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逼捐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作為曙光院線在京都唯一的一家影院,由於曙光這個閃亮的金子招牌,曙光京都影院在京都的名氣非常的響亮,無論是影迷、媒體記者、電影圈人士,還是計程車司機、普通群眾幾乎都知道它的存在,再加上影院內舒適豪華的觀影條件,使得影院成為京都人觀影的首選影院,自開業以來,上座率始終居高不下。

而雖然是三月份才開業,但按照截止1月的票房情況來看,曙光京都影院成為京都今年電影票房最高的一座影院幾乎已經是十拿九穩的事了。

不過即便如此,1月1日這天的曙光京都影院依然顯得格外的熱鬧,大批的觀眾湧入到影院所在的商場廣場上。

“來了,歡呼吧!尖叫吧!讓我們歡迎第一位閃亮登場的演員,他是來自好萊塢的新時代動作巨星岩石強森。”

隨著主持人高喊的聲音,偌大的商業廣場上立刻響起了山呼海嘯的呼喊聲,“岩石”“岩石”“強森”“巨石”.......

而來自各大媒體的龐大記者隊伍也紛紛在第一時間舉起了手中的照相機對著那個從黑色的奔馳車下來,踏上紅毯的魁梧男人一陣猛拍。

岩石強森微笑著和紅毯兩邊的觀眾揮手,在走動的過程中,不時對著記者擺出威武的poss,在引得卡擦咔嚓連綿不絕的拍照的聲音的同時,也讓周圍的觀眾更加狂熱。

在他走到紅毯快結束的地方時,又來了一輛黑色的奔馳車,主持人的聲音也隨之響起。

“好了,第二位演員也來到了紅毯處,他是誰呢,接下來讓我們用最熱烈的掌聲有請出演了《洛奇》、《第一滴血》等一系列經典動作電影的超級動作巨星史泰龍先生。”

在主持人的話語落下後,黑色賓士的後車門豁然開啟,一個頂著濃密黑髮的腦袋首先探出車門,赫然是露出一臉酷酷表情的史泰龍,見到這一幕,現場頓時響起了絲毫不遜色剛才岩石強森出場的尖叫聲。

這裡是《颶風營救》在京都召開的新聞發佈會現場,由於林雨泉和史泰龍等人的非凡影響力,發佈會吸引了大量的林雨泉影迷、動作影迷以及媒體記者。

隨著一位位演員的陸續登場,整個發佈會現場記者手中照相機的閃光燈以及觀眾們熱情激昂的尖叫歡呼聲幾乎就沒有停止過,而掀起紅毯秀最高*潮的人也不會是別人。

“最後讓我們以最最熱烈的掌聲有請《颶風營救》的導演林雨泉。”

“轟”,當林雨泉一臉微笑的鑽出賓士時,宛如山崩地裂的聲音立刻出現了,“林雨泉”“林雨泉”“林雨泉”......彷彿有一股無形中的魔力讓所有人不約而同的齊聲呼喊著林雨泉的名字。

“哇,林的人氣實在太高了。”岩石強森羨慕嫉妒恨的看著這一切。

“那是當然,這裡可是林的大本營,林是這個國家最傑出的商業導演,是年紀輕輕就躋身第二身家的富豪.......”範.迪塞爾微笑道。

林雨泉揮著手,神色從容的走過紅毯,來到岩石強森、史泰龍等人身旁,而在一個多小時的和現場觀眾互動的活動後,便是採訪的環節了。

霎時間,來自各地各大媒體的近百位記者雙眼放光,猶如餓虎撲食一般的將林雨泉等人團團圍住,他們等這一天實在等的太久了,早在阿里巴巴公佈招股公告後,所有媒體記者便迫不及待的想採訪林雨泉,可惜當時林雨泉在紐西蘭拍戲,一直沒有機會,而在時隔一個多月後,迫切採訪林雨泉的情緒非但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消逝,反而猶如壓抑著的活火山,愈發的噴薄欲出。

林雨泉隨意的點了一位記者,被點中的記者騰地將話筒支到林雨泉面前,激動的說道:“您好,林導,我是《光明》日報的記者宋恩,我們都知道這幾個月來圍繞著您發生了許多大事件,其中最轟動的莫過於阿里巴巴在香港交易所成功上市讓您的財富劇增了,請問您在知道這一訊息時心情是怎樣的?”

“當然是高興唄,我想沒誰不會這樣了,事實上,儘管我當時因為拍戲沒有出現在香港交易所,但我卻透過連線現場的影片見證了阿里巴巴上市的那一刻,當看到開盤價0港元的時候,我便愉快的返回片場繼續電影拍攝了。”林雨泉輕鬆笑道。

“在首日大漲後,阿里巴巴的股票在第二天就出現了下跌,而這近一個月來,也絲毫沒有回升的現象,對此您是怎樣看待的?”那位記者追問道。

“這位記者朋友,我不是經濟學家,也不是股票分析員,所以我沒有辦法給到你專業的回答,我想說的是股票的漲跌涉及的因素非常多,比起股票市值的起伏,我更在意的是一個公司自身的發展情況,只要阿里巴巴能持續健康發展,股票一時的跌幅又有什麼關係呢?”林雨泉笑了笑:”好了,下一位記者朋友,這是《颶風營救》的新聞發佈會,我希望接下來大家的話題能集中在這部電影的身上。”

這次被林雨泉點到的是一名帶著眼鏡的中年人,中年人扶了扶眼鏡,不緊不慢的說道:“您好,林導,我是《商業週刊》的郭子羽,今年是福布斯中國富豪榜和胡潤富豪榜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一年,由於經濟兩位數的增長以及股市的紅火,不但出現了許多新上榜富豪,也讓富豪們的財富大幅度攀升,這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公司上市帶來的影響了,因為公司上市,大量的新興富豪的財富一舉超過了許多一輩子踏踏實實做實業的企業家,作為這一現象的代表人物,您是怎樣看待股市造富和做實業的?”

似乎來者不善啊,林雨泉目光一凝,面上表情卻絲毫未變:“這兩者並不衝突,不是嗎?其實我一直都非常佩服做實業的企業家,實業是國家的基礎,做實業可以興國,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業。另外我發現許多朋友似乎都只是簡單的將上市和造富聯絡起來,上市確實可以造富,但造富卻並非上市的全部,我們應該看到,企業上市基本上都是為了融資,利用上市的融資實現企業更近一步的發展,而上市的企業中絕大部分也都是做實業的。”

“但目前我們能看到的就是上市造富,這是最明顯的表現,而往往在上市後,就會有無數的股民被套牢,甚至傾家蕩產,所以現在有說法上市就是為了圈錢,苦的卻是無數人的民脂民膏被搜刮走,裝進了上市者和投資機構的口袋,對此,您是怎麼看待的?”中年人略顯激動的道。

“很抱歉,我是一位導演,不是經濟學家,對於這樣的社會現象,我沒法回答。”林雨泉微微笑道,跟著就準備叫下一個記者,不過中年人記者卻搶先追問了。

“那林導您是如何看待每年美國慈善捐獻數千億美元,大量富人投身其中,比如股神巴菲特去年宣佈捐獻85%的財產用於公益慈善事業,而國內的富豪卻對慈善表現的非常冷漠,一毛不拔的現象呢?據我所知,您之前同樣沒有什麼慈善行動,那麼作為今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第二位,擁有近600億龐大身家的您是否願意效仿巴菲特、比爾蓋茨的行為,身體力行投身慈善呢?”

林雨泉面色一冷,這位中年人記者果然是來者不善啊!

“這位記者朋友,既然你問了這個問題,那麼想必你在這方面做了許多功課,的確,在美國有大量的富豪投身慈善,可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一是美國社會性的慈善氛圍,二則是慈善有稅收上的政策,捐贈可以免稅,三則是高額的遺產稅,但這些都是國內不具備的。

再則據我所知,國內投身慈善的富豪有很多,並不是所有人都表現的非常冷漠,為什麼大家總是忽略他們呢?而且似乎很多人都將慈善的責任推給富豪,好像你是富豪你就必須做慈善,你不做慈善你為富不仁,這種觀念性的逼人捐款的綁架同樣是富豪們對慈善心灰意冷的原因,而且即便富豪們真的不做慈善,也不是個人的問題,那是整個社會的問題。

在我看來,慈善並非屬於誰和誰的責任,不是屬於富人們的專利,良好的慈善環境需要整個社會一起營造,慈善也並非必須捐1億,捐10億那才叫慈善,正是因為許多人這樣看,所以許多富豪不敢做慈善,也做不起慈善。

另外這位記者說我沒做慈善行動,從05年開始,我每年都有匿名捐款,基本上每年都在1000萬以上,而據我所知,每年匿名捐款的富豪實際上有很多,富豪們的捐贈佔到了每年國內捐贈的60%以上。並非做慈善必須高調的做才是做,同樣,也像我剛才說的,慈善並不是數目必須達到多少才叫慈善。

當然,明年我的捐贈額肯定會相比過去幾年有所變化,具體的,則暫時不便透露。”

“林導,您說的很對,但國內富豪們普遍缺乏與財富相匹配的社會責任感以及像比爾.蓋茨、巴菲特這樣的領軍人物太少或者根本沒有同樣是重要原因,福布斯中國富豪排行榜今年前67位身家過10億的富豪,歷年都沒有太大的慈善舉措。”中年記者道。

林雨泉冷冷的看了中年記者一眼,他最討厭的就是這種自詡正義的衛道士了,總是喜歡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對他人指手畫腳,根本不去瞭解實際情況,也總是喜歡用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其他人。

“那這位記者朋友覺得我們這些所謂的富豪應該拿多少身家來做慈善呢?是像比爾.蓋茨、巴菲特一樣捐出一半以上的身家,或者是乾脆裸捐呢?”

“對社會的責任感越強,捐贈自然會越多,美國的富豪就是這樣。”中年記者說道。

“為什麼總要用美國的情況來衡量中國呢?兩國的慈善環境有太多的不同了,兩國的經濟水平也有著明顯的差距,國內慈善捐贈不如美國涉及方方面面許多因素,不能簡單的歸結到富豪缺乏與財富匹配的社會責任感,還需要好的慈善環境引導以及社會制度的建設。另外只允許富人裸捐或者高額捐贈,這樣的觀念同樣是不對的,真正的慈善應該是發自內心的公益行為,而不是由捐贈的數目決定,動輒上千萬過億的捐贈,國內有多少人做得起,有公益心的同時量力而行同樣很重要。

就好比美國如今每年的慈善捐贈在000億美元以上,這樣的捐贈額度是只靠富豪捐贈能達得到的,國內今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上榜富豪所有的財富加起來也不過800億美元而已,這還是因為今年股市紅火和經濟兩位數的增長,去年這一數字不過是1100億美元,錢全部捐了也不夠,而一次性捐了也沒有明年,沒有以後了。

按照持續性原則,事實上,每位富豪捐自己十分之一的財富,也會對企業產生不可估計的影響,畢竟這一財富數字並不是富豪實際流動資金的數目。好吧,就算國內的富豪捐贈十分之一,這也就80億美元,剩下的至少700億美元呢?平均下來,每個國人一年要捐1600多人民幣,一個三口之家一年5000,一個五口之家每年8000,這根本是不現實的事情。

所以慈善的公益心,量力而行很重要,其實如果有好的慈善環境,在現有經濟的發展速度下,國內的慈善事業必然會越來越好。”

“啪啪啪。”聚集在場邊的影迷觀眾立刻鼓掌叫好。

只有一個人除外,那位中年記者繼續追問道:“那作為新科超級富豪,林導你的量力而行是準備投入多少呢?”

“暫時還沒有確切的數字,這需要仔細研究,好了,今天不是慈善討論會,這是《颶風營救》的新聞發佈會,好的,這位朋友。”林雨泉實在不耐煩和這位中年記者打交道了,對這樣的人他也沒什麼好說的。

“沒有確切數字,是根本沒想過吧,難道林導不覺得身為身家數百億的富豪只投入象徵性的幾百萬、幾千萬來做慈善是一件可恥的事情嗎?”不死心的中年記者激動的說道。

“正是因為你這樣想,所以才沒有富豪敢做慈善,不做慈善是為富不仁,做慈善晚了,或者慈善的捐贈沒到你所謂的高額捐贈標準就是偽善,匿名捐贈是不作為,高調捐贈是作秀,你說讓富豪怎麼做慈善。而且我先前就說了慈善不是富豪的專利,它應該是我們每個人都具有的一種公益心。另外這位記者朋友,你一直在問有關慈善的問題,請問你每年拿出收入的多少來做慈善?”林雨泉冷冷說道。

“呃,我的收入有限,當然沒有多餘的錢用作這方面了。”中年記者在一愣後,理直氣壯的說道。

“難道你連10元、0元也沒有嗎?其實你從來就沒想過自己做慈善,一個沒有慈善公益心的人開口閉口談慈善,口口聲聲要求別人必須做慈善,這真的是極為可笑的一件事情。《商業週刊》嗎?我算是領教了。”林雨泉絲毫不客氣的說道。

中年記者面色蒼白,所有人都用鄙視的目光看著他,包括一眾記者同行,這傢伙實在太可笑了,慈善本來就不是一項義務,別人林雨泉能捐贈已經是非常值得鼓勵的事了,這傢伙卻非要求別人必須捐多少,你這樣的搞法,誰以後還做慈善啊!

林雨泉卻看也沒看中年記者一眼,轉而看向剛才被他點名的一名穿著淺藍色羽絨服的女記者,微笑說道:“這位記者朋友,你可以提問了,希望你的問題能集中在《颶風營救》這部電影上,除了我以外,還有他們等著接受採訪呢!如果時間耽擱的太久,就會影響待會的活動了。”

“好的,林導,請問在《颶風營救》中,您的動作設計和之前的幾部電影有什麼不同?”

除了《商業週刊》那位中年記者鬧出的不愉快外,整個採訪都在皆大歡喜的氛圍中進行中,而在採訪後則是“巨星陪你看電影”的環節了,林雨泉八人將會分成4組,分別在4個影廳中和抽中門票的影迷一起觀看《霍元甲》這部林雨泉成名的影片,影片的最後還有超長版的《颶風營救》片花。

結束宣傳活動後,林雨泉晚上舉行了盛大的晚宴,除了曙光電影的眾位管理層作為電影內地發行商出席外,目前正在京都的一眾朋友和雨泉family在京都的藝人也都出席了,能夠和一群來自好萊塢的明星打交道,對身為演員的眾人而言,這也算是一難得的機會。

“這位是劉曄,目前國內最出色的青年男演員、這位是高媛媛,我們國內公認的美女演員、這位是蔣晴晴,是當紅的一線女演員,她的氣質和容貌同樣是國民公認的.......”林雨泉依次把眾人介紹給岩石強森等人,沒來的人並不多,寧皓的《無人區》歷經修改後,拿到5000萬的預算,拉著黃勃、徐爭、周訊到大西北去拍攝了,周海眉平時在香港,在加入雨泉family後,今年她在曙光電影的幾部電視劇中都有出演。

當林雨泉介紹到劉一菲和劉施施的時候,克里斯汀.斯圖爾特頓時眼前一亮,其後更是非常熱情的和兩人打招呼,當然主要還是劉一菲,因為劉施施的英語其實並不是那麼好。

“你好,劉一菲小姐,很高興見到你,你本人真的很漂亮,上次你來劇組攝影棚的時候,我在拍攝另外一部電影,所以沒在.......喔,你的英語不錯.....原來在美國生活過一段時間呀,難怪了......”

在稍後眾人閒聊的時候,那位《商業週刊》的中年記者連連質問林雨泉的慈善問題也成為了大家口中的熱門話題。

“太可惡了,他自己連一毛錢都捨不得捐贈,還好意思說別人不捐贈,怪別人捐的少,雨泉哥每年匿名的捐款比他掙一輩子都多。”劉一菲氣呼呼的說道。

“這種人還真不少,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有強烈的仇富心理,整天老想著劫富濟貧。”王洛丹道。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嗯,其實咱們國內做慈善的富豪也不少,只是在某些人的引導下,大家不經意的忽略了他們,一直把目光對準那些沒有做慈善的富豪,這根本不公平,而且,很多人也總是用有色眼鏡看待那些在做慈善的富豪,也難怪很多其實原本想做慈善的富豪最終沒有慈善熱情。”

.......

“老闆,你的意思是要建立一個私人慈善基金,這可並不容易,國內在這方面根本沒有相關的扶持政策。”丁值略顯詫異的看向林雨泉。

“這也是沒辦法為之的事情,因為在我的慈善計劃中,不但是我個人捐款,我會把各家公司都納入進來,所以最終的捐贈額肯定比較龐大,我可不放心將這樣龐大的一筆錢交給國內那些連起碼的財務透明都辦不到的慈善機構。”林雨泉無奈的說道,他這幾年一直在往紅十字協會捐款,但這些錢用到什麼地方去了,他完全不清楚。

“國內的慈善機構在這方面確實缺少公信力。”丁值點點頭,有關慈善*腐敗的報道,在國內實在太多了,這頭捐贈人捐了錢,那頭就變成了某些人的豪車別墅,如何不令捐贈人心寒。

“你儘快辦理好相關的手續吧,這次我們的動作一定要快,力度也一定要大,雖然我今天接受採訪時的言論,肯定能得到大部分人的支援,但這個世界上總有那麼一小撮自詡正義的人,屆時,他們肯定會站在道德的高度批判我,雖然我並不在意,但讓他們鬧起來也夠麻煩的。而且我本來就一直在做慈善,只是這次由暗轉明,力度更大而已。”林雨泉沉聲說道。

“好的,老闆,那我們的慈善專案是哪方面呢,教育、基礎建設、扶貧、醫療還是什麼?”丁值定定的看著他。

“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這方面其實我在很早以前就在琢磨了,與其簡單的捐款,不如在教育方面進行慈善投入,我打算一方面支援邊緣山區中小學的建設,另一方面集中全力興建一所可以真正教授人們各種技術的技術培養學校。”

“技術培養學校。”丁值臉上有些不解。

“是的,如果只是捐款扶貧,再多的投入,也不能解決根本性問題。人為什麼貧困,其實很大程度上是許多人缺乏強而有力的謀生手段,而我想做的就是讓那些有需要的人透過掌握技術本領,從而擁有改變貧困命運的能力。雖然相比起其它的慈善專案,這根本不是一朝一夕能實現的,但我確實想這麼做,我還年輕,有的是時間去做。”生長在教師家庭,在耳濡目染下,林雨泉對此最深有感觸,而且在這方面,他也已經有了非常合適的人選。(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