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一枝紅杏出牆來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148章一枝紅杏出牆來

八十年代的中國,因為改革開放的政策,鄧*平訪美、尼克松訪華,隨著中美的建交,中國和美國的關係已經越來越緩和起來,中國和西方國家開始了越來越多的交流和互訪。

除了官方的外交之外,其他一些領域也開始了雙方的交流,諸如金融界這樣的經濟領域自然是大頭,可是文學領域也開始了進行接觸,中國的科幻界也在這一時期開始了與外界的接觸。

上海外國語大學教師吳定柏從八十年代開始便大量翻譯西方國家科幻作品,就是他主編了在美國發行的《中國的科幻》,這是英語世界裡第一本中國科幻集。他是溝通中美兩國科幻界的一個重要人物,而這或許也是吳定柏能負責此次美國來的交流團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還有中國社科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王逢振,他主編的外國科幻集《魔鬼三角與UFO》,發行數十萬冊,正影響著多少讀者喜歡上了科幻,走上了科幻創作的道路。

中國的科幻界渴求著與外界的接觸與交流,而西方的科幻界又何嘗不想著與中國的科幻界溝通呢?

早在1979年,新làngcháo科幻流派主將,英國作家布萊恩.奧爾迪斯就曾隨著“英國名人訪問團”訪問過中國,他還受到了鄧*平的接見。可惜那次奧爾迪斯想要和中國科幻作家交流的事情因為種種客觀因素的干擾沒有實現。

而現在,這一群外國人雖然是以旅遊者的來到中國、來到上海的,可是他們還有著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那就是和中國的科幻文學作家們進行一次面對面的交流。

世界的科幻文學界不能沒有一個擁有十二億人口大國的身影或許政治是分國界和國家的,可是文學卻沒有

不錯,這個旅行團這群外國人正是美國科幻協會的一個作家團。

而那個被妮可稱為羅伯特的白頭發老頭正是此次作家團帶隊的領頭人,他就是被美國人譽為“美國現代科幻之父”、“美國科幻空前絕後的優秀作家”、“美國科幻黃金時代四大才子之一”的羅伯特.安森.海因萊因。

猛然間起羅伯特.安森.海因萊因這個名字或許沒有人知道,可是如果提起這個時代的中國翻譯的他的作品《雙星》,還有那部《星際傘兵》就應該無人不識了吧。

不錯,《星際傘兵》就是後世那部人族跟蟲族的大對決的《星河戰隊》電影。電影裡那大量的蟲族造成的那種強烈的視覺衝擊、那蟲族從屁股噴出流星炮擊毀人類宇宙遠征軍戰艦的火爆場面,想來應該很多人都印象吧?

正是這個老人開創了蟲族這個天才般的創意,多少電影、電視、甚至遊戲裡都沿用了這個設定。

在後世,提起金庸來,基本上所有中國人都知道。

金庸並不是建立武俠世界的人,但他的帶動了一輪新武俠的làngcháo,更把武俠帶入了正統文學的範圍,天龍八部的節選還可以進學校課外讀物,以一己之力把個“邪門歪道”型別代入正軌何其強大。

而海因萊因就是西方社會的金庸,他在西方也享受著金庸那般的待遇,也做到了類似金庸的成就,正是他把科幻從旁門左道的眾帶進了主流文學圈。

以這樣一位重量級的科幻作家帶隊,可想而知這群人的目標應該是多麼的宏大和重要

一篇代表著中國科幻界最高藝術價值的《鄉村教師》讓戈文一下子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然後一個美國來的代表團出現在了中國,出現在了上海,看上去似乎是戈文引來了這個代表團,其實事實並非如此。

以羅伯特為首的美國代表團其實早在1983年的7月份就決定要來中國了,可是這樣大規模的來華又不是代表著官方,自然要經過一系列嚴密的措施和限制,所以才會拖到現在,只能是一種巧合而已。

也正是因為這次巧合,讓一個人突然出現在了世界科幻的眼前。這個人正是戈文

在吳定柏和妮可的帶領下,在上海市公安局派出的車輛的護送下,遠道而來的美國科幻界代表團被送到了上海外國語大學。在這裡他們會修正一下,會為外國語大學的學生們開上那麼一兩場講座,之後就會開始他們正是的行程——旅遊兼與中國的科幻作家們進行交流。

而與妮可同坐一輛車的羅伯特已經從妮可的口中聽到了一篇似乎很有感覺的科幻——《鄉村教師》。

……

……

美國來的旅行團即將開始他們的中國科幻尋覓之旅,而在中國臨邊,有一個從二戰失敗中迅速崛起的國家中,同樣沒有停止他們對於中國科幻的關注。

日本,東京。

早稻田大學,中文系辦公室。

一個鬍子拉碴的中年人正趴在辦公桌上認真的看著一本中文雜誌。

在雜誌那潔白的封面上“閱讀”兩個字清晰入目。

中年人撓了撓頭,直接就將雜誌攤開翻到了那個寄給自己這本雜誌的中國朋友所的那一頁。

“鄉村教師,戈文。”中年人看著潔白的書頁上的標題,在口中低聲的念了出來。

然後他就開始認真的看起了這篇文章。

中國一個最偏僻的農村,宇宙中最龐大的碳基文明……

中年人深深的出了一口氣,然後興奮的從椅子上站了起來,然後他就開始在辦公室裡走來走去。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不行,這篇,不能等到今年年底的《中國科幻文學合集》了,我必須馬上將這篇文章翻譯給國內的讀者們看,實在是太優秀了

中年人定了定神,然後就坐回到椅子上,從抽屜中直接掏出一打稿紙,開始翻譯起戈文的這篇《鄉村教師》來了。

這個中年人的名字叫做巖上治,正式的身份是早稻田大學的中文系老師,另外一個民間的身份則是中國科幻文學研究會的會長。

就如前面所,八十年代初的中國科幻界與外界的聯絡是很廣的,歐美各國都有中國的科幻選出版,德國、英國、蘇聯都有研究中國科幻文學的文章發表,而日本的科幻界則因為兩國位置的相近,更是於1980年成立了中國科幻文學研究會,並每年末出版一套中國的科幻作品年選。

既然能創立中國科幻文學研究會,那自然是痴mí著科幻了。巖上治除了關心著日本的科幻文學發展之外,還一直關注著中國的科幻文學。

一直以來巖上治都對日本的科幻mí提起科幻就直接聯想到歐美科幻的現狀有些不滿。他非常的希望東方世界的科幻也可以崛起。不過巖上治始終堅信一,那就是亞洲的科幻文學發展的重心在中國而不在日本,他認為只有像中國這樣龐大的國家才能真正的孕育出最優秀的科幻作品。

可惜一直以來,巖上治不知看過了多少中國的科幻作品,可是始終沒有找到媲美歐美發達國家的科幻經典,不過,現在似乎他找到了。

巖上治的心情非常的開心。

然後他就發現了一個問題,他在翻譯《鄉村教師》時,竟然非常的舒服。

這種感受讓他極為的吃驚。

雖然巖上治精通中文,可是因為畢竟是兩個國家、兩種文化,翻譯的工作其實很不好做。

另外最讓巖上治頭疼的是——中國的大多數科幻作家更注重的是想象和幻想,而缺乏科技的含量;又或者中國的科幻作家們的作品中的科幻構思與社會背景相矛盾的地方太多了。這必然會造成日本讀者閱讀上的困難。

比如中國的科幻中,機器人與人類太相近,以至於缺乏現實性。本來,倘若造出了這樣的機器人,會是世界最大的科技成果,舉國上下都應該大力宣傳,可中的人物卻幾乎對機器人的存在和實現一無所知。

正是因為中國這樣的科幻作品太多,巖上治在翻譯的時候,不得不對背景與故事的一致性分外的留心,可是戈文的這篇《鄉村教師》卻沒有這樣的問題。

偏遠山村中的故事自然不用,就是那關於碳基文明的情節也都非常的和諧,雖然仍然是幻想,可是那些詞彙那些描述都是一本正經的科學詞彙,翻譯起來非常的舒服。

將這篇《鄉村教師》翻譯完之後,巖上治依然意猶未盡,然後他就直接抓起辦公桌上的電話,按了一連串號碼,打了過去。

“井上君,我這裡有一篇中國的科幻,請問你最新一期的《宇宙塵》訂版了沒有?我希望這篇可以在《宇宙塵》上刊登”

“還有沒有?那就太好了。我馬上將這篇稿子送到雜誌社去……放心,這篇稿子絕對會讓你大吃一驚的”

……

掛了電話後,巖上治的臉上微微的lù出了微笑,剛才他打電話的物件正是日本第一的科幻同人雜誌《宇宙塵》的總編輯。

這種迫切的想要和所有人分享《鄉村教師》的美好感覺已經很多年沒有過了啊

巖上治一把抓起桌上的雜誌和自己的譯稿,就走出了辦公室。

今天是13號,離《宇宙塵》出版還有兩天的時間,正好趕得上,相信這一篇文章發表之後一定會讓日本的科幻mí們大吃一驚的

想到這裡,巖上治的腳步更加的輕快了。

碼字很辛苦的,希望大家能夠支援正版,支援叛兒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