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軍機處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趁著高興,在荀的安排下,劉琦折吉日納娶祝融。長安城中一片喜慶。

新漢開元二年(204年)初,劉琦下令在三公九卿外另設軍機處。太常荀任軍機大臣,軍機處成員由賈詡、田豐、步騭、蒯良、呂布等智謀超群或軍事泰斗組成。全面監控天下軍隊及各地戰事。劉琦常常參與其中。

軍權集權制。

軍機處只有參謀軍事,商討戰略的權利,卻無下達命令,調動兵力的權利。

但整個事情看上去卻又不那麼獨裁專制。

其實只不過是劉琦知道一人智短的道理罷了。軍機處包含了情報、後勤、裝備等部門的主管,又囊括了劉琦手下最頂尖的知囊團隊。劉琦想要的是儘可能的掌握天下兵事,盡量避免將在外逐漸坐大,而造成功高震主的局面。不是每個人都能看透,願意輕易的放下手中的權力的。

這大概也是大多數開國之主會被歷史所詬病的原因吧。但哪個皇帝願意在天下大定後還兵權外落呢?

劉琦以前靠著一腔熱血和兄弟情誼在這亂世中拼搏,不會去想這些問題。但現在各路大軍全方位報捷,天下大定指日可待。他必須考慮如何安排一起打天下的這幫兄弟了。卸磨殺驢的事劉琦是做不出來,但戰後的部隊劃分、人員調動、邊境駐防等事務必須儘早安排。

軍機處成立後,劉琦就親自到場,關起門來跟荀、賈詡、田豐、步騭、蒯良、呂布幾人推心置腹地聊了聊心裡的想法。都是聰明人,當然能理解劉琦的顧慮和擔憂。

易位而思,劉琦現在已高居九五之尊,高坐廟堂之顛,每次與眾人相見除了朝堂便是未央宮中的議事大廳。被召見或謹見都是為了談正事,至於談心訴苦啥的對劉琦來說已經是一種奢望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但是劉琦知道打江山易,守江山難。如何讓天下一統之後,手中的能臣猛將能夠繼續發揮才能,讓大漢天下強盛不衰才是他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朝堂上,君臣始終有不可接近的距離,這是天地君親師的儒家思想根深地固扎下的影響,短時間很難改變。但大漢傳承四百年中存在的弊端和缺陷卻必須改變,比如士族、外戚、宦官爭權奪利的隱患,比如封疆大吏擁兵自重的隱患……

軍機處,名義上是總參軍事的地方,但這時候權利卻更加的大。因為這裡包含了劉琦最信任的一群人,也是最有才能的一群人,他們才是大漢王權的根基所在。

這不是劉琦想把手中的麻煩推出去,而是把他心中的顧慮說出來,進而拉近與辦事實的根基重臣間的距離。劉琦用行動向眾人證明,自己雖然已經位居九五,手握無上致高的權力,但他依然是那個為大漢江山而嘔心瀝血,為天下百姓而鞠躬盡瘁的劉琦。

士為知己者死!

不得不說劉琦設立軍機處這一行為還是收到了非常不錯的結果的,包括早已不問政事的呂布都放開了心結全心地投入到軍事討論中了。

二月,冰雪開始融化的時候,北方再次傳來捷報。

太史慈、法正、徐晃軍團於年前平推了九州三十六國,連同邪瑪臺國和狗奴國一起剿滅。邪瑪臺國女王卑彌呼滅國自焚,狗奴國國主神武也沒能開起東征的神話,被徐晃的戰斧劈成了兩半。整個島群受到了遠征軍團的屠戮,屍橫遍野,血流成河。除了收俘了一部分無知的山野村女為傷殘解甲的士兵為妻外,倭島本島、四國島、九州島原居民盡數伏誅。

又一個民族就此滅絕。

大軍暫留九州島等待進一步指示。

真的是兵強馬壯啊!

那個擺上軍機處的巨大沙盤上,已經插滿了紅色的小旗。而太史慈軍團的遠征勝利,讓劉琦手中的可用兵馬又多了一路。

劉琦當即召見良臣張既,任命他為幽州刺吏,即日起程,到幽州赴任。並令其帶去聖旨,調公孫康經韓郡渡海前往東瀛,將太史慈軍團打下來的地盤設定瀛州。公孫康任州刺史,接手瀛州的建設工作。令太史慈軍團跨海返回錦城海軍基地,補給調備軍隊,讓遠征的損耗得到補充,保持軍隊的完整性。

接下來這三萬海軍和一萬先驅營將士將會以奇兵的形式出現在中原戰場,給敵人以致命一擊。

經過幾番商議,劉琦著軍機處擬定最高軍事命令下達至各戰區。

著關羽軍團分兵兩路,關羽率第一軍團出幽州收復中山、河間、常山、安平、鉅鹿等地。

張遼從關羽軍團中分兵十萬,攻渤海郡,然後直達青州平原郡,進而攻伐青州。

高順軍團守住魏郡的同時,奪取趙國、清河國。

然後三路大軍齊聚河水之北,全面施壓兗州、青州。

趙雲軍團繼續向偽都許昌施壓,爭取正面擊破曹操主力。

南方周瑜軍團、黃忠軍團、甘寧軍團水陸並進,兵進丹陽郡,尋劉備主力決戰。

令諸葛亮軍團出兵交州,儘量迫降孫權,然後沿海岸線北上收取會稽郡。

最後,令已從西域返回長安的張燕的黑山軍、文聘的荊州軍到灞橋集結,再從關中、荊州、河東等地徵兵數萬,集大軍十萬,劉琦要御駕親征。大軍擬定路線為東出函谷關,劍指雒陽。

皇帝親征,天子統戰,不是因為朝中已無統兵之將,也不是為了給自己的政治生涯憑添一抹色彩。而是劉琦為了親眼見證最終的勝利和親手了結英雄曹操、劉備的爭霸人生。

荀、田豐、步騭、蒯良、呂布等人留守長安,同三公九卿一起輔佐太子劉錚參理朝政。

劉錚雖然才七歲,但生在帝王家就註定會失去很多童年的快樂,過早地接觸政治。雖然他並不能決策什麼,但早點參與,總是好事。有田豐、荀這麼好的兩位老師在,還有太上皇劉表坐鎮,親外公蔡邕教導,早早的培養也是好事。

留下荀是為了讓軍機處能夠正常執行,田豐的治政能力不用懷疑,但畢竟年紀大了,精力有限。現在可不是一個小小的幷州讓他去打理,而是整個大漢天下。很多事,有王佐之才荀的果決與幹練相助,會辦得更輕鬆一些。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