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南中之亂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南中,其實是很大一塊地方。

益州南部有很大一部分地區是大山叢林。

南蠻就生活在這茫茫的叢山峻嶺之中。但是,他們的存在還處於部落、山寨狀態。

靠山吃山,南蠻多以山中打獵為生。人口本就不多,還分佈在益南茫茫的大山之中。各部落獨自存在,各自為王。

想要輕易地煽動他們一起造反,其實很不容易。

司馬懿不是傻子,他不會傻到輕易地往山裡鑽,自己去說服蠻人造反。他絕對相信自己沒那個魅力。

可是,山高皇帝遠啊!

益州雖說已經劃歸劉琦所有,但是南蠻從來都沒有真正歸心過。徐庶當年大軍壓境,強行收復益南各郡。威名遠播,各地官府紛紛獻城投降。南蠻各族為避鋒芒,紛紛遠離城池,遁入深山。

一年前,劉琦為了與曹操、劉備開戰,將徐庶大軍北調西涼,南方各族又蠢蠢欲動,向富饒的城池靠近。

司馬懿從交州進入柯郡。他沒有急著西進去,而是直奔郡治尋太守朱褒而去。

朱褒,柯大族朱氏優秀子弟,素有異志。當年劉琦入川,朱褒審時度勢,勸朱家舉全族之力支援徐庶南征。因平叛有功被舉為柯長史,任上頗有作為,後原柯太守北調,保其為守。

這個人物不簡單,徐庶哪裡知道他大軍一到便不見蹤跡的南蠻叛軍其實是朱褒暗地裡通風報信給勸進山的?

別以為南蠻能人異士多,南蠻便有多強的戰鬥力。出了那片山林,尚處於刀耕火種、捕獵為生的南蠻軍隊,根本不敢與朝庭軍隊為敵。

朱褒這麼做,確實讓徐庶大軍南下時很快便取得了收復城池、穩定民心的效果。但另一方面,卻也讓南蠻儲存了實力。而他自己則兩頭討好,兩邊得利。

這讓他在柯的政治生涯一帆風順。

但是人性是貪婪的!有利益便有慾望!

一郡之守不是他的目標,即然做官,誰不想越做越大?

然而諸葛亮並沒有那麼快提拔大,舉薦他。

其實他本來已經做得很好了,只是畫蛇添足地在每一次月報時都給諸葛亮送上禮物。

如果諸葛亮是一個貪官,他肯定已然被上調。如果諸葛亮兩袖清風,那他便想別的辦法。可惜的是,幾年下來,他送的禮諸葛亮也沒見退,卻也不見諸葛亮對他有什麼表示。他完全搞不懂諸葛亮的意圖。

朱褒已然算得上是一個投機高手了。可惜,他的上司諸葛亮對人性的把握遠勝於他。

縱然朱褒年年政績評比都在各郡前列,卻並不見諸葛亮對他有多大的看重與提攜。

諸葛亮知道朱褒有問題,但卻沒有證據。他送來的東西沒退,只不過是為了穩住他罷了。沒有合適的人選之前,他不會輕易更換郡守人選。畢竟朱褒在柯深得民心,工作幹的還不錯。諸葛亮只要時不時地送去一些鼓勵便能繼續吊著他為國效命。

就算是這樣,朱褒也沒有想過要造反,他只過再動其他心思以求高而已。他才三十出頭,機會還多著呢。

人,很多時候不是不想變。而是利益的誘惑不夠罷了!

如果說諸葛亮的手段是抑制人膨脹的慾望,那麼,司馬懿就是無限放大人的慾望,從而加以利用。

司馬懿人還未踏入益州,便已派人打探訊息,摸清了益南各郡的情況。

所以他一到柯,便直接尋到了朱褒府上。

高官,厚祿,封侯,賜爵,金錢,權利,女人……

總有一款適合你!只要你有慾望。

一個偏遠山郡的太守哪裡比得過對皇城的嚮往?貴為一路諸侯的馬騰都能被曹操一紙詔書誆到許昌,何況他區區朱褒?

比心機,怎能玩過司馬懿?

朱褒反了!

他不但反了,還配合司馬懿策反了許多人。

越郡守高定,益州郡南蠻首領孟獲更是兩個舉足輕重的人物。

柯郡、越郡、益州郡、建寧郡四郡同時舉兵造反。

南中大亂。

訊息傳到成都,諸葛亮一面向長安彙報,一面緊急召集人手,調兵遣將,準備南征。

益州其實還有許多將領:嚴顏、李嚴、吳懿、泠苞……

但諸葛亮更喜歡用年輕將領,也許是正史中諸葛亮對年輕一代的培養不夠導致蜀漢政權後期人才凋零,青黃不接。但因劉琦而改變了宿命的他反而更注重對年輕人的使用。

也許是因為他自己本就很年輕。

費作為他的副手,被他留在了成都,替他坐鎮。顏嚴留守!

諸葛亮親自統兵,點兵五萬南下。關平、李嚴為帳前大將,沙摩柯、楊朋及五溪飛虎營為先鋒。泠苞、張殷等將相隨,調李恢隨軍打理大軍補給。

這個張殷,便是諸葛亮到益州後繼關平後提拔的又一個年輕將領。

他是蜀中名將張任的兒子,武藝超群,又熟讀經綸。

當年劉璋投降,張任留下家小在成都,隻身以家將的身份隨劉璋去了長安。

劉琦怎會放著這麼一個人才不用,任其為一家將?

等劉璋慢慢熟悉了長安的生活,接受了劉琦的冶世理驗後,便再次到劉璋府上請張任為將。

時間長了,張任當年的忠心在劉璋的引導下變成了對大漢的忠心。

想開了,便坦然了。

大戰一開,便被劉琦調到幷州高順手下為將去了。

也許是劉琦的入川並不象歷史中張任與劉備結下難解的仇恨,所以張任的一家結局完全不同於歷史。

所以,他留在成都的優秀的兒子便漸漸脫穎而出,並受到諸葛亮的重用。

當然,這跟諸葛亮自己本身的年輕也有不少關係。

他知道劉琦把他留在成都並委以重任是為了鍛鍊他,一開始師兄徐庶的大軍在益州,他做任何事都有底氣,也敢憑著年輕人的闖勁放手施為。

但是益州這麼多年遠離中原戰場,發展得還是相對比較繁華的。搬遷、興起了許多大家士族。他要在益州推行新政,不懂平衡的話便會困難重重。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他要組建一套完全忠誠於劉琦的班底,黃權、董和這些老油條他不敢留在自己身邊,只能放到各郡去主持大局。而他則大膽起用費等年輕的益州才俊。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