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曹操稱公(一)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程昱走後的第二天,曹操地盤裡部隊也開始了緊鑼密鼓的調動。

同時,假冒的漢帝劉協終於露面了。

曹操讓文采絕倫的陳琳寫了一篇《曹公劌帝,漢王反漢》。

用諷刺的手法洋洋灑灑地寫了一篇檄文,明言曹操刺殺漢帝,暗諷劉琦以此為藉口反叛大漢朝庭。

……

說人家曹操暗害天子?人家天子好好地活著呢!估摸著你自己個兒想天子死了吧?不然你怎麼自稱漢王,自比高祖呢?是你自己嫌天子阻礙了你登頂九五吧?…

說起陳琳的文采,那可是罵笑了曹操的。當年袁紹向曹操開戰,陳琳作《為袁紹檄豫州文》,痛斥了曹操。曹操當時正苦於頭風,病發在床,因臥讀陳琳檄文,竟驚出一身冷汗,翕然而起,頭風頓愈。

袁紹失敗後,陳琳為曹軍俘獲。曹操愛其才而不咎,署為司空軍師祭酒,使與阮瑀同管記室。後又徙為丞相門下督。

可想而知,這陳琳的筆下有多毒辣。

戲一篇痛斥劉琦改祖制、貶士族之罪,還連帶著劉琦屠滅鮮卑、烏桓、三韓的不仁,為得江山逼死親弟的不義……

整篇檄文讀下來,開疆拓土、為民謀利的大英雄在陳琳的筆下卻變成了不仁不義、不忠不孝的,人人得而誅之的大惡魔一個。

讀得曹操開懷大笑,一掃心中的陰霾。

檄文傳到劉琦治下,看得劉琦手下的將領和官員無不咬牙切齒。

這尼瑪也太能顛倒黑白,扭曲事實了。

誰說文人難傷人?

這一枝筆桿子簡直要氣得人吐血!

劉琦看後卻哈哈大笑。

連荀彧都忍俊不止,有的人就如井底之蛙,坐在家中卻以為自己達聞天下。

劉琮的死多少跟劉琦有點關係,但最多只是見死不救而已,遠遠達不到逼死親弟的程度。

想代漢?估計有幸成為一方諸侯的人沒有人不想吧?包括曹操劉備。相對來說,劉琦不論是身份還是成就都是更有資格的那一個。但其所作所為無不在為漢室的重新崛起而奮鬥。不然那些名滿天下的才子名將,如何會心甘情願地跟在劉琦身後,盡心盡力地征戰四方?

至於屠滅異族,那是他們沒看到異族是如何在長城兩邊欺負大漢子民的。再來一次,劉琦一樣會如此選擇。相信關羽、趙雲、張遼、太史慈、徐晃、甘寧等一眾親眼看到過胡人欺辱漢民的將領也會如此!就算是賈詡、沮授等親眼見過邊塞子民的痛苦的謀士們也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可笑!

至少,在劉琦的下屬們看來那就是個笑話。

陳琳坐井觀天的無腦噴,對於曹操一方穩定民心,提高士氣確實有很好的效果。

但是另一方面想打擊劉琦一方的效果卻完全沒有達到,甚至有一些適得其反。

也許不只是陳琳這麼想,曹操及他手下的謀士可能都認為這樣的檄文傳到劉琦的軍中會引起將士的異心,也許會讓劉琦治下的軍民產生不滿。最少,應該也可以影響一下劉琦正在集結的部隊的士氣。

可是沒想到的是,這東西能傳到劉琦治下的每一個地方都是經過了嚴格控制的。

開玩笑,影密衛的存在可不是鬧著玩兒的。

曹操派出的斥侯想要去劉琦的地盤散播謠言,但剛剛出許都就被影密衛的人給盯上了。

然後……

就沒有然後了!

真正傳到劉琦手下的老兄弟們甚至劉琦手中的檄文實際上都是影密衛送過去的。

比如關羽、趙雲、郭嘉、王安、田豐、鍾繇、高順、李典等人……

還有一些靠著劉琦的新政靠商業重新崛起的新的世家大族。

這種東西能不能激起劉琦治下的民憤兵變不知道,反正拿到檄文的人一定會怒髮衝冠或者笑哭。

好一份戰前動員書!

氣憤往往會激發出更加濃烈的戰意。

戰爭還沒開始,資訊與輿論的鬥爭卻已經開始打響……

——————————

建安七年(公元0年),曹操作《短歌行》一首流傳於世:

周西伯昌,懷此聖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貢獻,臣節不隆。崇侯讒之,是以拘繫。

後見赦原,賜之斧鉞,得使征伐。為仲尼所稱,達及德行,

猶奉事殷,論敘其美。齊桓之功,為霸之首。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一匡天下,不以兵車。正而不譎,其德傳稱。

孔子所嘆,並稱夷吾,民受其恩。賜與廟胙,命無下拜。

小白不敢爾,天威在顏咫尺。晉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賜圭瓚,秬鬯彤弓,盧弓矢千,虎賁三百人。

威服諸侯,師之所尊。八方聞之,名亞齊桓。

河陽之會,詐稱周王,是其名紛葩。

關於曹操究竟想表達什麼,後世人們爭論不休。有人說他就是想行周文王之途為子嗣鋪平登頂的道路,有人說他是真想行周公之事,匡大漢之天下。

他究竟是怎麼想的,沒有人知道。

但此時他手下的群臣卻在以荀攸、程昱為首,在董昭、司馬懿等人的組織下集體上書,請天子下詔,進曹操為公。

不論城裡城外所傳的劉琦版本的漢帝已歿,還是曹操版本的劉琦叛亂,都在衝擊著大家對劉琦曹操的故有的評價。

曹操阻止不了人們去議論。

他要稱公,不單單是為了凝聚人心,他還要天子登臺,親自授爵,以破劉琦之謠。

這是被迫的應對,也是主動的晉升。

稱公,便意味著漢天子以下單獨成國。

稱公以後,他與劉琦之間的戰爭就變成了漢天子以下的諸侯國間的戰爭,意義完全不同。

同時,他也可以承製封拜諸侯守相。也就是說他可以以諸侯國的名義任意地加封手下的官爵。這是提升手下將相們的凝聚力的最好的手段!

五月,被罷免的司徒趙溫公開上書,奏請天子準曹操開國稱公。

這一提議立時震驚朝野。

對於這個變故,文武百官大致有三種態度:大多數人僅僅是木然,曹氏掌權是多年的事實,抗爭已無濟於事,主動迎合又有違漢室臣子之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管也管不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再者是曹操主政後提拔的官員和掾屬,朝中董昭、司馬懿等人對趙溫的提議大加讚譽,紛紛表示老大人“老成謀國忠義可嘉”,曹公應早登相位以慰天下人心,至於曹府掾屬更積極了,且不說日後前途可觀,光是開國從龍的地位也是高不可及的。

當然,也有人反對。但反對是無效的,胳膊擰不過大腿,私下罵兩句得了。漢室社稷固然重要,腦袋也很重要,誰不害怕曹操手裡的屠刀呢?(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