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零八四章 評委都是蠢貨?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其實,奧斯卡的會員評委們,基本上都是自以為是的蠢貨。不包括你、諾蘭和斯皮爾伯格……”誰知道卡森伯格卻是突然這麼道!“為什麼這麼?”賈鴻漸驚訝的反問道。“你知道麼,今年奧斯卡的會員評委們,平均年齡已經到達了50歲了,不折不扣的都是一幫老頭子。這幫老頭子守舊同時還很保守,他們很難接受運用了最先進技術以及最前前衛甚至還有最商業的電影,他們只會守舊的就跟040年代的人一樣,講藝術。而講藝術也就罷了,他們還很懷舊,像是《芝加哥》就是很好的證明,一個歌舞片在這麼一個年代居然還能獲得奧斯卡!哈!你知道透過這麼一個獎項哈維-韋恩斯坦證明了什麼?證明了這麼一幫子老頭兒就是一群不折不扣的戀舊狂!一個早就脫離時代的歌舞片居然還能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回頭哈維-韋恩斯坦拍一個默片出來獲得最佳電影我覺得都不會驚訝了!而且很可能他還真可能會這麼幹!”

一聽到了這裡,當時賈鴻漸就是一驚!為什麼一驚?因為真實歷史上01年月份的奧斯卡,還真把一個法國的黑白默片《藝術家》給選成了最佳電影了!這麼一個《藝術家》賈鴻漸是看過的,就是一個法國導演拍的致敬好萊塢的一個復古黑白無聲片!講的是00年代一個走下坡路的男演員和一個女粉絲戀愛,而女粉絲又渴望出名。最後男演員幫著女粉絲出名,但是兩人卻走不到一起。這麼一個故事結構弄的真跟00年代的影片風格一樣,而拍攝的手法更是復古00年代的默片,可以這麼一個片子對普通觀眾來沒有任何吸引力,除了可以當成一個00年代老電影清晰版的一個復刻版活化石之外,就沒有任何用處!當年賈鴻漸還奇怪呢,奧斯卡這幫人怎麼選擇了這麼一個片子。現在看起來,這完全就是跟卡森伯格的一樣,奧斯卡評委都是蠢貨的明證啊!難道只要給他們復古的東西,按照這幫子評委們喜歡的路數來。那就可以得獎?

想到了這裡。賈鴻漸簡直都覺得荒謬了!雖然他自己之前也總結出來了一個《霍金傳》可以得獎的規律,但是那還是想著整個電影還要拍的好看,還要有很感人的地方。可是這麼一個《藝術家》呢?除了懷舊以外其他基本上沒有更多的價值啊!這個年代都1世紀了,還弄默片幹嘛?這玩意兒有什麼用麼?除了懷舊還有什麼意義?可是就這麼一個片兒獲得了奧斯卡了。再加上卡森伯格的明。除了證明奧斯卡的評委們就是一幫老頑固。一幫子就按照自己口味來的蠢貨以外,就真的證明奧斯卡這獎項有被玩壞了!不過話回來,《藝術家》畢竟是01年的奧斯卡頒獎的事兒……那麼今年又怎麼樣呢?今年難道也可以跟01年那樣的對著奧斯卡評委們的胃口上?難道哪怕是張一謀之類的。甚至是賈鴻漸本人拍一個《藝術家》一樣的懷舊片……也可能獲得最佳影片獎?

就在賈鴻漸想到了這裡的時候,只聽著卡森伯格又道:“算了,不這個了。如今米拉麥克斯要跟咱們鬥,肯定會儘量的做宣傳。不瞞你,那個哈維跟你一樣也是一個宣傳營銷的天才,只不過他更擅長於琢磨奧斯卡評委們的喜好,而他的脾氣又很臭,基本上可以就是一個正好喜歡了電影的混蛋。要跟他們鬥的話,我們可能要做的不僅僅是發光碟找主創去開各種明會,我們還得賦予咱們的《網路暴力》一標籤……”

“標籤?”賈鴻漸意識到了什麼。果然接下來就聽著卡森伯格道:“對,標籤,就是要自吹自擂,自己咱們的電影就是這麼1世紀最具有現實意義的作品,透過這種自吹自擂,讓一些中立的搖擺的評委們被我們洗腦,造成聲勢,這樣一來他們就可能下意識的給我們投票。在《英國病人》的時候,韋恩斯坦他們就吹噓過他們的電影是多少年一來最偉大動人的作品,聽聽這宣傳語,簡直都讓人臉紅!可是他們居然還就理所應當的這麼宣傳,最後這麼一個片子還真就獲得了奧斯卡的最佳影片!他們能這麼幹,咱們當然也能這麼幹!”

不過,聽到了這裡賈鴻漸卻是有了一疑慮。因為按照他的一個習慣來,他賈鴻漸要是做過的事情,別人想要照抄,而且還是用來對付他賈鴻漸的話,他不可能不留後手坑對方一下!就像是曹操擅長劫糧草,所以他會特別防著別人劫他糧草一樣!賈鴻漸可以靠著宣傳來競爭勝過別人,他如果是米拉麥克斯的兄弟倆的一個,他會不準備一個後手?就在賈鴻漸剛想提出來這麼一個話的時候,突然只聽著卡森伯格辦公桌上的電話響了。這卡森伯格接起來了電話之後,聽了幾句一下子臉色就有變化了!他掛掉了電話之後,臉色有難看的對i機賈鴻漸道,“鴻漸,不好了,米拉麥克斯他們已經搶先標籤化了,剛才有人打電話給我,是哈維已經在業界喊出來他們的《野蠻入侵》是1世紀最早一部最有意義的電影,是反思以及諷刺了很多自以為是的知識分子,又重新的起了現實批判主義的烽火……”

一聽到了這裡,什麼對方又標籤化之類的,賈鴻漸其實並不驚訝,就像是他剛才想的,對方用這手太熟了,所以不可能留機會給賈鴻漸他們以彼之道還之彼身的!而他真正驚訝的是,他聯想到了為啥米拉麥克斯這片兒的影評什麼的都在這個片子是諷刺了美國中產階級或者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虛偽以及自以為是什麼的!因為這也是一種懷舊啊!19世紀中後期以及0世紀初,本來現實主義批判類別的文學那就是在歐美興起的!所以從這麼一個角度來,人家歐美的確本來就有這麼一種左派的傳統,只不過後來因為意識形態的問題,把這方面放棄了而已。如果現在弄回來的話,反正蘇聯早已經嗝屁了,那再弄批判現實類別的就更有一復古的意思,就有懷舊的意思,是吧?這是不是想要跟《藝術家》一樣,透過用老派的電影來討好奧斯卡的那麼多評委們?是不是想用這種古老的方法,來讓一天到晚覺得人心不古世風日下的文藝中年、老年們覺得還是老東西好?是不是想要透過這樣來搶票?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絕對有可能吧?就在賈鴻漸這麼想著的時候,只聽著卡森伯格突然問道:“鴻漸,咱們應該怎麼辦?跟他們一起對著宣傳標籤化麼?”“不!”賈鴻漸擺了擺手,眉頭微皺的思考了一下之後如此道:“不……我們不能標籤化,反而要戳破標籤化的戲法!”“戳破?”卡森伯格愣了一下。“沒錯,戳破!讓他們的戲法玩兒不下去!他們米拉麥克斯不是很擅長營銷麼?不是很擅長抓住評委們的喜好麼?我們要是跟他們去拼對評委們喜好的熟悉以及把握能力,很可能比不過他們。所以不能在他們擅長的領域裡面打,要在我們擅長的領域裡面打!要打亂對手的節奏,硬拉著對手到他們不熟悉的領域裡跟他們作戰!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

沒錯,這就像是主席以前過的“他們打他們的,我們打我們的”一樣,或者更跟網上流傳的一個“名言”一樣——永遠不要和一個純傻逼辯論,因為他會把你拉到他的水平,再用他豐富的經驗擊敗你!米拉麥克斯這麼一個公司,打個不恰當的比方,那就是一個純傻逼,他們就擅長把別人拉到他們的水平,然後靠著自己豐富的經驗擊敗別人。如果賈鴻漸他們要跟對方鬥,絕對不能按照對方的習慣來,一定要把戰場拉到別的水平,至少這樣雙方才平等,對吧?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如果咱們不能揚長避短,如果老是在敵人最擅長的領域裡作戰,這怎麼行?沒打呢就已經弱了三分了!所以必須要把人家拉到咱們熟悉的環境作戰,哪怕不行,也至少要拉到一個雙方都不熟悉的水平,至少這樣輸面不大!

卡森伯格顯然對戰爭哲學沒有什麼瞭解,一聽賈鴻漸的話,他只覺得聽起來怎麼那麼像是兵書一樣的感覺,怎麼那麼像是軍事理論?不過他也知道,賈鴻漸的話是對的!也許他第一時間沒瞭解,但是稍微想了一下之後,那也就瞭解了!“好,那你怎麼做?我來安排人手!”他摩拳擦掌的問賈鴻漸道。

“首先……我們要先宣佈,不會進行什麼標籤化的舉動,因為這就是要對評委洗腦!我們要把他們這麼一個戲法的核心出來,讓他們以後再也沒辦法用這一招!”賈鴻漸陰險的道。(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