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戰宛城,孟德喪子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面對四面八方強敵環伺,曹操納戲忠遺策,趁袁紹公孫瓚開戰無暇南顧,準備出兵掃清周邊諸侯,為日後與袁紹開戰掃清後顧之憂。

建安二年(197年)正月,曹操調兵遣將,徵集糧草,親率大軍五萬進軍宛城,準備先拿最弱的張繡開刀。

張繡聽聞曹操大軍來襲,心中驚恐萬分。此時的賈詡已深得張繡信任。

因為賈詡本是張濟故友,張繡早已見過,且賈詡在西涼一帶早就名聲在外。群雄討董後,賈羽便失去訊息,關中群雄都以為他已死於亂軍之中。況且當時在董卓麾下,賈詡有意藏拙,官職不高,名聲不顯,大家也就忽略了他的存在。

此次賈詡以張濟故友身份來投,張繡正苦於無名士輔佐,其力難逮,很難經營好南陽這麼一個人口大郡。賈詡的到來正好解其燃眉之急。賈詡的能力勿需置疑,除了新野因為有劉琦的產業在劉表沒給張繡以外,其它各縣都被賈詡打理的井井有條。

張繡請來賈詡問計。

賈詡問:“明公何意?”

張繡說:“孟德兵多將廣,又持天子詔書,征討外臣,繡恐有不及。或可降之!”

賈詡頓時覺得這傢伙沒出息了,還沒打就要降,難怪主公說了張繡這人勇武有加,智略不足。他要是誠心誠意地低個頭,向劉表借兵,為了荊州的安全,劉表未必不肯。若有劉表出兵出糧,這一仗未必不可打。既然你自己都要降了,那我就得給你上點猛藥了。不管你以後降不降劉琦,至少要讓你拉起與曹操的仇恨,互不能忍。嘿嘿!張繡啊,別怪哥心狠手辣啊。

賈詡來南陽差不多半年了,對張繡的事早已瞭如指掌。

張濟有遺孀鄒氏,美豔動人,才剛剛三十出頭,正是如狼似虎的年紀,私地裡有傳言與從子張繡有染。是不是真的賈詡不知道,但是張繡與鄒氏年紀相仿,又常去府中照應,日久生情,不如可能。曹操好人妻,色名遠揚!這事兒可以好好利用一下。

於是賈詡順張繡意,同意其歸降曹操。又暗地裡知會鄒氏,曹操多疑,恐對張繡不利。為了保全張氏一脈,若曹操要納其為妾,萬望允之。

一切準備就緒,張繡遞上降表,迎曹操入宛城。

當日賈詡讓張繡沒宴款待曹操,曹操新得南陽,喝得高興,不知不覺就多喝了幾杯。醉酒後,退入寢所,私問左右道:“此城中有妓女否?”

曹操之兄子曹安民,久隨曹操左右,深知曹操好色本性,便悄聲答道:“今晚小侄在主公飲宴時窺見館舍之側,有一婦人,生得十分美麗,便打聽了一下,乃張繡之叔張濟之妻也。”他哪知道那是賈詡的安排,讓鄒氏故意在館舍出現了一下。

曹操聞言,心花怒放,人妻吾最愛!便令曹安民領五十甲兵往捉來鄒氏。

沒多久,鄒氏被帶到軍中。曹操一見,只見那婦人面若桃花,眼如秋水鬢如雲,妖嬈多姿肌如雪,果然美豔動人。頓時渾身一陣燥熱,口水長流。

問其姓,美婦答道:“妾乃張濟之妻鄒氏也。”

曹操道:“夫人識吾否?”

鄒氏答:“久聞丞相威名,今夕幸得瞻拜。”

曹操詐嚇鄒氏:“吾為夫人故,特納張繡之降;不然滅其全族矣。”

鄒氏連忙拜道:“實感丞相再生之恩。”心中暗道賈詡果然料事如神。

曹操見時機成熟,又道:“今日得見夫人,乃天幸也。今宵願同枕蓆,隨吾還都,安享富貴,何如?”

鄒氏拜謝,為保張繡一族,聽賈詡之意,從了曹操。當夜,便宿於曹操帳中。

辛勤耕耘後,鄒氏對大汗淋漓的曹操說:“久住城中,恐怕張繡必定生疑,妾亦恐外人議論。”

曹操說:“明日同夫人去寨中住。”

次日,曹操帶著鄒氏移於城外安歇,喚來猛將許褚站在中軍帳房外守衛。其他人非奉召喚,不許靠近。因此,內外不通。曹操每日與鄒氏尋歡取樂。一個好色人妻之徒,遇到一個久旱之寡婦。乾柴烈火,一觸即燃。接連數日,營中春色氾濫。

計已成,賈詡再找機會把消費透露給了張繡。張繡感到惱恨不已,火冒三丈。

曹操又送金銀給張繡部下的繞將胡車兒,但胡車兒對張繡忠心耿耿,把錢財交給了張繡,並據實相告。張繡得知後,疑慮不安,胡車兒能抵住誘惑,並不代表別的部將也能抵得住。於是找來賈詡商議,決定反水。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許褚不是典韋,沒那麼好騙,他執行曹操的護衛任務時,天大的事也別想撼動他。

賈詡獻計,讓張繡天天往曹營送酒水,示敵以弱。連續幾日,當曹軍放鬆緊惕後,張繡率軍突然襲擊曹營,曹軍大敗。

曹操被殺的措手不及,出戰不利,於是率輕騎逃走。許褚在門前奮戰,張繡軍久攻不得其入。張繡於是分兵從其它門攻入曹營。當時許褚手下兵校尚有數十人,皆殊死奮戰,無不以一當十。但張繡軍前後兵士眾多,許褚以大錘左右擊之,一錘擊去,便將張繡軍十餘支矛摧斷。戰到最後,左右死傷者略盡,許褚也渾身傷痕。見曹操已走遠,隻身殺出眾圍,無人能擋。

張繡殺入營中,不待鄒氏辯解,大罵其為“y婦”,挺槍將其刺死。可憐美婦一枚,就這樣香消玉損於賈詡毒計之下。

曹操在逃亡過程中,又中了賈詡安排的埋伏,座騎絕影身中數箭仍載著他狂奔,衝出重圍,最後力歇而亡。長子曹昂於是把生存的機會讓給了曹操,主動將自己的座騎戰馬讓給父親曹操逃命,步行保護其父脫身於宛城。最終,為護曹操,其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一併戰死。

曹操部下諸軍一片混亂,只有平虜校尉、泰山人於禁整頓部隊,有秩序地撤回。

路上,于禁見到曹操屬下的青州軍搶掠百姓,便數說他們的罪狀,並派兵進行攻擊。青州兵逃走,去向曹操告狀。于禁到達以後,先安營紮寨,沒有立即去拜見曹操。

部下對於禁說:“青州兵已經先去告你的狀了,你應該快去向曹公解釋。”

于禁說:“如今敵人就在後面,隨時都會趕到,不先作好準備,怎麼迎敵!而且曹公英明,隨意誣告怎麼能行得通呢?”

於是從容地挖好壕溝,安好營寨後,才進入拜見曹操,報告全部情況。

曹操很高興,誇其有大將之風,對於禁說:“淯水之敗,連我也狼狽不堪,文則在混亂中能整頓好自己的隊伍,討平暴亂,鞏固營壘,有不可動搖的氣節,即使是古代名將,也不會比你更好!”

于禁良將之風顯現。

最後,曹操迎回重傷的許褚,在於禁的護衛下率軍返回許都。(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