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83章打假打出來的品牌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十一月的北寧,寒冷刺骨。

昌和廠裡卻熱鬧非常。

央視在休庭之後,找到了昌和的律師團,希望能庭外和解。

這就是變相的認輸了。

這幾天,欄目組在節目中鄭重的向昌和集團道歉。

承認自己的工作失誤,沒有認真調查就下了結論。

這個道歉一出,昌和集團也撤訴了。

同時,律師團在京召開了新聞發佈會。

宣佈從一九九三年起,將積極組織相關專家團隊,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打假運動。

並正告所有未經昌和集團授權,私自彷制昌和產品的廠家,立即停止侵權,否則將提起訴訟,提出鉅額賠償。

此新聞一出,舉國譁然。

這個昌和集團真是硬氣。

剛剛和央視和解,這又要和全國的鄉鎮企業作對,它是不想好了嗎?

有些冒牌小廠被嚇得都不敢生產了,反正也年底了,先停產過年吧。

有的廠置若罔聞,依然我行我素。

一進入十二月份,全國的省級報紙上突然出現了半版的舉報有獎廣告。

只要把彷冒昌和廠的零配件和侵權廠家的相關資訊提供給昌和集團,經核實後,一條線索獎勵一萬元。

廣告上留下了郵寄地址和電話。

這個廣告,瞬間就攪亂了年底的過年氣氛。

那些銷售假冒偽劣的小商人,握著這則廣告,心裡正在衡量自己要不要反水,直接把手裡的配件寄過去,這一萬塊太誘人了。

這則廣告,把那些頑固分子嚇得緊急剎車了。

連他們自己都想舉報自己,就問那些經銷商是怎麼想的?!

昌和集團每個省份都派出了一個團隊,暗訪市場,發現一處舉報一處,同時將廠家告上法院。

就在九三年元旦前,昌和集團就狀告了幾十家生產廠。

一時間,風聲鶴唳。

農機配件市場為之一清。

隨著打擊的加強,昌和集團的正品配件源源不斷的進入了市場。央視又把這一現象進行了報道。

盧昌華用了幾個月的時間,連續出擊,一連串的組合拳,把市場捶打的服服帖帖。

昌和拖拉機和配件一下成為了質量上乘的優質產品。

也不知是誰傳出來的說法,哪家修理店要是沒有昌和品牌的配件,就不是專業修理店。

一時間,昌和配件的銷量大漲。

自從央視與昌和和解之後,廣告部連續接到昌和的品牌廣告。

市場上連續打假,電視上連續廣告。

在元旦這天,人們看到最多的廣告不是什麼日用品,而是昌和拖拉機。

一個嶄新的品牌形象在老百姓的心中樹立起來。

那個不畏強權,堅持真理,堅持做高質量產品的昌和拖拉機終於完成了品牌建設。

元旦這天的團拜會上,陳立國很高興的跟大老闆彙報,昌和拖拉機的訂單已經達到了三萬臺,完成了九三年全年任務的50%。

“哈哈,好,好啊!昌和這塊牌子總算是立起來了。”

盧昌華終於放心了。

這幾年,他的心一直是懸著的。

他從一個養魚專業戶,轉型升級成為了拖拉機的製造商,不可謂跨度不大。

這對他來說,就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從昌和罐頭發展到北絨鵝絨服,再到昌和拖拉機。

他一直提心吊膽。

現在,他終於站穩了腳跟,得到了市場的認可。

那些當初看不起他們的廠家,如今給他們做配套都不配。

沉洋終於可以松一口氣了。

來自上面的壓力也消散了。

沉洋知道,北寧的支柱就是昌和集團,如果昌和倒了,他也就沒什麼搞頭了。

因此,他頂住壓力也要力保昌和。

這既是為了北寧,也是為了他自己。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電視機裡,隨著音樂的結束,主持人端坐在螢幕前。

“各位觀眾朋友,這裡是每週質量報告,我是主持人小雨。作為小型拖拉機龍頭企業的昌和集團,狠抓質量關,對市場上的假冒產品不手軟……”

電視裡,是一個個庭審鏡頭。

盧昌華抱著盛潔,靠在沙發上,看著電視。

王瑤從廚房裡端出一碗湯來。

“把湯喝了,這是我剛學的。”

“跟咱媽學的?”

“可不嘛,燉著麻煩呢。”

王瑤接過孩子,盧昌華端起碗來,把湯喝了。

“對了,明天回家,你去不去?”

“我就不去了,年底決算了,忙。”

“行,我回去一趟。”

說起來,盧昌華回老家的次數越來越少了。

水庫北山也沒時間去看看。

如今,他怎麼也得去一趟。

第二天他剛到三分場,就被人圍住了。

現在的昌和集團太有名了。

作為昌和的大老闆,盧昌華回來,家鄉人都要跟他嘮幾句。

當初經常給他幹活的林師傅,拉著他說個沒完。

林師傅這兩年也承包了土地,年初的時候,他就購買了昌和28馬力的小型拖拉機。

一說起他買的拖拉機,林師傅就有說不完的話。

“好,好啊!你們這臺車做的真好,省油,有勁兒,我是老司機,能不知道啥好啥壞麼!”

“哦?那你說說。”

盧昌華掏出香菸來,散了一圈。

林師傅接過煙,含在嘴裡。

他就嘮叨起來。

“我原先的東方紅75,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可是有一點,太費油!”

他搬著手指頭算了起來。

“以前大幫哄的時候,油多點少點沒人關心。現在?沒人願意用東方紅了,臺班費太高了。”

“自從用上這28馬力的拖拉機,臺班費一半都不到,活也照樣幹完了,誰不用它啊?!”

“我自己都用它。”

“再有就是質量好,一年了,基本沒有什麼維修。這質量我得說句公道話,找不著這麼好的了。”

林師傅好頓誇。

李振國也來湊熱鬧。

“盧總啊,你們要是能生產100馬力的大拖拉機,咱們農場就有福氣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進口德特你們提供了的配件,現在還能堅持用。東方紅的老75也要淘汰了。現在802也不行了。1002也不便宜,質量也就一般。一年裡頭,維修的次數可不少啊!”

“李書記,大型拖拉機我們正在研製,相信以後會有的。”

李振國也就是這麼一說。

對他來說,拖拉機這玩意可不是“小四輪”,那科技含量是很高的。

盧昌華去水庫轉了一圈,看了看暖池。

老胡頭的拖拉機已經換成了28馬力的車型了。

見拖拉機停在值班室的院子裡,盧昌華笑呵呵的問道:“胡大爺,這車怎麼樣啊?”

“好使!”

老頭話不多。

“有什麼好的建議可以提。”

“呵呵,你們把這拖拉機做的,越來越像小汽車了。有時候,拖拉機太舒適也不是啥好事。”

“哦?為啥這麼說呢?”

“嗨,你想呀,太舒服了,坐在裡面都犯困,咋幹活啊?”

雖然老胡頭是在開玩笑,可還是引起了盧昌華的思考。

拖拉機上的很多功能使用率不高,有沒有必要這麼搞?

其實,減少不必要的功能,不僅可以降低成本,還能減少故障率。

想到這,盧昌華笑呵呵的跟老胡頭說道:“胡大爺,你的建議很好,我們回去以後,要好好研究研究。”

“啊?哎,哎。”

順嘴一說的老胡頭,也不知道自己說了啥。

見大老闆這麼說,也只能點著頭應著。

在分場轉了轉,他又去了北山。

重點是去看看狍子。

在山谷的棚子裡,趴臥著上百隻大小狍子。

二洪帶著他檢視了一圈。

盧昌華詢問了今年的收成,二洪磕磕絆絆的說了今年還行。

在北山農莊,28馬力的拖拉機有三臺。

盧昌華問道:“這車好使嗎?”

“還,還,還……”

“馬力有點小了吧?”

“嘿嘿,是小,小,小……”

“北山都是山地,馬力小了是沒辦法。”

盧昌華知道,這種小四輪拖拉機更適合在平原地區,在山地上使用就略顯動力不足了。

在北山吃了頓飯,他又去了場部。

大洪接待了他。

28馬力的拖拉機用作廠內短途運輸工具,很好用。

大洪指著院子裡的拖拉機說道:“一趟能拉三噸多,在廠裡倒短沒問題。重要的是省油。”

“嗯。”

場部這邊有好多人家都購買了這種車型,都是單幹的種糧大戶。

大車養不起,使用率也不高,這種小四輪就是他們喜歡的了。

“咱們這段時間打假,把名氣打出來了,很多人都指明要買咱們的車。”

眯縫眼樂呵呵的說道。

他爸老楊,終於自己承包了土地,開始單幹了。

年初的時候,就買了一輛小四輪。

眯縫眼還贊助了一部分呢。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