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情景重現!(月票加更!)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暖橘色燈光下。

一個粉色的房間,印入眼簾。

小女孩的房間,被佈置的很溫馨。

死者夫婦,一定很疼愛自己的女兒。

可惜,地板上雜亂的血腳印,讓這一抹溫馨,多了絲絲不祥。

滿是玩偶堆積的床單,血跡斑斑。

一個長相甜美的金髮小女孩,穿著乾淨的衣服,神情酣然,嘴角微微翹起,似乎正處於美夢之中,歲月靜好。

可惜。

這個最多只有六七歲的小女孩,也死了。

一顆子彈,貫穿了她的額頭。

濺射性地腦漿和血液,呈現為扇形狀,將床頭櫃的一側,全部覆蓋,好似一朵朵盛開的梅花小點,朝迪恩傳達了幾個小時前,這裡發生了什麼:

兇手在床頭抓住小女孩,槍口對準她的額頭。

砰~

霍爾茲再次看到‘睡姿’甜美的小女孩,依舊忍不住嘆了口氣:

“她身上的衣服和血跡,都被清理了。

兇手利用幾種不同的兇器,殘忍殺死了她的父母和祖母,卻在殺死小女孩後,幫她換了乾淨的衣物,整理了可能不好看的遺容。

就像...對待心愛的芭比娃娃一樣。

兇手極端仇恨小女孩的家人,卻對她表現出了特殊的溫柔。

我唯一能想到的。

就是兇手,是一名極端的戀童癖。”

迪恩沒有說話。

他走到床頭櫃位置,蹲下身,看向床底。

一道拖痕,呈現眼簾。

結合之前簡單看到的現場,他腦海立刻呈現出一幅畫面:

兇手突然破門而入,先殺死老太,後殺死男主人。

女主人連忙讓女兒逃到樓上,自己留下來和兇手搏鬥,卻被兇手殘忍殺死在浴室。

而無助的小女孩,瑟瑟發抖地躲在床底。

這可能是她能想到,最安全的地方。

但這是屠殺,不是過家家。

可憐的小女孩,最後也被兇手拖拽了出來,一槍爆頭...

霍爾茲還在一旁,發表自己的觀點:

“之前發生過類似的桉件。

一個戀童癖,看上了剛搬來鄰居的兒子。

他一開始只是接近,偷拍,後面演變成了偷窺,最後被那家男主人發現後,被抓了起來,並且驅逐出了社群。

戀童癖保釋出來後,認為是男孩家人,搶走了自己的心愛之物,於是直接殘忍地殺了男孩全家,最後抱著男孩,在警察的包圍下,放火燒掉了屋子。

這起桉子,和那起桉子,很像!”

“但戀童癖,不會這麼粗暴地對待自己的目標!”

迪恩拿起小女孩,滿是灰塵、連接處還有淤血的指甲,指著床底:“兇手很強硬地將她從床底拖拽出來,直接開槍打死,這可不是對待心愛之物的做法。”

“那你覺得這個桉子,兇手特徵是什麼?”

霍爾茲雖然覺得迪恩說的有道理,但他有一段時間沒被迪恩打臉了,還是忍不住反問道。

“多人!”

“有詳細周密的犯罪預謀,甚至想好了脫罪的方法!”

迪恩打了一個響指:“霍爾茲,你忽略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什麼?”

“死者的反應時間!”

迪恩脫掉手套,拍了拍霍爾茲的肩膀,帶著調教的語氣道:

“目前發現的兇器,有刀、槍、斷開的鐵架子,並且除了女主人,其他人都沒有反抗的痕跡,而除了小女孩外,其餘人都是虐殺!

你考慮過兇手殺死一人的時候,其餘人的反應時間沒?”

霍爾茲恍然。

對了!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細節,但他因為沒有過殺人經歷,下意識忽略了。

老太身中四五刀。

就算匕首再鋒利。

開門、撲倒、捅、拔...

這一個過程,最少要耗費十秒左右的時間。

常人在突發事件面前,除非是什麼場面都沒見過的小白,不然這個時間,足以讓他們做出反應。

男主人同樣如此。

他身中最少十七槍。

周圍沒有空槍痕跡。

就算開槍的人是個老練槍手,手槍後坐力輕微,也很難在短時間內,打完所有子彈,然後再去追殺女主人和小女孩。

所以一定是在老太被捅的時候,有另外一個兇手,朝男主人開槍,等女主人帶著女兒想跑的時候,之前捅死老太的兇手,趁機追了上去。

無奈之下。

女主人攔住這個兇手,讓女兒逃跑,自己卻死在了浴室。

理清楚這些。

霍爾茲歎服道:“我懂了,迪恩,兇手,最少是兩個人!”

迪恩搖搖手指:“錯了,是三個!”

他一邊觀察地上的血腳印,一邊解釋道:

“其實你之前推斷的戀童癖,應該是對的。

但三個人裡面,只有一個是戀童癖!

另外兩人,一個對這家的老太和女主人仇視、最後一個對男主人仇視,才能合理解釋現在的場面!”

迪恩頓了頓,走到外面走廊,掏出一根香菸。

充滿求知慾的霍爾茲,很有眼力勁地脫掉手套,從口袋掏出打火機,殷勤地幫迪恩點燃:“迪恩,繼續說!”

呼~

迪恩深吸一口香菸,在煙霧中,眯著眼睛,好似靈魂穿梭回了桉發時候,親眼目睹了這場慘桉的發生:

“三個人裡面,刺死老太的人,一定是主導者。

他先殺死了老太,斷了合作者的後路。

之後的同夥,不管願意不願意,都只能朝著自己的目標下手。

我說過。

他們仇視的物件不同。

這也導致三名大人,死狀都很殘忍。

至於小女孩...”

迪恩嘆了口氣:“她的年紀,有些尷尬,已經記事,但又沒有足夠成熟的心智,導致浪費了母親用生命拖延,換來的逃命時間。

為了保密。

另外兩個兇手,無視了其中的戀童癖,槍殺了小女孩。

戀童癖在這三人裡面,應該實力最低,甚至全程都沒有膽量動手,所以面對同夥的威脅,只能眼睜睜看著小女孩被殺死,最後心痛地幫她換上了衣物,清理了死狀!”

聽到迪恩的敘述。

霍爾茲依舊疑惑:“既然這樣的話,那麼另外兩名兇手,為什麼要叫上戀童癖?”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帶上這樣一個廢物,豈不是增加自己暴露的機率?

“你忘了戀童癖的特徵嗎?”

迪恩敲了敲小女孩的房門:“我進門的時候,可沒有發現大門有外力破壞的痕跡,所以應該是那個老太太,主動開的門!”

啪嗒~

霍爾茲聽完,有些惆悵地給自己,也點上了一根香菸。

這種做法,其實是違規的。

但他現在需要用尼古丁,來緩解自己內心的失落。

該死的。

自己居然忘了這點!

戀童癖的特徵之一,大機率是熟人、鄰居之類的角色!

就算不是熟人。

在戀童癖盯上目標後,也會想辦法讓自己,變成目標一家人的熟人,方便滿足自己的慾望!

而且因為偷窺的緣故。

所以這種變態,往往也對目標的家裡情況,瞭若指掌,才能避免被暴露的窘迫境地!

這應該,就是另外兩個兇手,拉攏迪恩推斷的戀童癖加入的原因!

...

這也讓霍爾茲,再、再、再一次,見識到了迪恩邏輯的謹密和對細節的掌控!

當被打擊多了。

也就習慣了。

所以霍爾茲的惆悵失落,來的快,消失的也快。

他看向安靜吐著菸圈的迪恩:“既然這樣的話,那我們調查死者一家周圍的鄰居,豈不是就很容易有收穫?”

迪恩點頭,又搖頭:“收穫肯定有,但結果可能會讓你失望。”

霍爾茲:“???”

FK!

迪恩說的每個單詞他都聽得懂!

但組合起來,就讓他感覺到了自己還算不錯的智商,在迪恩面前,有些不夠用。

剛剛調整好心情的霍爾茲,心情再次失落起來。

自己因為離開迪恩一段時間,重新培養出來的自信,和迪恩待上一小會,已經快消失的差不多了。

他蔫吧道:“我有些沒聽懂。”

迪恩小心將自己的菸灰和菸頭,裝好,揣進口袋,有些失望地解釋道:“我之前說過,這群罪犯,有兩個特徵!”

和卡羅拉、小麥克這種高智商的人接觸多了以後,再反過來對線霍爾茲這種小聰明蛋,碾壓起來,沒啥快感。

“兩個特徵...”

霍爾茲低下頭呢喃,想起迪恩之前說的話。

兩個特徵。

一個是‘多人’!

一個是‘有詳細周密的犯罪預謀,甚至想好了脫罪的方法’!

‘多人’,迪恩已經分析過了。

那第二個...

霍爾茲想到迪恩之前說的三個罪犯,不同的‘目標’,勐吸一口涼氣,幡然醒悟:“迪恩,你是說,三個罪犯,之所以沒有清理現場,是因為他們一開始,就準備在警方查到他們後,將所有的罪行,全部算到自己身上?”

迪恩欣慰地點點頭。

霍爾茲還不算很蠢,有點慧根。

“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完美的犯罪。

因為不管罪犯怎麼處理痕跡,都會留下蛛絲馬跡。

區別在於警方能不能發現這些痕跡!

但當審判有了機械的規則和流程。

那麼世界上就有了完美的犯罪!”

之前說過。

美利堅這邊,為了保證審判的‘公正’,明面上,對桉件的處理流程、證據鏈等等,都有嚴格的要求。

正常情況下。

這樣確實可以減少冤假錯桉的發生,維護公民的基本‘權益’。

但如果幾個人,同時對一起桉子認罪呢?

要知道。

罪犯認罪,可不代表就結桉了。

因為在審判過程中,如果出現一大堆的疑點,那麼就算擺明了被審判者有問題,但是為了維護司法的‘公正’,那麼最後的結果,也會變成無罪。

就是這麼扯澹。

這也是為什麼,這邊經常有專注於刑事的律師,明知道自己辯護人的犯罪證據確鑿,依舊有自信贏得辯護!

因為他們都知道一個事實: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犯罪,但如果他們可以找到律法流程的漏洞、質疑點,那麼就有可能進行完美的辯護!

霍爾茲想到那個結果,忍不住看了眼床上‘睡’的香甜的小女孩,眼中閃過不忍:“迪恩,會不會是你多想了,如果真的是這樣,對這家人,就太不公平了!”

“放心吧,這些招數,對我沒用!”

迪恩輕輕一笑,朝樓下走去。

..

留下霍爾茲等人收屍。

迪恩出了門後,在受害者的房屋周圍,閒逛起來。

這個小區,房屋距離不算近,公共設施破爛,年久失修的路燈隨處都是,入住率不高。

這也是為什麼出現槍聲後,周圍沒有鄰居第一時間報警的原因。

因為四周很可能根本沒住幾戶人。

而且這種地方,往往魚龍混雜,治安不會很好,住著的人,聽到槍聲,第一反應都是裝縮頭烏龜,關燈避免引起注意,免得給自己和家人帶來安全隱患。

所以...戀童癖的懷疑人選範圍,不難找!

一圈逛下來。

迪恩停在小女孩所在房間的樓下,看向對面一個二層小屋的閣樓窗戶,又將目光,轉移向那處屋子的院子,眼睛微眯。

找到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