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要開始種田了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拜別袁紹之後,袁熙便懷揣著揚州牧的任命詔書,帶著自己的麾下文武,離開了洛陽這個是非之地。

……

三個月後。

揚州,九江郡,壽春。

州牧府邸,議事大廳。

袁熙高坐在正中央的主座上,看著左右兩排文武官員,神色威嚴。

只見到,左手起分別是謀臣荀彧、荀攸、賈詡、郭嘉、李嚴、王異。

右手邊,則分別是趙雲、黃忠、劉備、關羽、張飛、典韋、許諸、魏延、周泰。

這個文武班底,簡直豪華到了極點。

每一次袁熙看到,心中都會異常滿足,尤其是這些後世響噹噹的英雄豪傑,一個個跪倒在地對自己行禮的時候,袁熙心中都會湧起極大的虛榮。

“荀彧,你先說一下今天的主要議事內容。”袁熙看向荀彧。

如今的荀彧,官至揚州別架,乃是標準的揚州二把手,相當於是一個小國家的總裡。

聽到袁熙的命令,荀彧起身道:“今日主要討論的,是這個月湧入境內的幾十萬流民,如何安置處理。”

聽到這個話題,廳內議論紛紛。

原來,袁熙來到揚州之後,直接在首府壽春廣招流民百姓,大搞基礎設施建設。

在袁熙眼裡,壽春水陸交通便利,距離中原非常近,進可攻退可守,是一處非常重要的軍事要地,很適合當自己的大本營。

但問題是,揚州經歷了黃巾之亂的摧殘,至今沒有恢復元氣。壽春城也破敗不堪,亟待修繕。

修城,就要花錢。

換成別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恐怕是無計可施。

但袁熙何許人也?

身為天下第一富豪,莫說是修個城池,即便是修個萬里長城,也綽綽有餘。

因此,袁熙來到壽春的第一件事,便是大手一揮兒,同時進行了築城、修路、開渠、墾田在內的一系列基建工程。

規模如此浩大的基礎設施建設,立刻吸引了四面八方、不計其數的年輕勞動力前來工作。

其中也出現了數量眾多的流民,他們從外地跨州連郡、扶老攜幼而來,並且都表示只要給一口飯吃,什麼都願意做。

對此,袁熙大手一揮兒,盡數收留,管吃管住、工資照給。

那些飢寒交迫的流民,什麼時候見過袁熙這種闊綽的大財主?

一時間,一傳十、十傳百,短短三個月之內,揚州居然將附近豫州、徐州、司隸、荊州的上百萬流民,全部吸引了過來。

小小的壽春,一下子就成了全天下最繁華熱鬧的地方。

對於這個現象,魏延、李嚴、王異都提出了擔憂。

“主公,流民太多了!萬一糧食不夠吃,會激起民變的。屆時,僅憑我們揚州境內的幾萬軍隊,根本無法鎮壓!”

“是啊,主公。築城、修路的工作,讓靠譜的本地工匠去做就行了。至於那些流民,良莠不齊、毫無紀律、效率低下,僱傭他們完全是浪費錢糧。”

“公子,咱們這三個月的財政支出,已經越來越高了。若再持續下去,恐怕難以為繼。”

對於這三人的意見,袁熙只是大手一揮兒,完全是一副紈絝少爺的敗家模樣。

“韓信帶兵,多多益善。我袁熙治下,也是人越多越好!傳我的命令,來多少人,要多少人,管吃住、包分配、給工作!”

對於袁熙的這番話,大廳裡登時響起了一片議論聲。

絕大部分,都持反對意見,臉上全都是擔憂之色。

當然,也有贊同的人。

其中就有袁熙的首席智囊——荀彧。

“主公所言甚是。”

荀彧微笑道:“當今亂世,人口非常重要。有了足夠的人口,才能產生更多的稅賦,生產更多的糧食。我認為,還應該加大力度,吸引外地百姓前來。”

荀攸點頭:“我叔叔說得對。”

荀彧和荀攸是叔侄關係,荀攸的年齡比荀彧大一些。平日裡,只要荀彧發言,荀攸這個侄子都會無條件贊同。

隨著這兩人的表態,第三個人也站了起來。

只見到,最近一直沉湎於酒色,經常熬夜、眼圈發黑的郭嘉,此時也開了口。

“主公想要平定天下、拯救亂世,就少不了百姓的支援。如今,正是您光施仁義、獲得民心的好機會。唯一需要顧慮的是,糧食萬一不夠吃了,應該怎麼辦。”

聽到這話,在場眾人全都沉默了。

是啊,如今這個亂世,天災人禍、此起彼伏,各州各郡就沒有不缺糧的。

小小的壽春,已經擁擠了一百多萬人,人吃馬嚼的,城裡那點存量馬上就要見底。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屆時,怎麼辦呢?

袁熙也皺起了眉毛,似乎他沒想到,自己穿越之後遇到的第一件難事,居然跟糧食有關。

剛開墾的農田,最快收穫也要等三個月。袁熙雖然有錢,但附近州郡的糧食都快買光了,如之奈何?

看來,要開始種田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