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計(上)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孫聖人的兵法講過:“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而況於無算乎!”

意即,戰鬥還沒有開始就已經在指揮部裡計劃測算得勝面的大小,經過較為客觀地計算對比後,預計可以勝利,贏面就大;預計不一定取勝或勢均力敵,則贏面小。所以說,“多算勝少算,而況於無算乎!”其中的計就在於,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日耳曼—高盧戰爭,究其實質是馬其頓與羅馬鬥爭的延續。希臘愛琴海文明碰撞上了羅馬拉丁文明,強者相遇棋逢對手。絕對是又一場激烈的全面鬥爭,所謂全面,智也,勇也。羅馬人機敏誠摯,馬其頓人智慧勇武。羅馬召集盟友,調配有方;馬其頓人不問敵人有多少,只問敵人在哪裡。正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臨危不亂。

高盧與日耳曼原本是蠻族國家,無論是其軍事力量,還是作戰理念都要落後於馬其頓。不過如今有了羅馬人在幕後做支援與協調,再加上其優異的情報刺探能力,一下把日耳曼和高盧整合成冷酷的戰爭機器。

另外,西歐的蠻族聯盟有一大優勢,那就是兵力眾多。這在兵勢軍形上稱之為軍事實力。兵多將廣,則可以調動的籌碼多,且經得起消耗。善用兵者,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如果兵員充足的一方可以做到治眾如治寡,鬥眾如鬥寡。那麼統領兵馬就多多益善了。

在冷兵器時代,兩軍對陣。最講究氣勢壓人,讓自己一方看起來兇猛且人數眾多是很有利的。對方要想取勝,只有克服內心的恐懼,然後靠真本事了。

這一次,面對如蝗的高盧蠻兵,馬其頓人須拿出以一敵十的勇氣。如何取勝,關鍵就在於馬其頓人如何利用發揮自身優勢。馬其頓軍隊素來講求質量,無論是武器準備,還是士兵訓練,均精益求精。當年亞歷山大大帝帥四萬馬其頓精兵迎擊號稱百萬的波斯大軍,其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就是虛實奇正,兵勢軍形運用得當的結果。

後馬其頓的繼承者們必須好好學習體會其中真意,才能把方陣與騎兵發揚光大,趕得上前人的步伐。

羅馬如同失去大部分實體氣力的存在,其強大精神卻控制了別人的軀體。它積蓄自己的力量只為全力一擊。高盧和日耳曼矇在鼓裡,為他人所利用。就好像兩個頭腦簡單,滿身肌肉的彪形大漢,只要打架發洩多餘精力。

高盧的社會發展,正處於原始社會分解階段,氏族貴族擁有大量土地和牲畜,破產的平民只得依附於氏族強權者。他們的社會極不公平,動盪與壓迫,草菅人命,**裸的黑暗場景直逼動物世界。日耳曼的社會狀況也差不多,甚至更糟。在那片閉塞的日耳曼尼亞黑森林,他們的進步還要靠高盧和達西亞來帶動,發展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不要問這兩個國家怎麼會有錢糾集得起如此規模龐大的聯盟軍。氏族貴族有的是如同牲畜一般的奴隸,組成普通級別的蠻兵很廉價。

沒有太多的訓練,只有簡單的裝備。他們的軍隊更貼近於高等的猛獸群,殘忍起來比誰更兇狠;而當恐懼蔓延起來,潰散得比誰都快。紀律這種東西,呵呵,誰在乎呢!蠻族軍隊的兇猛與脆弱都表現得很極端。

羅馬人才不在乎高盧或者日耳曼的軍隊和士兵值幾個錢,他們在乎的是羅馬本土疆域的恢復。要是迦太基人能加入他們的陣營,就好了,有強大海軍的協助,收回失地就會更加容易。他們的嘗試並未得到積極回應。迦太基人不予理會,這些笑容滿面的商人有自己的通盤打算。

退一步說,倘若迦太基人真的介入進來,把強大艦隊開進亞得里亞海。馬其頓本土與羅馬的海上運輸一定會遭到重大影響。羅馬之王撐得住麼?

安提戈諾斯去世後,阿洛尤斯就成了拉丁羅馬的主宰。能代表馬其頓王權統治這片羅馬土地的人,目前來說非阿洛尤斯莫屬。在羅馬,他的個人影響力和感召力很大,羅馬人民都願意臣服於他,阿洛尤斯是名副其實的羅馬之王。這其中的原因除了他征服者的身份以及人格魅力之外,更多的是阿洛尤斯兢兢業業辛勞工作緣故。

阿洛尤斯秉承先王的遺志,安撫新民。他來到羅馬後,並不急於貶斥當地文化而獨尊希臘文化。而是遵從羅馬的文化風俗,積極發現異國文化優點,學習吸收其中的精華。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他曾還不隱晦地說:“我發現現在的羅馬文化有很多地方要比希臘文化先進,我們需要兼併融合,以追求更高深的真理。”單這一點,就在初期得到不少當地人的認可與讚許。在這方面他的妻子維納斯幫了他不少忙。

接著阿洛尤斯延續了良好的選拔制度,那就是不問出身,不拘泥於形式,只求才德的原則。也就是說,羅馬人不僅有著同等社會地位,馬其頓會選拔有德能的人授予他們官職,激勵百姓努力爭取向上。

眼看當地百姓安居樂業,重建家園。為了彌補以前的戰爭創傷,阿洛尤斯頒佈新政。羅馬各地區輪流施行一年期的無賦斂令,即輪到的地區這一年內會被****免去關口市場賦稅,開放山澤之禁。從此各行各業蓬勃發展。新政五年,拉丁羅馬超越了本土統治時期的經濟水平。人民富足,生活過得幸福安康。

蓋拉斯宣揚得“願煙火人間,太平美滿。”的生活標準,在羅馬是執行的最好的。

物質生活改善得到,透過共同行動建立集體思想,在王國內部形成一種團結凝聚力。阿洛尤斯相繼有出臺了三五政令,把人們組織起來進行公共事務建設。而羅馬的人民熱情高漲,都積極踴躍的參加其中。在共同事業中,可以挑選出組織管理型人才,也可以分出賢與不賢的人各有等差。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無規矩則不方圓,這些話語是傳世經典,道理至深。

(本章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