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交州二雄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諸葛亮拿下望海城後,並不停歇,留下五千人馬守城,領大軍直撲龍編城外。

龍編城只有五百守軍,因為大軍都被調往了前線。

不得已下,孫權到交州後第一次與士燮同心協力,將手中的本錢全部派上了城牆。

即便這樣,孫權與士燮的聯軍也不足萬人,僅八千餘。

可遠到而來的諸葛亮卻並沒有急著攻城拔寨,而是將龍編城團團圍住,並放出訊息要約談孫權、士燮二人。

孫權想出去,他知道劉琦一定會看在父親和兄長的面子上不會過度的為難他。無非便是個降罷了!從兵敗柴桑,降於劉備的那天開始,他便猶如喪家之犬,沒了尊顏。身邊曾經宣誓效忠的能臣猛將們個個為了自己的前程和家族的利益而轉投他處,包括他的舅舅吳景一族。

劉備將他安排在這偏遠的交州,無非是他自己沒空打理,又怕士燮有異心,讓自己來鋏制士燮罷了。交州刺史?又沒有實權,不過是劉備的守戶之犬一隻。怎麼看都還不如投向劉琦呢!至少自己可以帶著家人離開這炎熱潮溼的地方,回到家鄉。也能讓不離不棄地跟隨自己的韓當和淩統有個好的前程。

但是士燮不敢。

不論是如日中天的劉琦,還是曹操劉備,甚至是當年的孫策孫權,都不是他所能撼動的。同是諸侯,也有強弱主次之分。無疑,他就是那個弱的層次的。士燮本名士,這才剛降了劉備,劉琦又打上門來了。再降,面子上有些掛不住呀。按著士族大家的心裡,他本來是更看好劉備的。

因為士燮才是交州最大的士族。

如果降了劉琦,他自己以及整個家族的利益將會受到非常大的影響。他是真不想降的!

可是,那也守不住呀!

劉備都擋不住的兵鋒,他區區一個交州土豪怎麼可能擋得住?

士燮很糾結!

於是,對於孫權的提議出城與諸葛亮談判的事,他很猶豫。他甚至怕出了城,便回不來了。

這讓孫權也很無奈。

雖然他可能直接率領自己的親衛降了諸葛亮,大開城門迎漢軍入城。但是,得不到士燮的效忠的交州是不完美的。因為以士燮對交州的影響,接下來收復平定交州的其他郡縣還要廢去許多時間的。

士家七兄弟,分佈在交州的各個郡縣,雖說算不得有多大的勢力,但手上總是有一些人手的。真要把他們逼到入林為匪也不是什麼好事。

最後二人達成一致,讓諸葛亮入城來談。

對於孫權來說,諸葛等於他擺脫降臣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歸了劉琦,怎麼也是迴歸漢庭,再不濟也是繼承祖業,為大漢謀福。他需要瞭解這個後起的年輕統帥是否真的有那個魄力來平定一方亂壤,能否為他和他的家人爭取到自己想要的結果。談,總比被打降來得好一些。

對於士燮來了,讓諸葛帶一二百親衛入城,總比自己出城安全的多。他不在乎他效忠的是劉琦還是劉備,他只想保證自己的利益而已。甚至有一瞬間,他還有過一絲擒拿諸葛亮以退漢兵的念想。不過很快便被他自己否定。

二人約定後,孫權親自手信一封,令人傳到城外漢營。

信中言真詞切,說明自己的歸漢之心,也說了些士燮的顧慮,且再三保證,只要諸葛亮進城,他孫權願達上身家性命以保諸葛安全。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諸葛亮收閱後,微微一笑,便令人安排入城。

關平卻急忙阻攔:“都督,我軍兵強馬壯,氣勢如虹,若開戰,一日便可下此城。都督何必要以身犯險呢?”

諸葛亮:“城中之人雖有盛名,卻無膽傷我,何險之有?”

關平:“都督,你是大軍統帥,容不得半點差池。”

諸葛亮:“諾,我不是還選了二百親衛隨行嘛!”

關平:“屬下還是不放心,要不都督讓我去與他們談吧?”

“哦哈哈……”諸葛亮能感受到關平對自己的關心:“坦之啊,你知道怎麼說服孫權、士燮二人棄備而降漢麼?”

“這個……”

諸葛亮拍了拍關平的肩膀:“好了,好了,別糾結了,你若不放心,便隨我同去。”

“可是,都督……”

“好了好了,風餐雨宿了這麼久,今夜與我同去城中赴宴。”

……

當天晚上,諸葛亮帶著關平和兩百親衛便大搖大擺地進了龍編城。不知道的人完全看不出這是劍拔弩張的交戰雙方,反倒象是來訪的朋友進城與老友相聚。

孫權在刺史府設宴,款待諸葛亮,士燮作陪。

宴會其實只是個形式,大概是中國人從古到今都有在酒桌上談事情的習慣吧。

也不知道喝了多少酒,說了多少無關緊要的廢話,才談到正題。

“不知道諸葛都督約見我等所為有何指示?”還是士燮憋不住。

因為接下來的談話將會改變他和他的家族,以及整個交州的命運。

“亮奉陛下旨意,前來對二位交州的掌權者,放棄對東吳劉備的依付,帶領交州七郡迴歸大漢。”諸葛其實也沒吃多少,喝多少。

他是來受降的。

是的,他很自信,不論是對漢軍的軍威,還是對自己的口才。

他就是進城來接受孫權、士燮歸降的。

“陛下?你是指……”士燮心裡其實很不樂意接受劉琦已然替代先皇,榮登九五。他甚至不願意相信劉協真的被曹操謀殺了。

而且,他只要認同了劉琦是漢帝,那他這個漢臣就不得不尊。否則就是叛亂的反賊。以前在劉備的淫威下,沒辦法。反正就是走一步看一步,如果到最後還是劉琦得了天下,獻上一們降表便好了。

但是,現在人家都兵臨城下了,也裝不下去了呀。

“士君,你是當世名士,深明春秋大意,天下大亂,國之不幸。天子受辱,我主起於亂世,扶大廈之將傾;先皇遇難,陛下承祖業皇命,應天下百姓之呼應,擔世人所不能擔之任。事實已成,士君不必在此事上糾結矣。”諸葛亮的話讓士燮無從反駁。

認不認這都已經成了事實。大漢還是那個大漢,不論西漢、東漢還是新漢,它都是漢。不論劉協有沒有死,劉琦登基稱帝都已是事實。他們都是正統的皇室後裔,高祖劉邦之後。來路都比劉備這個稱吳王的人要正得多。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