讓觀眾自己用五到十秒的時間去讀。

十秒之後,

書籍合起,卷軸上的文字也漸漸消失。

陳明站在舞臺的正中間,對著鏡頭再次鞠躬:“與君共勉。”

話音剛落,

現場響起了國家聲樂隊的樂曲聲。

原本黑白分明的光線陰影被一開始的金黃色衝散,重新變回一開場時的恢宏和浩大。

鏡頭越來越遠!

舞臺兩邊的帷幕也從兩邊向中間合起,未過不久,陳明的身影便隱藏到了帷幕後。

電視屏幕中。

畫面變成了充滿歷史沉澱感的六個大字:典籍裡的華國。

第一期節目圓滿結束。

陳明站在舞臺上停頓了很久。

直到耳麥中,祝平安在喊他的名字時,陳明才回過神來。

陳明直起身子,面前已經沒有了鏡頭。

後臺處。

很多人都在熱烈的鼓掌。

仔細看去,之前在舞臺上扮演少年版的“司馬遷”、中年版的“司馬遷”以及“司馬談”三人也在鼓掌的行列中。

陳明不由笑了起來。

主持這麼一檔節目,很有成就感。

比他拍幾部電視劇的成就感還要高上不少。

尤其是,

他還能和這麼多國家一級演員合作,實在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情。

祝平安走上舞臺,節目錄製已經結束,他可以隨便上臺了。

“陳明,很不錯!”

“我就說你小子絕對能行!”

祝平安一臉滿意的摟著陳明的肩膀頭,笑的很開心。

說實話,

祝平安之前當過很多年的除夕晚會總導演,但能夠像今天這麼高興的場合,還是第一次。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陳明撓了撓頭:“我就是主持而已,其他三位老師才是真的辛苦了。”

現場看了一場精彩的話劇表演!

陳明覺得自己開啟了話劇的新大門。

其實,

話劇這東西還是挺有意思的,只要表演的人足夠的投入,那現場話劇就相當於把螢幕後和觀眾的距離感無限縮小了。

當然,

話劇對表演者的要求更高。

因為和觀眾的距離感縮小了,就會讓人更加的緊張。

以前在劇組拍戲,可能看你表演的人只有劇組的內部人員;但話劇就不一樣了,觀眾就在舞臺下。

況且,拍戲可以NG重拍,話劇不行。

從這一點來說,

應當向這些話劇演員致敬。

他們用臺下十年功,來演繹臺上的表演,屬實不易。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