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93章我們萬眾一心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黑省軍民團結一心,在各條江河邊奮戰。

而重中之重的,卻是東流松花江部分。

尤其是哈市。

作為省會城市,哈市的地位舉足輕重。

松花江沿岸更是軍民齊上陣。

就在盧昌華他們的訥謨爾河洪峰一過,嫩江的洪峰就形成了。

繼而衝出嫩江,湧進了松花江。

導致松花江形成了百年一遇的巨大洪峰。

哈市的街頭已經沒有了行人。

沿岸的居民早已撤離。

昌和廣場綜合體距離松花江的北岸不遠。

這裡也是防洪的重要地段。

眯縫眼和吳霞已經帶領公司員工嚴陣以待。

積極配合在沿岸一線的部隊,提供食品和飲用水。

盧昌華對他們早有指示,盡一切努力,支援一線,要啥給啥,不談錢!

眯縫眼親自開著麵包車送貨。

吳霞帶領女員工在商場裡燒開水,煮稀粥。

所有人都在為抗洪做著努力。

此時的吳霞,早已沒有往日高管的形象,一臉的疲憊,嗓子沙啞,眼睛通紅。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眯縫眼送貨回來,車子停在門口好半天沒有動靜。

其他員工跑來檢視,這才發現,這個廣場的董事長已經睡著了。

王瑤站在廠區裡,指揮著工人們裝車。

車上裝載的正是省防汛指揮部要的抽水機和發電機。

她已經連續好幾天沒有閤眼了。

電視新聞裡正在播報著全國的災情。

此次特大洪水是一場包括長江、嫩江、松花江等江河流域地區的大洪水。

是繼1931年和1954年兩次洪水後,發生的又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之一。

嫩江、松花江洪水同樣是150年來最嚴重的全流域特大洪水。

據初步統計,包括受災最重的江西、湖南、湖北、HLJ四省,全國共有29個省(區、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受災面積3.18億畝,成災面積1.96億畝,受災人口2.23億人,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萬間,直接經濟損失達1660億元。

電視畫面中,洪水肆孽,人們流離失所。

幹部戰士誓死保衛堤壩。

武漢,南昌,九江,凡是長江沿岸的各大城市都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長江大堤上,近20萬的戰士們嚴防死守。

一個個都立下了軍令狀。

還有幾十萬的幹部群眾做著支援工作。

遠在京城的胡大貴,也有幾天沒有睡好了。

搜信網的新聞部早就在首頁開闢了《抗洪搶險新聞專欄》。

公司也組織了捐款捐物。

胡大貴的心一直懸著。

既擔心家鄉的災情,更關心長江的險情。

當他得知,盧昌華親自率隊上了搶險第一線,他就要跟著去。

可王瑤在電話了把他罵了一頓。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昌華的責任是帶隊上一線,而你的責任就是管理好搜信網,把搶險一線的新聞報道出來。前線多你一個不多,少你一個不少,你還有更重要的事,明白嗎?!”

“可,可昌華一個人在前邊,我不放心啊!”

胡大貴帶著哭腔。

“你放心,他不會有事的。”

雖然王瑤這麼說,可她的心情卻是複雜的。

丈夫現在的身處險境,她能不擔心嗎?

可是,既然國家需要,他不能退縮,而自己更不能拖後腿。

可內心的憂慮依然啃噬著她。

知道這次洪峰過去,丈夫電話報了平安,她才算安心下來。

盧家。

看著電視裡的新聞。

前線軍民在大雨裡奮戰,人們一身泥水的拼命堵管湧。

還有人跳進江中打木樁,打鐵釺子。

更有在決口地段,司機師傅義無反顧的開車衝進決口處。

一輛,兩輛,三輛……

盧媽媽眼含淚花,嘴唇哆嗦著說不出話來。

“咱們去捐點錢吧。”

老盧沉聲說道。

房門被推開了。

王德江兩口子走了進來。

“親家,咱們雖然上不了一線,可是捐點錢還行。”

王德江看著老盧說道。

“行,我看咱們現在就去。”

“等等我。”

王德海頭髮凌亂的走了進來。

此時的他,沒有了往日的從容。

地中海式的髮型變得一團糟。

“還有我們呢,這事咋能落下我呢?!”

老胡頭和胡大娘也來了。

“既然大家都想去,那就一起去吧。”

“老頭子,你代表我了,我還得看孩子呢,要不她們餓了沒飯吃啊!”

“對,對,你看,一激動把這事忘了。”

老盧大手一揮,說道:“乾脆,家屬都在家得了,一家出一個代表,不然車也坐不下啊。”

“行,我看這樣挺好。”

王德江哥倆拉著老胡頭一起往外走。

老盧拿著車鑰匙跟在後面。

剛走到院門口,隔壁的老韓頭就喊了起來。

“你們幾個幹哈去?”

“去北寧捐款。”

“哎,帶上我。”

“正好五個人,一車。”

老盧說道。

一輛桑塔納坐滿了五個老頭,向著北寧的方向駛去。

全國紅十字會的捐款賬號早就公佈了。

可是老頭們哪裡記得住。

不過沒關係。

城裡的各家銀行都知道這個賬號。

當他們湧進銀行大廳。

見裡面的人很多,都是匯款的。

“那什麼,同志啊,我想給紅十字會捐款,咋辦啊?”

“老同志,您想捐多少啊?”

老盧眨眨眼,略一思考,“捐個二十萬吧。”

“啊?這麼多啊?”

“多嗎?不多。”

銀行的各個視窗都是捐款的人。

有捐十塊的,那是一個小朋友。

有捐五十的,那是位老大娘,一看就是買菜的錢。

有捐一百的,那是打工者。

有捐一千的,那是小商販。

還有捐一萬的,那是小老闆。

像老盧這樣,一次就捐二十萬的不多。

北寧的大街上都是一輛輛的軍車,拉著一車車的官兵向著南邊駛去。

更有各式各樣的卡車,拉滿了物資,駛出了城。

五個老家夥站在銀行的門口,看著眼前的這一幕,心潮澎湃。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關鍵時刻,還得看解放軍!

老盧看到,軍車上坐著十八九歲的年輕士兵,他們一臉嚴肅的目視前方。

這讓老盧想起了以前。

八十年代的時候,炮團的解放軍就支援過農場。

現在還是這些軍人衝在一線。

“還是軍人啊!”

此時,這些老頭滿眼的自豪,感覺自己的腰桿子是那麼直,那麼硬!

“還有昌華呢,他們也是好樣的。”

王德江可不願意大家把自己姑爺忘了。

“對對,昌華也是好樣的。”

韓建華點著頭說道。

一提起這個話茬兒,老頭子們又來了精神。

“聽說他們在訥謨爾河口也很危險。電視裡也報了。”

老胡頭說道。

“哎呀,咱們去公司看看,王瑤她們在後方也不容易啊!”

老盧知道,不僅兒子上了一線,兒媳婦也日夜戰鬥在工廠裡。

已經好久沒回家了。

王德江點點頭。

“對,看看姑娘去。”

“走,走,走。”

幾人擠進車裡,一熘煙的去了昌和集團。

辦公室裡突然出現一群老頭,把王瑤嚇了一跳。

見是自己的親人。

她的眼圈一紅。

“爸,大爺,你們怎麼來了?”

“你老也不回家,我們來看看你。”

“來,快坐。”

她招呼秘書倒茶,招待這些老頭。

“這段時間很累吧?”

公公的話,讓王瑤心裡一暖。

“爸,我不累,昌華他們在一線才累呢。”

說著話,她拿起一疊報紙來。

這是《黑省日報》和《北寧日報》。

上面刊登著大幅照片。

盧昌華和沉洋睡在大壩上,周圍睡了一地的人。

而他們頭枕著的卻是一柄柄的鐵鍬。

望著這些疲憊不堪的搶險隊員,老頭們一個個的鼻子發酸。

老盧看著兒子疲憊的臉,額頭上還多出了一道血痕。

他嘴唇哆嗦了幾下,喉嚨咯咯響了幾聲,終究沒能說出話來。

“他們才苦,才累。”

王瑤帶著哭腔。

“你去前邊看他沒有?”

王德江見姑爺遭這麼大的罪,心裡很不好受。

抬頭問閨女。

“他,他不讓我去。”

王瑤咬著嘴唇說道。

搶險一線很危險,一次洪峰就讓上百人受傷,而且還有幾人被洪水卷走。

王瑤來這裡不合適。

盧昌華怎麼可能讓她來?

沉洋能從頭到尾的陪在自己的身邊,盧昌華心裡對他的敬佩是由衷的。

倆人也認識了好多年了。

可是到了此時,盧昌華才算看清他。

果然是黨的好幹部。

這樣的官員多多益善。

就在老頭們和王瑤在辦公室裡說著一線戰況的時候。

沉洋接到了最新的命令。

省會哈市遇到了險情,必須馳援。

五大連池的搶險隊已經移防訥河。

而昌和搶險隊由於表現突出,得到了省防汛指揮部的點名表揚。

“昌華,你們要去哈市。”

“怎麼?哈市很嚴重?”

“嗯。”

“去多少人?”

“全去。”

“啥時候?”

“現在就走。”

“知道。”

盧昌華立即通知,5000人先上車先走,隨身帶著鐵鍬。

一百多輛卡車拉著人先奔赴哈市。

剩下的人裝物資。

“領導,我先帶隊去哈市,你在這兒協調一下。”

“好的,你放心走。”

盧昌華坐上桑塔納追上了車隊。

盧昌華這輛桑塔納現在太出名了。

他經常出現在大壩上。

所有搶險人員都認識他的車。

見這車跟在後面,卡車上的隊員們心裡就有了底。

這次訥謨爾河搶險,隊昌和搶險隊來說,是一個完美的勝利。

現在轉戰哈市,還能不能延續這個神話,就不好說了。

聽說,松花江沿岸處處險情。

可是,有老闆在怕啥?

生前身後事人家都考慮到了,自己往前衝就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