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一個理由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2o8章一個理由

剛一念罷題記以及楔子的那《血染的風采》,在場的所有編輯就都有些默然起來,一開始的那種急切心理都放回到xiong腔中。從題記和楔子中,每個人都聽出來這本《士兵突擊》並不是一本普普通通的文學,這應該是戈文獻給軍人的敬禮,是他為了那些保家衛國的英雄們所寫的作品。

那麼,這應該就是一本軍事了?

雖然在場的編輯們對戈文的才華都非常的肯定,可是依然有很多編輯輕輕的皺起了眉頭。

自改革開放後,軍事直都是一個比較尷尬的題材,因為基本上所有的軍事都是那麼一個套路,尤其是7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後,國內湧現出一大批軍事題材的來,可是這些作品大都流於庸俗,除了一本《高山下的hua環》外,根本無法打動讀者,大多數的讀者們早已經被文革前、文革時期的各種軍事給慣得反胃了。

只要寫軍人就是清一sè服從紀律、認真訓練、板著同一副面孔的好戰士;只要寫長就是清一sè坦dang襟懷、凜然正氣;只要寫敵人就是清一sè的yīn險、狡猾和jian詐;只要寫戰鬥就是清一sè的英勇殺敵、視死如歸、為國捐軀,壯烈甚至慘烈……這樣的樣板戲,這樣的樣板第一次看讀者們會jī動、會振奮、會叫好,可是真的架不住來來回回的轟炸啊

所以當王勝充滿感情的朗誦著《血染的風采》的時候,戈文的耳邊飄過的是那熟悉而又哀婉的旋律時,在場的編輯們卻只能透過那稍顯的平淡和平靜的詞句來感悟這其中的爆力。

似乎很一般啊?

很多編輯都不約而同的向一邊靜靜的聆聽著王勝朗誦的戈文瞧去。

江郎才盡了嗎?

沒等他們將自己心中的疑huo出口,王勝就掀過了第一頁,接著向正文念了開去。

然後那風趣的語言和樸實的人物性格就開始栩栩如生的展現在每一個人的腦海之中。

一個愣頭愣腦的許三多引出了無數或搞笑或堅韌的故事。

然後在場的所有人都隨著王勝的朗讀聲而陷入了那個不拋棄不放棄的故事之中,於是每一個人都知道並不是戈文江郎才盡。

這果真是一篇極其優秀的軍事

近三十萬字的書稿一時之間肯定是無法朗誦完的,可是還沒等王勝念的口乾舌燥,僅僅才念了五六萬字的時候,在場的所有人都隨著朗誦的情節的喜怒哀樂而喜怒哀樂,每一個人都知道這是一部好作品,如果《文匯報》能夠連載這篇的話,一定會帶來非常轟動的效果。

《文匯報》的總編輯竺勝利走進編輯辦公室的時候看到的就是眼前的這一幕,戈文正和一眾編輯都默默然的圍在王勝的身邊,而王勝正在朗讀的著什麼。自己風風火火的走進來竟然沒有一個人覺。

竺勝利不由的伸出拳頭放在嘴邊大聲的咳嗽了一聲,然後一眾編輯才紛紛回過頭來望向自己的總編輯。

若是平常,被總編看到自己一眾人沒有工作聚眾聊天,大家都會感覺到不好意思,然後一鬨而散。可是今天的情況不一樣,先前那個讓王勝朗誦的老編輯看到竺勝利眼睛一亮,立馬大聲的對他喊道:“竺編,趕緊過來瞧瞧,戈文送來一部長篇”

竺勝利一愣,然後不由的走了過來,他一眼就看到了王勝手中的那一疊厚厚的稿件,然後就明白過來自己進屋時到底生了什麼事情,他先是衝著戈文微微一笑算是打過招呼,然後才轉頭對王勝道:“王,你接著念,我也順便聽聽。”

於是王勝便接著剛才停頓的地方繼續往下讀起來。

大概有四五分鍾,竺勝利就聽出不一樣的地方來了,這是一本軍事題材的,可是卻和現在市場上的軍事截然不同,很明顯戈文寫的這部絕對是軍事經典。

竺勝利了頭,然後轉身望著自己周圍的編輯,看到他們的臉上都是認真的神情就更加確信了自己的判斷。而就在這時,他注意到戈文盯在自己身上的目光,竺勝利的腦中一道念頭閃過,就轉身避開人群走了出來。果不其然,當他走出房門時,戈文也跟在他身後走了出來。

“戈文,你今天帶著底稿做什麼呢?”竺勝利微笑的問道。

“竺編,我想讓在《文匯報》上連載我的這部。”戈文痛痛快快的將自己的如意算盤了出來。

既然他親自去出版社碰壁,那就讓出版社自己主動找上門來吧。這正是戈文的如意算盤。

先在報紙上連載的話,不僅可以勾起讀者們的興趣,讓讀者們先睹為快,更重要的是這也算是廣告方式的一種,當出版後,對的銷售無疑是非常有利的。而《文匯報》作為現在中國的一家大型綜合性報紙,行量高達到了一百七十萬份,而且其在文革後表過很多有影響的作品,比如現在講到的傷痕文學,《傷痕》這篇就是《文匯報》出來的。

所以《士兵突擊》如果真的可以在《文匯報》上連載的話,無疑可以將戈文的算盤實施的淋漓盡致。

而且,《文匯報》若是可以連載自己的的話,對他們自己也是很有好處的。

在戈文的記憶中,關於連載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武俠作家金庸在其創辦的《明報》上連載自己的。

當初金庸在香港創辦《明報》,最困難的時候報社幾乎要面臨著倒閉的危險,就是因為金庸將自己的《神鵰俠侶》在《明報》上連載才真正的挽救了他的報紙,讓他的報社不僅沒有倒閉,反而行量大漲,最後成為香港標杆性的報紙。所以香港的科幻作家倪匡曾過“《明報》不倒閉,全靠金庸的武俠。”

雖然戈文並不覺得自己寫的《士兵突擊》就一定比金庸的《神鵰俠侶》要好,可是戈文知道如果《文匯報》真的連載了自己的的話,那一定會讓《文匯報》的銷量再次增多起來。

“連載?”竺勝利順著戈文的話重複了幾句。

戈文的這個法非常的新鮮,《文匯報》並不是沒有過連載的先例,在民國時期,《文匯報》曾像其他報紙一樣經常連載當時大眾喜聞樂見的一些。只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文匯報》已經不需要向過去那樣為了生存而透過連載的方式來提高銷量。

現在的《文匯報》是由**上海市委直接領導,上海出版,面向全國的大型綜合性日報,他更重要的是全方位的報道國內外的重大新聞,為讀者提供權威的諮詢和深度的新聞解讀。而《文匯報》的副刊和專欄刊登的基本上都是各類短文,是為了體現豐厚的歷史人文沉澱,是為了積極的反映豐富多彩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

連載?似乎沒有必要啊。

竺勝利的目光飄忽不定,讓戈文的心中有些沒底。就是在今天他才真正的領會到了這個時代人們思想的保守和頑固,國家號召老百姓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可是人們已經習慣了過去的那種計劃經濟,真要是讓他們去主動的適應市場,去追求利潤,那真的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戈文就是擔心竺勝利和上海人民出版社等人員一樣保守,並不是所有的出版社和雜誌社都擁有《收穫》那樣海納百川、堅守百hua齊放的勇氣。

他當然知道《文匯報》的副刊有些什麼欄目,“文匯時評”、“筆會”、“每週講演”、“論苑”、“學林”、“文藝百家”、“書緣”、“上海人才”、“教育家”、“近距離”、“視覺”、“健康生活”……這都是老百姓心目中深受讚譽的專欄。可是在這些專欄中並沒有什麼連載的欄目,想要自己的在《文匯報》上連載的話,其實看的是竺勝利的膽量和勇氣,畢竟這也算是一個改革。

“戈文你知道《文匯報》並沒有連載的專欄啊……”竺勝利盯著戈文慢慢的道。

戈文的心中一涼,然後就聽到竺勝利接著道:“……所以,給我一個連載的理由。”

“《文匯報》作為讀者們喜歡的報紙,應該有責任讓讀者看到更好的作品。既然《文匯報》當初有勇氣冒著被批判的危險刊登第一篇傷痕《傷痕》,那現在同樣為了讀者連載我的又有什麼不可以的呢?”

竺勝利剛一完,戈文張口就給了他一個理由,顯然這是戈文心中最深切的想法。

“而且,連載我的還可以增加報紙的銷量,何樂而不為呢。”

“哈,你倒是tǐng自信嘛。”竺勝利被戈文的話逗樂了。

戈文撇了撇嘴,沒有做聲。他當然有自信了,他的自信是建立在對自己文筆的堅信以及對後世那部獲得了無數名譽的電視劇的信心,更重要的是——他相信在這個娛樂節目稀少的時代裡,像《士兵突擊》這樣有哭有笑,有感悟有活力的作品必然會讓無數的讀者為之瘋狂的。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好吧,我同意在《文匯報》上連載你的。”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