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敦刻爾克!(一)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轟!轟!轟!”一連串的爆炸聲隨之響起,地震般的動靜很快就將休息中的英軍從睡夢中拉回了現實。

一名肩抗少校軍銜的英軍指揮官一邊狼狽的套著外套,一邊從野戰帳篷內衝了出來。

“怎麼回事?什麼情況?”他一把拉住一名從他身邊經過士兵問道。

“營長先生!”那名士兵敬了個禮,“德軍剛剛突然對我們的陣地發動了空襲!”

“空襲?”少校看了眼被凝固汽油彈炸的四處起火的陣地,深深的皺起了眉頭。

想了想後,他拍了拍那名士兵的肩膀,囑咐道:“你去營部通訊排,讓通訊處的人提醒各個連隊進入陣地,準備抵抗德軍地面部隊的夜襲!”

“是!營長!”士兵敬了個禮,快步跑向不遠處通訊排所在的帳篷。

就如英軍指揮官所想的那樣,德軍的這一輪空襲僅僅只是這個晚上的開胃菜,地面部隊發射的傘式照明彈依舊發揮著作用,它們同凝固汽油彈點燃的火海一起為夜色中的德軍地面部隊指示著目標。

就在英軍各部做好戰鬥準備後,一名眼尖的英軍士兵就發現了不遠處有一個熟悉的黑影。

“德軍坦克!”

他高聲叫喊道。

“自由射擊!”負責防守這處陣地的是一支英國步兵排,排長在看到坦克後立即扣動了手中的扳機,向手下士兵發出了反擊訊號。

“呯呯呯!”“噠噠噠噠!”英軍陣地上頓時響起了炒豆子般的槍聲,但打在德軍坦克上卻毫無用處。

很快,又一輛德軍坦克顯出了身影,然後是第二輛、第三輛!

到最後,總計有五輛坦克出現在了英軍士兵眼中。

這是一支德軍坦克排在進攻,而躲在這些坦克後面的,還有足足60多名德國步兵。

“反坦克炮!反坦克炮呢?!”看著德軍坦克越來越近,英軍排長焦急的喊道。

“快了!”連部炮兵班的幾名士兵一邊應著,一邊努力的將防空偽裝從一門採用MKIV型炮架的兩磅反坦克炮上除去。

英軍的兩磅反坦克炮口徑為40mm,倍徑為5,是一種標準的小口徑反坦克武器。

不過雖然它的定位是小口徑,但重量卻一點都不“小口徑”,英軍兩磅炮的全重達到了797公斤,而德軍定位與它相同的Pak7戰防炮全重卻只有4公斤。

極高的重量註定了兩磅反坦克炮無法像德國Pak7戰防炮一樣能打一炮立馬換陣地,其實事實上它的設計者也不要求它能進行快速機動,而是建議前線士兵將它安放在預製陣地內當做固定炮臺使用——採用MKI型炮架的兩磅炮甚至能進行60°環射!

這種設計是違背了反坦克炮的作戰理念的,一門反坦克炮,如果不能很好的隱蔽自身同時也做不到快速移動,那它就和一個靶子無異——關於這點,數百名英軍反坦克手在天堂表示贊同。

還好現在是在晚上,夜色很好的為英軍做了掩護。

帶眾人撤去偽裝後,裝填手麻利的將一枚穿甲彈從彈藥箱內抽出推入了炮膛內,然後拍了拍一邊的炮手示意裝填完畢。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呯!”伴隨著一聲悶響,一枚40mm穿甲彈脫膛而出,旋轉著高速飛向它的目標。

夜色為英軍反坦克炮做了掩護的同時,也在為德軍坦克做著掩護,儘管天空中掛著照明彈,但終究還是無法與白天相比,況且德軍坦克距離英軍陣地還有00餘米的距離。

所以這一發穿甲彈毫不意外的打偏了,只是在一輛二號坦克左前方十多米的地方掀起了一片泥土。

“他們有反坦克炮!”那輛二號坦克的車長被這一炮嚇了一跳,畢竟他開的是皮薄餡大的二號坦克而不是主裝甲厚實、免疫盟軍現有所有反坦克炮的虎式坦克。

英軍的兩磅反坦克炮雖然設計垃圾,但穿深卻是實打實的,在600碼(約等於548米)距離上的穿深就有51mm,這是二號坦克那0mm厚50度傾斜的主裝甲沒法擋住的。

而之所以德軍會派出比較弱的二號坦克負責進攻,而不是防護力更強、威力更大的三號和四號坦克,其實是統帥部特別命令的。

在原來的歷史上德軍將盟軍圍困在敦刻爾克後,希特勒曾下達過一個特別的命令——所有部隊停止進攻——而正是因為這道命令,英國政府才有了足夠時間徵召國內的民船,在敦刻爾克完成了九天撤走86人的壯舉。

後世很多學者一部分認為希特勒這個決定錯誤透頂,讓英法成功保留下了0多萬的精銳部隊,為後來的諾曼底登陸打定了基礎。而這道命令其實也並不如他們說的那般糟糕,因為這道命令是經過多方面考慮的。

首先是敦刻爾克的地形原因,敦刻爾克地形低窪多水道,實在不適合裝甲部隊的進攻。

其二,當時隆美爾的第七裝甲師在阿拉斯以南地區遭到盟軍坦克和兩個步兵營的反擊,雖然這次反擊沒對第七裝甲師造成多大損失,但也從側面顯示了盟軍雖然一路潰敗,但該有的裝備基本都有,他們仍然能對德軍的裝甲部隊形成足夠的威脅。

況且當時40餘萬的盟軍部隊被圍困於極其狹窄的一塊地域上(這塊地域由小半個加萊海峽省、北部省的敦刻爾克和斯騰福德以及比利時根特市以西弗利辛恩海口以南的一小塊國土所構成),兵力密度與反坦克火力密度都空前的高,再加上不利於裝甲部隊進攻的地形,幾乎可以預知,如若德軍的機械化部隊強行進攻,必定會遭受很大的損失。而當時統帥部已經在起草“奧拓計劃(後改名為巴巴羅薩計劃)”了,德軍的最主要對手是東邊的巨熊,所以統帥部必須儲存珍貴的裝甲部隊。

其三,因為戈林拍著胸口給了希特勒保證,說單憑空軍就足夠消滅敦刻爾克的盟軍了。而事實上,戈林的空軍也的確把敦刻爾克炸了個底朝天,包括碼頭在內的一眾基礎設施都被炸了個稀巴爛,但人終究不是不會動的建築物——人會找掩體。再加上敦刻爾克的防空火力其實並不弱反而相當密集,所以戈林的空軍並沒能像他說的那樣單獨消滅盟軍。(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