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會師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馬超看著徐庶在這兒不緊不慢地分析形式,心中有些著急:“將軍,你既然說我軍難破劍門之險,為何還如此淡定?破不了劍門,我們如何完成主公交予的任務?”

徐庶見馬超意會錯了劉琦的意思,只好把劉琦的意思向在座的幾位將領表述下:“諸位,你們可能理解錯了主公的意思了!”

張燕相對來說比較成熟:“哦?將軍,難道主公並不想讓我軍強取益州?”

徐庶搖搖頭:“非也!這一次,益州定然會成為主公囊中之物!”

張繡問道:“將軍已有破劍門關之計?”

徐庶:“劍門天下險,世人皆知。想要破之,談何容易?”

馬超似乎想到了他早上跟徐庶說的氣話:“將軍是說主公會先攻進成都?”

徐庶點了點頭,這個馬超有的時候是比較衝動,但是只要能夠控制好情緒還是有一些頭腦的,多加鍛鍊是很有機會成為關羽趙雲一類的武藝高強的統帥型將領的:“你們要相信主公與奉孝先生的能力,從幷州平叛到虎牢討董再到征戰天下,你們可曾聽過有主公和奉孝先生同時在的戰爭有過失敗?”

這一點張燕最有發言權,迫降他與黑山大軍的時候這兩個人就在其中:“奉孝先生被主公稱為鬼才,奇謀詭計多不勝數;主公本身又文武超群,他二人從小交好、心意相通,每每主公親征總是願意帶著奉孝先生。主公身邊有典將軍和甘將軍相隨,益州之南又無劍門這樣的險關,他們確實會比我們更快到達益州腹地平原的可能。”

張繡似乎也明白了他們這一路大軍的主要作用是牽制而不是強攻:“也就是說,劍門關能不能打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牽制住大師兄這個益州第一將和他手中的大軍,為主公贏得攻取成都的機會?”

徐庶:“然也!”

大家都明白了自己的主要任務後,也就不再糾結能不能打到成都,拿下益州了。

既然徐庶說了明日可得霞萌關,那就多等一夜罷了。

其實,文聘和諸葛亮的大軍也已經跟吳懿和泠苞設伏的伏兵交上手了。

諸葛亮生性謹慎,在北上之前還特意找來李嚴和費觀仔細地研究了沿西漢水而上的途中地型。因為李嚴在投降後為諸葛亮和文聘分析了益州的人員配置和主要人員的能力。而張任是他重點強調的能人。

以諸葛亮的性格怎麼會不防其設伏?

所以,一路走來大軍的前方五到十里的都有兩路各五百的斥侯在探路。

也就是說吳懿不但沒有等到文聘大軍進入他的伏擊圈,反而被文聘和關平帶著人給圍在南馬山。

吳懿這個人頭腦是有的,但是能力確實一般。

不過他的心眼是比較多的,不然他在歷史上也不會從了劉璋從劉備,都能夠混的很不錯。

發現自己很難完成張任交待的任務,他怕回去受罰,又怕死,所以心中便有了降意。

但是,泠苞是張任的心腹,他不可能能說服泠苞跟自己一起降劉琦。而且他怕劉璋會為難自己的家人,所以他做了一齣戲。

吳懿大義凜然地對泠苞說:“泠將軍帶著五百弟兄趕緊從山後的小道退回霞萌關吧!敵軍某來擋之!”

泠苞有一些感動,說道:“不可,將軍是主將,怎可以身犯險?還是將軍撤回去吧,泠某願以命相後搏,為將軍斷後。”

吳懿:“你走吧,我在些還能調動這些將士們守上幾日,你快點回去告訴張將軍,霞萌關危矣,趕緊撤吧!只有劍門險關才能擋住這一群惡狼之師,晚了怕就來不急了!”

他要做一個全套的戲,因為他心裡早已不滿劉璋的不上進。他們吳家與劉焉交好,他願意舉家相隨,是因為劉焉有野心,他跟著劉焉會有好的前途和得到更多的利益。可是現在的劉璋如此怯糯,而且用人也是不看關係,搞得他現在已經在權利中心沒有話語權了。與其坐等劉璋敗家,還不如為自己的前程搏上一搏!

但是他還得為自己家族考慮,他如果把泠苞放回去,讓張任以及劉璋認為他是為了益州的安危而不惜自己以身犯險,不論是降或是身死,至少他的家族會得到劉璋善待的。

所以泠苞帶了五百人走了。

泠苞的返回,加速了張任本還在猶豫的撤軍守劍門的決定。

吳懿說的是對的,如果霞萌關前後被圍,那麻煩就大了。他這梓潼太守在這兒,大軍也在這兒。劍門雖險,但是目前的兵力還不足以阻擋八萬大軍的輪番進攻。

要想守住益州的北大門,他必須選擇後撤。

張任連夜撤出霞萌關。

當然,泠苞一走,吳懿便直接領著手上的四千餘益州將士降了文聘。

有了吳懿的投降,後面的路就好走多了。

就在張任撤出霞萌關的第二天徐庶文聘兩路大軍幾乎前後腳抵達霞萌關。

徐庶、諸葛亮哥倆已經許久不見,二人到了劉琦手下都成長迅速。

尤其是徐庶,沒有老母被囚的牽制,劉琦又給予他足夠的空間任他發揮。可以說他已經遠勝於史上的自己。

現在劉琦手下獨立為帥的就那麼三四個人,而他便是其中之一。

而諸葛亮也比歷史上更早出山,而且有荀彧指引,眼界也更為開闊,處事方式也不再那麼固執與偏激。畢竟還年少,有朝一日,他若能獨領政事,一定會比歷史上更加出色。而且劉琦有意培養他的全面能力,多次讓他參與戰爭。

諸葛亮當然不會再怨徐庶當初騙他到長安了。

哥倆見面有許多話說,當然也少不了分析眼下的形勢。

諸葛亮:“元直兄,劍門能破否?”

徐庶:“早晚而已!”

諸葛亮:“既為主公牽制張任,何需這許多兵馬?”

徐庶:“主公欲收服南蠻,而南路大軍以興霸的水師為主,打下益州應該會回師荊州的。而我們將是收復南蠻的主力。”

諸葛亮:“主公果然深謀遠慮!”

徐庶:“主公行事非你我所能揣摩,也許我們將親眼見證一個空前強大的大漢。”

諸葛亮:“經過這兩年在長安及荊州親眼所見,亮深信這一點。”

徐庶:“呵呵,不怪我誆你至長安了?”

諸葛亮:“兄用心良苦,亮感恩不已!”

徐庶:“哈哈……不怪我便好,感不感恩的就不用了,等你與月英大婚,別忘了請我喝上幾杯便好!”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諸葛亮:“這是自然!”(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