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陳紅軍歸來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211章陳紅軍歸來

在戈文穿越的最初幾天裡,他窮的是身無分文,若不是林一銘的收留,真不知道戈文現在會是什麼樣的下場由為您提供]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也正是在林一銘的幫助之下,戈文才真正的找到了他生存的基本技能——寫作。此後戈文一邊在《收穫》雜誌社工作,一邊利用業餘時間從事文學創作。他表的作品很多,詩歌散文、評論都有過,而也正是靠著投稿所得到的稿費,戈文積攢起了穿越後的第一桶金,雖然數額並不算大,可是吃穿用行,卻已經不再愁了。

那麼,戈文到底攢下了多少錢呢?

其實在最早的時候,中國的稿費是非常的厲害的。在2o世紀之初,一個作家只要每日在報刊上表一千字就可以維持自己的生計了。比如清末著名的家,《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的作者吳趼人只靠自己的寫作就讓全家人過上舒坦的日子,地主什麼的真的和他沒法比,賺的錢沒他多,還掙得了偌大的名聲,真的是名利雙收,顯赫一時。

只是這樣的景緻並不長久,民國時還好,等建國後,稿費是一年比一年低,到了文革時期,更是完全取消了稿酬制度。

好在政fǔ意識到文化的繁榮離不開作者,而作者不可能不吃草一直拉車,於是1977年中國又恢復了稿酬制度,但是已經從5o年代的每千字7一14元,改為2一7元。

隨著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結束,隨著改革開放的開始,文壇進入了繁榮時期,老百姓們剛剛從文化饑荒中走出來,精神空虛,需要文化填充,對文學作品的渴求是空前絕後的。而青年人又都以愛好文學為榮,甚至報紙上刊登的徵婚啟事中都有“愛好文學”的列項。於是稿酬隨之水漲船高,從7元漲到了1o元左右。

戈文的第一篇作品——《一代人》就拿到了23元,此後隨著他的名氣越來越大,隨著他的寫作水平越來越高,他的稿子已經跨入了中國最高一級的稿費行列。

之前他表的一系列作品,包括很多報紙、雜誌轉載他的作品後給的轉載費總共加起來已經有將近大幾千元。

這可以是一筆鉅款了。

這時候的物價水平是非常低的,戈文在《收穫》編輯部一個月的工資也才3o元多一,這時候豬rou每斤不到一塊錢,大米兩mao多錢一斤,如牙膏之類的家庭日用品,不過三兩mao錢,更有很多商品是用‘分’來計價的。\

雖然這時候中國已經出現了萬元戶,可是真正的萬元戶又能有多少呢?

而且馬上戈文就又要增加一筆收入了。

在198o年的7月,國家出版局黨組修訂了1977年1o月的付酬辦法,恢復印數稿酬。圖書稿酬標準改為每千字著作稿3-1o元,翻譯稿2-9元。印數稿酬以萬冊計算,印1-5萬冊,每萬冊按基本稿酬的3o付給,5萬冊以上實行累計遞減的辦法。

而杭建給出的建議是——《士兵突擊》的稿酬採用印數稿酬制度,每千字1o元,然後每一萬冊為一個印數,在十個印數內,出版社按全額付清基本稿酬,然後第11個印數到第15個印數按基本稿酬的2o給付,之後若是還有印數的話,就沒戈文什麼事了。

杭建出自己的支付計劃後就洋洋得意的看著戈文,他的條件不得不是非常優越的,這樣的支付計劃已經可以是中國範圍內最高的稿酬結算方式了,將1o個印數的3o基本稿酬按1oo全額放,然後又給了5個印數的2o基本稿費,像《士兵突擊》這樣的雖然在社會上引起了轟動,可是真要賣15萬冊恐怕早就撐得不能再撐了。

隨著杭建的描述,戈文已經在自己的腦海中浮現起了具體的收入分析。

《士兵突擊》一書有25萬字左右,就按25萬字每千字1o元算的話,那基本稿酬就是25oo元,1o個印數的全額稿費就是兩萬五,第11到15個印數的稿費的2o也正好是25oo元,那麼就是《士兵突擊》一書自己總共可以領到的稿費也就只有275oo元?

可是如果之後還有印數呢?

戈文的心中有些不滿意起來,如果採用杭建的結算方法的話,那自己不是虧大了嘛。

《士兵突擊》上市後一定會掀起一股搶購的熱chao的,15萬冊?自己的怎麼也能賣出去三四十萬冊吧

這樣想著,戈文又想起這該死的圖書稿酬制度來了。

然後戈文就感到無比的鬱悶,他之前沒有出版過圖書,並不瞭解中國的稿酬制度,現在聽杭建起來才赫然現,這個時代的圖書稿酬竟然不是版稅制。

真他娘的坑爹呀

不行,一定要為自己的勞動成果爭取到最大的價值

戈文在心中默默的算計了許久,然後抬起頭對杭建提出了自己的結算方式——

“杭老師,要不咱們這樣吧——五個印數內你給我全額稿酬,然後不管之後有多少印數,每個印數你都按基本稿酬的25給我。你看這樣行不行?”

聽到戈文的話,杭建一愣,戈文竟然放著自己優越的條件不答應,自己提出來一個新的方案來。他在腦子裡快的想了想,然後頓時就明白了戈文這個方案的真實含義——戈文這是認為自己的書一定會大賣啊而且還不是普通的大賣,是至少會賣出二十五冊的大賣

這可能嗎?

杭建有些哭笑不得打算語重心長的向戈文勸誡,可是沒等他的話出口,戈文就看著他的眼睛認真的道:“杭老師,你也知道《士兵突擊》現在是如何的火爆,難道你以為十五萬冊就是它最後的銷量嗎?我堅信讀者們喜歡《士兵突擊》,他們會積極的購買這本的所以你同意我的方案,那咱們就籤協議,如果你不同意我的方案,那我只能再找出版社了。”

威脅這是赤1uo1uo的威脅

杭建有些頭疼起來。雖然戈文曾在《收穫》編輯部工作過,可是他接觸的都是雜誌的銷售情況,並不清楚圖書的出版及銷量。復旦大學出版社雖然成立才短短的兩三年,可是這兩三年中,復旦大學出版社出過不少優秀的圖書,這其中銷量最好的圖書也才十幾萬冊,所以戈文覺得《士兵突擊》會賣出二十多萬冊,真的很不靠譜。

這子的膽真féi

杭建有些無奈,無論如何自己總不能讓這子吃虧吧,畢竟大家這麼熟,以後還很可能合作。

“這樣吧,五個印數的全額稿酬不變,之後的印數就按基本稿酬的28給你……”

聽到這裡,戈文猛然一呆。這是怎麼回事?

“復旦大學出版社以後不準還會和你合作,我總不能一竿子把你打怕了吧”杭建苦笑著攤了攤手。

“哈哈,既然杭老師給我送錢,那敢情好”戈文不由的大聲的笑了起來。

儘管杭建是復旦大學的教授,也在努力的讓復旦大學出版社投入到市場經濟的懷抱之中,可他畢竟還是這個時代特有的那種純樸的人,竟然會輕易的將已經握到手中的利益放掉,這若是擱到後世真的會被無數人圍觀。

“那咱們就定了”終於搞定了戈文,杭建也是心懷大慰,心情舒暢之下他直接站起身向戈文伸出了右手。

戈文趕緊和他握了握手,表示自己不會後悔。

之後兩人又就《士兵突擊》的出版事宜溝通了一下,然後杭建就離開了。

這就是生在五月九日晚上的事情。

第二天的上午,林一銘去學校上課,只留下戈文一個人在家。

既然已經成為了一個真正的作家,戈文自然更是筆根不輟。

最近他也沒有打算在寫什麼新的作品,只是隨意的看書學習,然後其他時間就都放在了另外一本長篇上——《達芬奇密碼》。

起來戈文寫這部《達芬奇密碼》的時間已經很久了。當初在翻譯完梭羅的《瓦爾登湖》之後,戈文就已經開始在巴金的家中開始創作《達芬奇密碼》了。只是他一直都有事情在忙,在加上他對英文的不熟悉,讓創作充滿了坎坷和困難,所以寫作一直都只是在斷斷續續的進行著。當初羅伯特等美國科幻代表團來中國旅遊,就是因為沒有完稿才錯過了一個在美國出版的良好機會。

現在戈文終於有時間,自然要先將這部寫完了再。

就在戈文一邊聚精會神的寫著稿子的時候,大門外響起了一陣敲門聲,然後就有一個沉穩的聲音的聲音傳了進來——

“請問戈文在家嗎?”

戈文手裡的筆突然一滯,然後筆尖將最後的那一個英文單詞給攪1uan了。

這個聲音很耳熟,正是戈文在南京軍區時認識的硬六連連長,《士兵突擊》中鋼七連連長高城的原型——陳紅軍

他回來了?

節,請登6,閱讀是一種享受,建議您收藏。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