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凌厲【求月票】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114章凌厲【求月票】

在李長征的異想天開的想法之下,戈文和顧城兩人擺出了論劍華山的架勢。講臺之上,課桌被撤下,然後兩人一左一右分坐兩側,一副爭鋒相對的模樣。

而實際上李長征的這種異想天開的想法也確實撓中了在場學生們的心窩子,他們全都精神大振,努力支起脖子瞧著臺上的動靜。

只可惜戈文對於李長征這樣的餿主意,卻是敬獻不敏。不過這並不影響他的心情,多是讓他腹誹幾句而已。對他來,重要的是接下來和顧城的探討或者是將自己的想法灌輸給顧城、灌輸給在場的大學生們。

於是戈文當場就表明了自己的觀——詩歌或許不分國界,而詩人卻有著自己的國家

先前顧城在聽到戈文開始對臺下的學生們起他不認同自己對於朦朧詩的看法時,就已經將注意力提了起來。因為他知道戈文並不如戈文自己所言的那樣是一個偽詩人,這一從那首《一代人》就可以看出來。像《一代人》這樣經典的詩歌,怎麼可能會是一個單純的詩歌愛好者能寫出來的呢?詩中的複雜感情,以及渾若天成的對比、象徵等修辭手法早已得到了詩歌界的一致好評,早已被譽為是現代詩人中一顆不可忽視的傑作。

所以他馬上開始聚精會神的聆聽著戈文的見解,之前對於戈文突然出現的驚訝、喜悅、驚愕、疑huò等感情都已被他拋在了腦後,他迫切的想知道這位自己喜歡甚至有些崇拜的詩人到底會出什麼樣的話來。

然後顧城果然從戈文的嘴裡聽到了一句讓他意外的話來——詩歌不分國界,詩人卻有國籍

這句話雖然簡單卻陳述了一個相當淳樸的真理,頓時讓顧城陷入了沉思。

同樣的,臺下的學生們也都開始交頭接耳起來。

19世紀的法國有一位傑出的科學家巴斯德,他是微生物學的奠基人,因發明了傳染病預防接種法,為人類和人類飼養的家畜、家禽防治疾病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由於在科學上的卓越成就,使得他在整個歐洲享有很高的聲譽。德國的bō恩大學鄭重地把名譽學位證書授予了這位赫赫有名的學者。但是,普法戰爭爆發後,德國強佔了法國的領土,出於對自己祖國的深厚感情和對侵略者德國的極大憎恨,巴斯德毅然決然把名譽學位證書退還給了bō恩大學,然後他:“科學雖沒有國界,但科學家卻有自己的祖國。”

而戈文將這句名言換了一個法,顯然是另有所指。他是詩人需要有愛國精神嗎?

……

戈文看著顧城似乎呆住了,卻並沒有停止自己的闡述,他盯著發呆的顧城接著道:“任何人不管出身如何、身份如何,他都有自己的家人、自己的朋友以及自己的祖國,沒有國家的人就是一株漂浮在水面上的浮萍,是無根之木是無源之水起來,詩歌只是文學創作的一種,可是不管是文學還是其他藝術,創作的目的不就是為了反映社會生活,滿足人們的精神與情感的需求嗎?歸根到底,只是日常生活中為人類提供的一種娛樂的特殊方式。”

“所以,你朦朧詩的作用就是使語言恢復了語言原本該有的自然生機,成為所有人心靈的真實表達,這沒有錯。你一個詩人要注重自己內心的真實表達,這也沒錯。不過你,寫朦朧詩就是要對一統天下的主流話語反抗、就是要擺脫意識形態的限制,不去寫時代、不去寫自我感情世界以外的事情,甚至迴避那些英勇的鬥爭……這樣的觀,真的是太過於偏jī了”

一口氣將自己的看法完之後,戈文停下了話語,然後看著仍舊在思索的顧城默然無聲起來。其實他的這一番話並沒有完全否定顧城先前所的觀,只是闡述了自己不贊同顧城那樣過於偏jī的言論而已。如果顧城是一個jī進派的話,那他自己無疑只是中間派。這一切或許只是因為戈文站的角度不同,他心中的雜念太多,並沒有將自己單純的歸之為一個詩人一個作家而已。

看到顧城一直都用手託著自己的下巴的樣子,臺下的學生們知道顧城正在思考著戈文的觀,不會一下子發言反擊的。於是他們也不理會臺上的安靜,相互間開始交頭接耳相互討論了起來。

起來,戈文的觀對於他們來更主流一,更符合他們的傳統觀念。畢竟就算是他們再怎麼叛逆、再怎麼對這個嶄新的時代茫然,可是從到大接受的教育都讓他們無法像顧城那樣將自己獨立於國家獨立於人民之外。

所以,大多數學生的觀和意見都基本上傾向於戈文,只是他們也對戈文所的話有一種潛在的反抗和不認同,顧城所的自由與解放,所的那種jī進的觀,更能讓他們熱血沸騰,更能讓他們憧憬和想象。

一時間,整個階梯教室都是luàn哄哄的一片。

這種越來越大的討論聲,終於將顧城從沉思的狀態之中驚醒,他抬起頭,眼睛亮晶晶的盯著戈文,然後才搖著頭道:“戈文,你的觀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卻在實際上站不住腳。我們現在討論的只是朦朧詩的問題,你卻將問題引申到一個詩人的身份上,給我們帶上了一個鐐銬,一個大高帽,這很明顯是在偷換概念,很不公平”

坐在教室前排的同學們注意到了顧城的動靜,他們立刻停下了討論。可是顧城依舊溫和的聲音並不響亮,在這吵雜的環境中並不能聽清楚,於是他們開始向身後的同學示意安靜。再然後,前面同學突然間的寂靜被後面的學生察覺,像是意識到什麼似地,他們也紛紛停下了討論,抬頭注視著講臺上從高背椅子上坐直了的顧城的演。

聽到顧城的話,戈文的臉上lù出了一絲笑意,“哦?怎麼?”

從椅子上直起了身子的顧城看著戈文認真的道:“你所的詩歌無國界,詩人有國籍的話是正確的,不過我似乎也沒反對過這個觀吧?”

組織了一下自己的語言的顧城接著道:“現在我們許多知識青年都普遍懷有一種模糊而又強烈的失忘情緒,一種被拋棄的失落感以及對幻滅了的理想的沮喪和堅執……這已經成為我們這一代人的主導情緒和情感基調了。而朦朧詩能受到這麼多年輕人喜歡,我個人認為主要是因為朦朧詩符合了我們這一代年輕人的心理,所以朦朧詩並不是什麼無根之木,並不是什麼浮萍,它同樣是以反映社會現實,滿足讀者精神和情感的需求為追求的。所以你將這些話放在我們身上並不正確。”

“還有,朦朧詩改寫了以往詩歌單純描摹現實與圖解政策的傳統模式,把詩歌作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揭lù和批判黑暗的社會,不去直接去讚美生活,而是追求生活溶解在心靈中的秘密……這種創作方式正是明朦朧詩就是反對主流話語權、擺脫了目前中國意識形態的限制。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朦朧詩所提倡的個性寫作方式不就是贊同和貫穿你的個人生命價值觀的理念嗎?”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顧城將自己的解釋出來之後,就怔怔的看著戈文,而臺下的學生們也因為他的話而又議論起來。

戈文輕輕的皺了下眉頭,果然如同他所料自己無法輕易的將顧城服。只是自己也不會放棄的

“不錯,你這樣解釋也未嘗不可。不過你朦朧詩應該不屑於作時代精神的號角,應該不屑於表現自我感情世界意外的豐功偉績,甚至要迴避去寫那些我們習慣了的人物的經歷、英勇的鬥爭,這樣又怎麼解釋呢?”

“正是因為朦朧詩是以個人的覺醒為核心的,對人的價值觀念進行重新審視,以及對人道主義的強烈的渴望,才決定了朦朧詩的創作要超越具體的事件而進入到對個人生命和心靈的讚美,才決定了它不應該去表現自我感情世界之外的事情……”

“所以,你還是堅持認為寫朦朧詩就是要對一統天下的主流話語反抗、就是要擺脫意識形態的限制,不去寫時代、不去寫自我感情世界以外的事情,甚至迴避那些英勇的鬥爭了?”

戈文和顧城兩個人的對話開始越來越快、越來越jī烈起來,這種氣氛就是連臺下的學生們都察覺到了,這讓每一個人都jī動了起來,心臟更是提的高高的,眼睛也都一眨不眨的注視著這場言辭間的交鋒。

空氣中似乎迸發出一股子濃濃火藥味。

“你這個想法太狹隘了”戈文搖了搖頭。

“唔?”

“朦朧詩如果只是你的這樣的話,那我相信用不了五年這個嶄新的詩歌流派就會衰落下去。”戈文的印象中朦朧詩也確實只存在了短短的幾年,還不等到90年,朦朧詩就已經消失的無影無蹤,而那一幫子朦朧詩人也同時淡出了公眾的視線,泯然於眾人之間。

“為什麼?”顧城有些不理解戈文的意思,隨即問道。

對於戈文驚世駭俗的結論,臺下的學生們也都驚異不已,紛紛豎起了耳朵。

“我們所有人都知道,過去的年代將我們每一個人都牢牢地侷限在一個狹隘的思維中,我們每一個人都處在一個封閉的時代裡。可是現在的中國已經不同於以前了,改革開放了,思想同樣解放了,外來的各種先進、成熟的思想紛紛湧了進來,現在每個人都如飢似渴的吸收著一切可以學習到的知識和思想。

或許現在的人們還只是剛剛接觸人道主義,剛剛開始個性解放的萌芽,剛剛開始展lù自己的意識,剛剛開始發出自己的聲音……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你覺得人們會一直都處於這種懵懂的狀態中嗎?用不了幾年,我所提倡的個人生命價值觀會被每個人接受,起個人和個性,人們會習以為常。

當那個時候,你覺得仍舊在宣揚個人生命和靈魂的朦朧詩還會有多少人去關注?還會有多少人去喜歡?”

隨著戈文的描述,顧城的臉sè再也不復剛才的淡然和溫和,突然變得難看起來。因為他知道——如果時代的發展果真如同戈文描繪的那樣,那朦朧詩確實會衰落甚至消失。

停頓了一下,戈文先是看了看臉sè變得灰暗起來的顧城,然後又看了看臺下一個個驚詫了的學生們,斬釘截鐵的道:“如果朦朧詩只是注重個人生命和靈魂的讚美,而忽視了現實的廣闊世界,那它很快就會被淘汰,這就是朦朧詩的命運”

這話一出口頓時惹起了臺下學生們的譁然。

而戈文則沒有理會臺下學生們的吵鬧,他突然站起身來,託著椅子,向顧城走去。

等到了顧城的身邊,戈文隨手把椅子往顧城的旁邊一放,然後一屁股坐了下來,左臂攤在顧城身後的椅背上,身子傾斜,附在顧城的耳邊低聲問道:“還有,朦朧詩是以個人的覺醒為核心的,對人的價值觀念的重新審視,對人道主義的強烈的渴望,讓朦朧詩的創作超越了具體的事件而進入了對抽象內涵和事件本質的剖析。所以朦朧詩追求的就是個人的自由和解放,我可不可以這樣理解呢?”

顧城仍然沒有從戈文所描繪的朦朧詩的前途中恢復過來,對戈文的動作和問題也是一愣,然後頭應道:“是這樣。”

“那你有沒有想過朦朧詩人在對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係作了反傳統的全新剖示時,會讓讀者對現在中國傳統的約定俗成的內涵甚至中國的制度產生一種理解上的偏差呢?”

不等顧城回答,戈文徑自道:“如果向你的那樣,朦朧詩就是要對一統天下的主流話語反抗、就是要擺脫意識形態的限制,那會不會讓一部分朦朧詩詩人甚至是讀者在創作上信筆所至、在藝術上信奉沒有現成和固定典範的規則呢?

北島在他的《回答》一詩中,高呼‘我不相信’,這是我們這代人在特定時期所懷有的特有情緒。你覺得,如果宣揚反抗和反對的話,會不會讓一些人理解錯誤?會不會讓他們在吸收了你的觀之後,喊出‘我全否定’這樣驚世駭俗的言論來呢?

總有一天,隨著朦朧詩的流行,會讓一些年輕人過度的追求自我朦朧詩不會是個人認真的探求發問,而是盡情的嘲nòng,不是為了表達心靈深處的靈魂,而只是為了表現人物鬧劇式的悲劇美。

如果朦朧詩光是痛恨làng漫情調,誇大表現形式,那這樣可怕的後果……

你——想過沒有?”

這一章雖然寫的有些枯燥,不過是個高cháo,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爽快的感覺?就是那種將人的啞口無言的爽快感覺?

請童鞋們看完這章後,在書評區留下自己的感受吧。

汗,叛兒心中很忐忑,想知道大家的反應,如果不喜歡這樣的高cháo的話,那以後就不安排這樣的高cháo方式了。

另外,最近這幾天訂閱下降的很快,叛兒也不知道是因為情節安排的有問題,還是因為更新太慢的緣故,也請大家在書評區談談自己的看法。

無論如何,這本書是寫給你們的,如果你們不喜歡的話,那叛兒的辛苦就白費了,所以務必請童鞋們留下自己的看法

最後,感謝今天打賞和投月票的幾位童鞋你們是最好的書友多謝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