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流言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金枝浮起一絲笑容,點頭道:“好的,三姑娘。”

“今日走了這麼些路,老太太瞧著竟然好了許多了。”

“我日後,定然時常帶著老太太出去走動。”

秦爾思的眉頭略舒展了些,客氣道:

“那便辛苦金枝姐姐了。”

關於秦老太太的飲食藥物,秦爾思還有些不放心的地方。

一一囑託後,交代清楚了,才由僕婦打著燈籠回了遜遙院。

原本定了年後放出府的四個二等丫鬟,除了給二老爺秦敏仁做小的皎月外,其他三個一個也沒能放出去。

與男方家說好的親事,也都往後推遲了。

自從秦老太太生病後,整個秦府內多了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陰沉。

丁靜竹自己從除夕那日起,便沒有往秦府外去過了。

兔子養殖場和吃食攤子那邊有了問題,都是王小丫自己處理的。

實在拿不準的地方,丁靜竹才會在秦府西角門和她見上一面。

秦老太太這邊大病之後心神受損,行動也不方便了。

秦府的其他主子們,日子不過還是照舊而已。

因為今年的四月份是晉陽州的院試,陶氏老早就在為秦時晙打點行裝,準備各類物品。

而與之相反的,陶氏卻特意給秦時暄傳了話。

讓他好生在秦府內侍候秦老太太,考試的事情不用操之過急,明後年再考也更穩妥些。

秦時暄得了這訊息後,面上恭敬的答應了。

轉頭卻尋了族裡的長輩和府學的同窗,自己去府衙結保,辦了考試手續。

因為這個,陶氏好生罰了秦時暄的生母柳姨娘。

不是尋個由頭在雪地裡罰跪,就是站著伺候三五個時辰不許坐下。

而秦時暄瞧著自己的生身母親這麼受辱,他還像沒事人一樣溫習功課,和同窗交遊,向師長請教。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過了些日子後,府學內逐漸有了傳聞,秦府二夫人陶氏作為嫡母不慈,苛刻妾室和庶子。

陶氏還沒有手眼通天到,對府學內的傳聞都一清二楚。

折騰了柳姨娘幾下後,見秦時暄毫無服軟的姿態。

心裡暗罵幾句,連親孃都不在意的白眼狼,便將這事丟開了。

而因此受到影響最大的,是和秦時暄同在府學裡讀書的秦時晙。

這些日子以來,他因為關心秦老太太,和府學同窗相處得略微少了些。

但不知道為何,往日要好的朋友近來見他多有冷淡。

而那些不相熟的學子們也總愛在他身邊竊竊低語,還略有譏笑。

秦時晙最近三五日,被同窗的打量弄得煩不勝煩。

終於找到同在府學內就讀的嚴理群:

“理群,近來同窗對我有些古怪,可不知是為何?”

嚴理群近來在準備八月份的鄉試,為舉人功名而日夜讀書,與同窗的交流也很少。

他從桌案上抬起頭,面容疑惑:

“秦兄,不知你說的是如何古怪?”

秦時晙和嚴理群私交甚好,於是也毫不隱瞞地說出了自己的疑惑。

“近來大家總愛對我指指點點。”

“但我做事向來是恪守規矩,與人為善的,也不知道何時得罪了大家。”

秦時晙若是在同窗中風評不好,也會影響師長的印象和年底的考評。

嚴理群皺了皺眉頭,突然想到了一人,道:

“你與我來,我們去找宓兄。”

隨後嚴理群則是帶著秦時晙,來到了府學學子們的齋舍。

齋舍也就是府學裡官辦的宿舍,也不是所有的學生都像秦時晙這樣出自本地豪門望族。

不但住在家裡有車馬接送,而且到了飯點還有僕從送來溫熱的八菜一湯。

而嚴理群所說的宓鴻才,就是府學裡挺有名的人物。

和嚴理群一樣,這人出自鄉紳地主家庭,家中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年紀二十二歲的宓鴻才在府學裡不僅學問優秀,還有一大特點便是為人豪爽,喜好結交各色朋友。

兩人年紀雖差了些,但宓鴻才絲毫沒有因為嚴理群未及弱冠,便在言語中有所輕慢。

嚴理群與他的關係也屬實不錯。

兩人來到齋舍時,宓鴻才正盤腿坐在桌子上,散著頭髮與同齋舍的學子們討論時事。

“聽說符相公今歲向陛下提議,從明年起編制《大誥》。”

“日後一年編制一次,發行天下。”

《大誥》是大乾朝開國君主定下來的規矩,每年將貪腐官員的案件和事例刊整合冊,發行天下。

但從開國第一代起,後面兩三代不過陸續發行過五六年,而且掛羊頭賣狗肉的嫌疑很大。

後面的五六代君主,沒有一個再繼續發行《大誥》的。

這群學子都是有秀才功名的,半隻腳踏進了官場,對於朝政熱事的討論格外感興趣。

有一人道:“符相公這是不僅想做權臣,還要整個朝野內都只有他一個人的聲音。”

另一人道:“未必是為了權力,符相公已經是首輔了。”

“這等位高權重之人,退下來後難免不受陛下猜疑。”

“再肅清朝野得罪同僚,結下許多仇怨來,死後家人都難保。”

兩人各執一詞,爭執不下,突然發現前來找宓鴻才的嚴理群。

笑道:“嚴小郎,你向來機敏,你覺得我兩人誰對?誰錯?”

嚴理群走近後,毫不見外的給自己倒了杯茶水,潤了潤嗓子。

“水清便好,能潤嗓子。”

“我等只飲下江水,哪管上江漁獵事。”

兩人沒想到嚴理群給出了這樣一個答案,還待追問一個確切的答案時。

坐在右邊另一張桌子上的宓鴻才,拍掌笑道:

“理群這話說的有理,可知為民為公才是道理。”

嚴理群把那茶水飲盡,終於問起正事來:

“宓兄,我來此是為了秦二郎。”

“聽說近來同窗之間總愛有些閒言碎語,對二郎他多有排擠。”

“不知所為何事?”

宓鴻才見是為著秦時晙而來,眉頭皺了皺。

但看在嚴理群的面子上,還是說出了實情。

“是為了秦府內的家事。”

“除了這位與你交好的秦二郎外,還有一位秦四郎也在府學內讀書。”

“雖然這是秦府的家事,但這位秦二郎的親母也做得太過分了。”

“大家為此打抱不平的居多。”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