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一章 國師三國(三四)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呂布聞言神色一動。

李肅見他動心了,繼續言道:“賢弟應該知道丁建陽不過萬餘兵馬,今日不過仗著賢弟之勇勝了一陣,董卓擁兵二十萬,丁建陽早晚必被其敗。賢弟何必……隨其喪命呢?”

呂布躊躇再三,言道:“兄長之言,甚有道理……自古成王敗寇。不過雖然某欲從董公,怎奈毫無門路哇。”

李肅見時機已經成熟,趕忙取金珠、玉帶列於呂布前。

呂布大驚道:“兄長為何有如此多的寶物?”

李肅對呂布使個眼色。

呂布會意,叱退左右。

李肅直言相告道:“此是董公久慕賢弟你大名,特令我將此奉獻與賢弟。那匹赤兔馬也是董公所贈也。”

呂布聞言神情一震:“不想董公竟如此厚愛與某,這讓某何以報之?”

李肅繼續引誘呂布道:“如我之不才,尚為虎賁中郎將;以公之曠世之才,若到了董公那裡,一定貴不可言吶。”

呂布愈發心動道:“唉……只恨我呂布寸功未立,無有進見之禮呀。”

李肅聞言笑道:“賢弟,功只在你翻手之間吶,就看賢弟你肯不肯為之了。”

“哦?不知兄長所說之功在何處?”

李肅雙眼微眯,“董公現在最想除掉的是誰?”

呂布登時醒悟過來,沈吟良久,才道:“我欲殺丁原,引軍歸董卓,何如?”

李肅笑道:“賢弟若能如此,真莫大之功也!但事不宜遲,在於速決。”

於是布與肅約於明日來降,肅別去。

當夜二更時分,呂布提刀直入丁原帳中。時丁原正在秉燭觀書,見呂布進來,便問道:“吾兒來此有何事?”

呂布目露兇狠道:“我乃堂堂大丈夫,安肯為汝之義子!”

丁原大驚,“奉先何故變心?”

呂布不答,向前一刀就砍下丁原首級,大呼左右道:“丁原不仁,吾已殺之。肯從吾者在此,不從者自去!”

軍士見狀散其大半。

次日,呂布持丁原首級,往見李肅。李肅遂引呂布去見董卓。董卓大喜,置酒相待。

從這就可以看出董卓的確是有一分禮賢下士的態度,他竟然先下拜曰:“卓今得將軍,如旱苗之得甘雨也。”

呂布見狀趕忙回禮,“布輕賤之輩,安敢受公之大禮?公若不棄,布願拜公為義父。”

董卓聞言大喜若望,以金甲錦袍賜與呂布,眾人暢飲而散。

次日,百官才知到丁原已死,彼此相顧失色,這才知道當日高軻在帳前為何沉默不言,並且喟嘆曰:“呂布勇武固然是勇武,但是其人品卻不敢稱道。”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董卓自此威勢越大,自領前將軍,封弟董旻為左將軍、鄠侯,封呂布為騎都尉、中郎將、都亭侯。

李儒唯恐事情還有變故,便勸董卓早定廢立之計。於是董卓於省中設宴,會集公卿,令呂布率領甲士千餘,侍衛左右。

是日,太傅袁隗與百官皆到。酒行數巡,董卓手按劍柄,目露威脅道:“諸位,今皇帝闇弱無能,不可以奉宗廟;我將效法伊尹、霍光之故事,廢帝為弘農王,立陳留王為帝。如有不從者……斬!”

群臣聞此皆惶惶不敢應對。

中軍校尉袁紹前番見董卓不敢殺盧植,便認定董卓現在雖然勢大,但顧忌天下各路諸侯,是以底氣不足,當即挺身而出道:“當今朝廷未定,召爾等入京,是為扶助天子,安定庶民。而你……卻幾次三番,妄議廢嫡長而立庶子。豈不是蓄意謀反嗎?”

眾人見狀皆大驚,均不知‘前些時日丁建陽等人在’時,袁紹對董卓依舊保持了幾分客氣。如今丁建陽等人已經亡故,何以反倒變得如此之硬氣?

董卓聞言大怒道:“天下事在我!我今為之,誰敢不從!汝視我之劍不利否?”

袁紹亦拔劍曰:“汝劍利,吾劍未嘗不利!”

兩個遂在筵上對敵而視……就這就可以看出,董卓雖然現在得了呂布以後驕狂自大,存了‘殺雞儆猴’的念頭,但是這個‘殺雞儆猴’也得分人,對於袁紹他卻有些不敢……主要是因為袁紹的名頭太大了,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滿天下,他若殺袁紹,顧忌明顯比‘殺其他大臣’多得多。

李儒趕忙出來制止道:“哎……事還未定,不可妄殺啊。”

袁紹怒哼了一聲,手提寶劍,辭別百官而出,懸節東門,出城去了。

董卓見袁紹離去,便對太傅袁隗道:“你侄子無禮,我看在你的面上,姑且饒恕之。廢立之事你看如何?”

袁隗不得已說道:“董公所見甚是也。”

董卓大喝道:“若再有阻我大議者,以軍法從事!”

群臣震恐,均說但聽尊命。

如此廢立之事總算定下來了。宴罷,董卓回到府中,偷偷問侍中周毖、校尉伍瓊道:“你們覺得袁紹此去會如何?”他之所以問此二人,是因為素知這二人與袁紹有過來往,知其性情。

周毖說道:“袁紹忿忿而去,若購之急,此去勢必是為兵變。且袁氏樹恩四世,門生故吏遍於天下;倘若他收攏豪傑聚徒鬧事,恐怕會是董公一大敵,我看山東之地離京甚遠,而且並非董公所有。不如寬恕袁紹,拜他為一郡守,則袁紹喜於免罪,有一安身立命之所,必無患矣。”

伍瓊見狀也言道:“袁紹好謀無斷,不足為慮;不過若是加之一郡守,或可收攏民心。”

董卓聞言便聽從了此二人,即日差人拜袁紹為渤海太守。

九月朔,董卓請帝升嘉德殿,大會文武。

董卓拔劍在手,對眾人道:“天子闇弱無能,不足以君天下。今有策文一道,在眾人面前宣讀。”隨即命李儒讀策文。

李儒大聲讀曰:“孝靈皇帝,早棄臣民;皇帝承嗣,海內側望。而帝天資輕佻,威儀不恪,居喪慢惰:否德既彰,有忝大位。皇太后教無母儀,統政荒亂。永樂太后暴崩,眾論惑焉。三綱之道,天地之紀,毋乃有闕?”

……(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