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一篇社論與一次機會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這是清朝蒲松齡寫給自己的勵志輓聯,用到《羊城晚報》的身上卻也恰當。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話戈文是在第三天的下午在編輯部接到林薩的電話的,從隔壁辦公室的同事那裡接過電話時,戈文還比較納悶誰會給自己打電話,要知道他認識的人可是屈指可數。然後就從話筒裡傳來一陣爽朗的笑聲,於是他才恍然大悟。只是林薩是怎麼想到用電話聯絡他的呢?

這卻是戈文穿越的時間太短,對這個時代接觸的太少的緣故。有這麼一則笑話,有王二的家裡安裝了一部電話,然後有一天他的兒子王二趁著爸爸不在家拿著電話玩。孩子不懂事隨便撥了個電話就打到了郵電局,是要找爸爸。於是郵電局接電話的話務員就問王二他爸爸叫什麼名字,住在什麼路什麼街道幾號。孩子幾句話將自己的家底洩了個一清二楚,緊接著郵電局竟然透過居委會用人工傳呼的方式找到正在巷子裡看別人下象棋的王二,再然後王二哼哧哼哧的蹬著腳踏車騎了半時趕到郵電局。當接過電話知道打給自己的竟然就是自己的兒子時,王二真的是哭笑不得,自己看下象棋的地方和自己的家只隔了兩戶人家,不到一百米的距離!這個赤佬!

雖然這看起來真的很像是一則笑話,可是誰又能想得到這真的會在80年代發生呢?更何況林薩是誰,人家一個《羊城晚報》的副主編又怎麼沒有《收穫》編輯部的聯系電話呢?

電話裡那個思想精湛的中年人先是故意用低沉的聲音述著戈文的評論在《羊城晚報》編輯部引起了多麼大的爭論,然後一直等電話這邊戈文的心思都暗淡下去,對自己的評論不抱任何幻想的時候,林薩才哈哈一笑,話音急轉,“不過我和我們的總編兩人堅持自己的看法,最後將那些不贊成的同志都服了。所以,戈文啊,你就等著看下一期的《羊城晚報》吧!哈哈……”

戈文在心中不停的腹誹電話那邊那個沒有一正形的中年人,沒看出來那個穩重的中年人還有這樣的一面,簡直可以和林一銘媲美了麼。不過知道自己的評論即將代表《羊城晚報》的官方社論出現在全國人民的眼前,這樣的喜悅立刻衝跑了被林薩作nòng的鬱悶。

“戈文,我已經將《羊城晚報》的特約記者證郵寄給你了,你記得查收啊,就寄到《收穫》編輯部了。”電話裡又傳出來林薩高興的聲音,看來能親手將戈文的評論抬到社論的高度也讓他很開心。

“對了,戈文,你那篇評論上的有些話語太過尖銳,而且字數太多了,必須經過重新修改,你看……”林薩的語氣突然變得有些心起來,然後他補充道,“不過你放心,我們是堅決不會改變評論中的觀的!”

戈文笑了一聲,道:“林叔,這個你做主就行了,我相信你。”

雖然林薩拿走評論,可是這一兩天戈文還是下功夫研究了一番相關的資料,而《收穫》編輯部也不缺乏新聞界的人才,透過瞭解,戈文才知道自己的那篇評論還真的無法直接作為社論發表。

在中國的第一部新聞學著作《新聞學》中明確提出了社論寫作的四個要素:以新聞為材料、有透闢之批評、用簡明之文字、抱正大之宗旨。雖然自己的那篇評論正是以大學生救掏糞老農的新聞為材料,也有著犀利的批評和正面的觀,可是洋洋近萬字的字數實在是和“用簡明之文字”掛不上溝。而且社論作為報社最強大的思想武器,代表著報社的觀,那裡又容得讓自己署名呢?所以自己想倚靠一篇社論來擴充套件自己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的算盤可以是落空了。索性早在交給林薩稿子的那晚,他已經想通了很多事情。

“還有就是你的名字可能不會出現在社論的署名欄裡……”林薩有些慚愧,作為一個新聞界的老人竟然忘記了這最基本的要求,實在是三十年老孃倒繃了孩兒,丟人之急,怪只怪自己當時被戈文的言論所驚,心情太過於迫切了。

“林叔,只要能讓我的觀被更多的人看到,能讓更多的人思考和接受,其他的一切都是浮雲,不值一提的。”戈文認真的道。

浮雲?電話那邊的林薩回味了一下這個詞,不由的在心中讚歎不已。雖然戈文根本看不到自己的表情,但林薩還是誠懇的道:“無論如何,這一次算是林叔欠你了,等哪天你來廣州,林叔我一定好好的招待你。”

“哈哈……那咱可下了,我還真有去廣州的想法哩!”戈文哈哈一笑。

“你林叔多大的人了,還能騙你個孩子?好了,先不和你了,記得看明天的《羊城晚報》啊!”見電話那邊戈文的心情並不低落,林薩終於松了一口氣。

“那林叔再見。”一直等到話筒裡傳來嘟嘟嘟嘟的聲音,戈文才放下了電話。回到自己的辦公桌前坐下,戈文的心思也一時間無法在繼續投入到工作中去了。儘管評論已經被正式選為社論即將要發表在《羊城晚報》上,這可以是一件值得讓人慶祝的事情,可是沒有署名權,又有誰知道是自己寫的呢?

心中還是有些失落啊,戈文不由的自嘲了起來。到底這篇評論不同於《一代人》的抄襲,完全是自己的作品;而且它也和發表在《民間文學》的《七月七日》不同,這篇評論註定會在社會上引起巨大的轟動,不僅僅是因為它直接否定了現在在社會盛囂塵上的正反兩種觀,更重要的是這篇評論提出了那麼多新穎的概念和觀,有著足夠的含金量價值,搞不好還會有學者因此而專門研究這方面的學問。

一個功成名就的機會就這樣無奈的錯過了,戈文搖了搖頭。

********************

感謝書友怒劍狂呼氣啊筒子的打賞,謝謝。

我去碼下一章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