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同名的妮可。基德曼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能在美女面前侃侃而談,並偶爾能從對方的眼神中察覺到一絲崇拜,這樣的經歷換做任何一個年輕男子都會顯得有些頗為自得,戈文也不例外。可是當他無意間向安可打聽手中書籍的主人的情況時,突然間原本風淡雲輕白雲蒼狗的悠然頓時被打落進無底的深淵,不過他很快就又反映了過來:雖然後世經常能在美國電影中看到那個風韻猶存的半老徐娘,而且推算其年齡的話也和安可描述的這個叫做妮可·基德曼的年輕外語系專家在年齡上相符,不過這兩人應該不會是同一人,要不然我這個蝴蝶扇一下翅膀的威力也忒大了吧。

排除了此妮可·基德曼與彼妮可·基德曼是不是同一人的疑問之後,原本就對這個能接觸到外面世界的妮可老師很感興趣的戈文頓時興趣更加的濃烈,他定了定神,向安可問道:“照你這麼,妮可老師比你也才大了兩三歲,那她怎麼可能成為是復旦大學的外語專家?”

見安可搖頭表示不知道,戈文接著問道:“那你一定知道她是哪個國家的人了吧?”

“澳大利亞。”安可回答道。

戈文聽的心中一陣惡寒,世上還有這麼巧的事情,名字相同,竟然國籍也相同?看起來安可除了向妮可老師借書外似乎並沒有什麼深交,戈文也懶得在打聽了,反正一會兒自然能見到正主了。

兩個人一前一後默默的走在復旦大學的卵石路上,時不時有學生從身邊走過,然後帶著些許詫異的表情看著兩人,安可的臉上帶著一絲紅暈,過路人的目光似乎都有著一絲疑huò乃至質問,於是她走路的步子更下的細碎了,與戈文拉隔開更大的距離。

很快位於復旦大學校園最偏僻角落裡的專家樓就出現在了路的盡頭,這裡的環境相當的幽靜,綠樹成蔭,草叢茂密,讓人感到奇怪的是這裡幾乎沒有什麼人影,連一般寢室樓的門房都沒有。安可不是第一次來這裡,自然對此不陌生,可是戈文卻有些奇怪。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裡以前就是復旦大學的專家樓,現在專門供復旦的外教住……”正當戈文打算詢問的時候,安可停下腳步,對著前面停下腳步轉過身來的戈文道,然後她遲疑了一下,看著戈文接著道,“除了老師們和一部分學生外,這裡就幾乎沒什麼人了。你真的要進去嗎?”

戈文被安可有些奇怪的問題給疑huò住了,然後他腦海中靈光一閃,想通了一些事情:雖然此時國家已經將發展的重心調整到經濟上,政治鬥爭告一段落,可是十年浩劫的yīn影依然如達摩克里斯之劍懸掛在人們的頭上,誰也無法確定現在的政策會不會一直保持下去,所以絕大多數人依然會心一、謹慎一。

只是有著後世經歷的戈文又怎麼會顧慮安可的擔心呢,他微笑著衝著安可了頭道:“沒事,我們只是去借書而已。”然後當先走進了專家樓。

戈文不得不承認妮可老師雖然不如後世的那個同名的電影明星那般風情萬種,可也算得上是漂亮動人。只憑她那慄黃sè長髮下的那雙海水般蔚藍的大眼睛,就讓後世hún跡酒吧多年見多了外國辣妞的戈文心中大生好感,更勿論與妮可談論起她為什麼要來中國的緣由了。

改革開放後最早來到中國的外國人除了來華投資的外商外,就只剩下被請來幫助中國建設的專家了,而一般人要到中國來還是很困難的。在80年代的初期,這些被請來的專家絕大多數是語言老師,一年1300多個入鏡的名額,八成到九成都是外語專家。而這些透過老教授介紹,又或者是國際中介組織尋找到的老師來到中國後,會被分配到各個大學和一些國際廣播電臺等部門來培養中國所急需的外語人才。

畢業於美國常青藤大學之一的妮可·基德曼正是語言老師中的一員。在復旦大學,她每個月的工資都有2000元左右,對於中國人來這已經算是高薪了,可是對於妮可來,這卻遠遠於她在美國時的收入。

而她之所以能來中國,一方面要歸功於她卓越的成績,另一方面卻是她對這個有著五千年文明的古老國度充滿了好感和好奇。儘管在中國的經歷並不如當初在美國計劃的那麼美好,可是這裡的人、這裡的事依然讓她深深的mí戀上了這個國家。

見到有新的客人來訪,妮可很高興,她一面殷勤的從櫃子裡拿出一袋茶葉給戈文和安可倒茶,一邊慢言慢語的用中文得意洋洋的炫耀道:“這可是蘇校長上次專門送給我的茶葉。”

妮可那有些蹩腳的中文讓戈文有些忍俊不禁,心裡卻泛起一絲對這個異國來的年輕女孩子的欽佩:喜歡中國,就千里迢迢的來到這個陌生國度,在這塊沒有朋友,沒有親人的土地上,因為政策的緣故,她根本無法實現自己的夢想——去中國各地飽覽那些吸引她的名勝古蹟,可她毅然的留在了這裡,只因為她覺得復旦大學需要她,中國需要外語方面的人才。

當戈文指著客廳中那個佔據著一面牆的大書架,問妮可自己可不可以借些書看的時候,妮可熱情的頭答應,然後還詢問戈文喜歡那種型別的書籍,需不需要她推薦幾本。

這不由的讓戈文大感驚訝:“書架上的書你都看過了?”

妮可將水杯放在戈文面前的茶几上,然後坐了下來,誇張的搖了搖頭,解釋道:“怎麼可能?這些書我也只是看過大部分而已。”

“那麼這些書都是你自己買的麼?是國外郵寄過來的?”戈文注意到書架上的書除了一少部分是中文的,其餘幾乎都是英文的原版書籍。

“嗯,大部分都是我託美國的朋友們郵寄過來的,可惜很多書都被中國的海關拒收了,不然這裡的書會更多的!”妮可起自己是這些書的擁有者時顯得很得意,不過在起被海關拒收的書籍時,則充滿了惋惜,“那都是一些好書!”

戈文在心中暗暗的贊同了一下,雖然國家已經將發展的重心放在了經濟上,改革開放、吸引外資是既定的國策,可在mō著石頭過河的一開始當然還是會注意某些不適合出現在國內的文化製品了。

妮可的失落僅僅是一會兒,然後她就興致勃勃的與戈文討論起中國人的求知yù來,這卻要歸功於安可向妮可介紹戈文時,戈文是一個詩人。

“我發現你們中國人尤其是學生們對書籍的渴望真的強烈的驚人。經常有學生到我這裡來借書看,而且他們根本不分什麼型別的書,似乎只要是書籍他們就要去閱讀,這種情形我在美國從來沒有見到過!”道這裡,妮可像是想起什麼似地,站起身從書架的最底層拿出一張明信片來遞給戈文,“這是我要寄給美國的一個同學的信。”

戈文接過一看,只見明信片上僅有兩句英文,一句是妮可讓她的同學給她寄一些關於哲學方面的書籍,另一句卻寫著“這裡的學生對書極其渴望,如同求救一般”。

戈文了頭,一時間也不知該怎麼向妮可解釋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

**********************

ps:呼,緊趕慢趕,終於趕出一章來,這是週二的更新。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