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章 :道教與佛教的譴責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這一些設定,哪怕要讀者一一記全,也都無比的困難。

但是,這一些無比創新的設定,卻全部出現在佛本是道一書。

難怪,佛本是道後面的更新,幾乎是每一章,每一章的更新都能引爆整個書評區。

“各位,你們難道就認為,佛本是道的背景就這麼簡單嗎?”

有讀者在書評區發了一些關於佛本是道背景的研究之後,三十二變卻在書評區回覆道。

“都寫這麼多了,難道,佛道是道的世界背景還沒寫完嗎?”

“當然沒有寫完,甚至,是你們漏掉了。”

做為研究佛本是道資深的鐵桿,三十二變在佛本是道不斷創新之即,也花了很多的時間,用心研究起這一部作品。

“那敢問,我們漏掉了什麼?”

樓主顯然不服,反問起了三十二變。

三十二變準備十足,直接就道,“你還還漏掉了洪荒背景。”

“洪荒背景?”

眾人對於這個詞感到有些眼熟,但又感覺不怎麼明白洪荒的意思。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最最古老的世界,那就是洪荒世界。

三十二變開始在書評區向眾人起自己的研究。

在佛本是道當中,洪荒世界的設定,亦是無比的精彩。

其中洪荒世界的第一件大事件,那就是鴻均講道。

天地初為混沌,他並沒有我們眼前的世界,在這一片混沌當中出生了很多強大的妖靈。其中大道顯化者鴻均,於三十三天紫宵宮之外,開壇**,並收了三大弟子,分別是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以及記名弟子,女媧,西方接引準提等。並且在講道之時,定立聖位,聖位有七,也是,也就天地有七位聖人的法。

雖然在佛本是道這一部書中,張寧並沒有太多寫鴻均當年法時的場景,但是,從鴻均定下七聖位的爭奪,從紅雲就因為七聖位之爭慘死來看,當時的洪荒世界,一定是無比的精彩與刺激。

第二次大事件,盤古開天劈地,眾聖先後得道。

是的,你沒有看錯。盤古並不是在最開始出現的,盤古所開的天,也就是我們處在的世界。對於那些大妖大能者來,特別是對於那些聖人來,他們隨時可以重定地水火風,再造一個天地。只不過,盤古開的這片天地更適合人妖居住罷了。

第三次大事件,巫妖大戰。

洪荒時代,巫族有十二祖巫,掌管大地,妖族在東皇太一,帝俊,也就是三足金巫,掌管於天。那時,天庭並不是玉帝掌管。從神話故事后羿射日所射的是三足金烏來看,的也不是玉帝,當年統管天庭的是天帝。

洪荒之中,祖巫好戰,共工與祝融不知何故在不周山大戰,雙雙身損,其間共工怒觸不周山,天柱斷,女媧補天。東皇十子犯過天條,東皇責罰輕,大巫夸父不滿,行逐日之事,東皇十子殺夸父。大巫后羿大怒,舉部落之力,加以巫族各種秘術,造箭射殺九隻金烏。后羿又被眾多妖神殺死,巫妖之爭,就此開啟。

第四次大事件,人族大興。

巫妖之爭,人族得利。軒轅拜師於廣成子,廣成子助軒轅殺蚩尤,滅其部落,軒轅遂為人皇。其後,軒轅孫顓頊氏又傷巫族首領九鳳,滅其族。至此,巫族不成氣候。至大禹時,人教達峰。後大巫白起被真武蕩魔大帝化身徐福用計鎮壓進山河社稷圖,大巫嬴政與勾陳雙雙身隕,此後,人間界巫族幾乎銷聲匿跡。而又因為當年的巫妖大戰之後,洪荒人間界破碎不堪,不得已,眾仙,妖,都搬往了地仙界。天界又因為東皇等天帝死後,由玉帝掌天,不再管理人間一事。至此,人族大興。

第五次大事件:封神之戰。

封神榜本來為延緩殺劫,緩解因果而設,上榜之人入得神道,供職天庭,而且也無緣元始,更使聖人落了麵皮。所以諸聖皆以為不美,可以封神一事已經不是單為了延緩殺劫而為。更有為爭麵皮,諸聖博弈,利益分配等成分在其中。

第六次大事件:老子化胡,佛道之爭。

自從封神一戰過後佛門大興,氣勢大盛。因其法門廣大,教義明微,吸引了無數善男信女。道門反是人才凋零,就連當年的闡教十二金仙,都叛教了幾個投入佛門。準提道人更教化了女媧當年補天遺留的一顆石頭所化的猴子(孫悟空),一來是爭得女媧的好感,讓娘娘親近佛門,二來是為日後的量劫中的天人之爭由悟空大鬧天宮開始。

老子化胡就是為了分裂西方佛門的氣運,想理順佛道的因果關係。同時也埋下了佛門滅教的根源,更是為了這一量劫做準備。老子也因化胡之功果,煉出了金剛鐲這類人教至寶。至此乘佛教成立,號中央娑婆淨土。

到這裡,三十二變加重了口氣。

各位,各位,不管是開天劈地,還是巫妖之戰,更或是人族大興,亦或是現在的封神之戰與老子化胡,這都是有歷史神話傳根源的。也就是,張寧大大並不是隨口胡。雖然在裡面,張寧大大很多都是杜撰,但卻都充滿合理性。

其中,又以封神之戰與老子化胡的世界背景,張寧引用的最為合理。

以老子化胡為例。

在歷史事件當中,老子化胡是有記載的。當時佛教從西方傳入中土,在傳播上是非常不容易的,因為大家對於天朝上國的身份地位太習慣了,哪裡會覺得印度阿三的東西牛叉。不得已,有佛教聰明人士就想到了用老子化胡的方式。意思是,老子當年是去了我們西域,並且變身成為了佛佗以教化我們。而我們現在帶來的佛經教義,其實也是道經裡的一部分。於是,憑著老子化胡的宣傳,佛教在中土站立了腳跟。當然,事實上,老子從來沒去過那裡什麼道經,更沒有化身什麼佛佗。

對於這一事件,張寧大大可謂是用心良苦。在有關佛道之爭上面,也用了老子化胡的經典歷史事實。那西方教不是渡走了闡截兩教無數金仙麼,那好,老子也不客氣。指通天教弟大弟子多寶道人半路出家去當和尚,但並不拜入接引與準提的門下,而是又創立了乘佛教,也就是後面的如來佛祖。至此,老子化胡也為西方滅教埋下了禍根。

第七次大事件:七聖歸位,再議三皇。

第八次大事件……

每一次大事件,都是一個大背景。

每一個大背景之下,又衍生無數的悲歡離合。

“果然是張寧大大第一鐵桿,三十二變,我等佩服的五體投地。”

三十二變的研究,將那些讀者的一愣一愣的。

這看起書評來,比之看起佛本是道還來得精彩。

當然,大家看完三十二變的研究,又更是對張寧大大無與倫比的膜拜。

這要有多大的智慧,才能梳理出中華幾千年來的神話脈絡。

同時,很多人也紛紛評價。

如果不是看了佛本是道,他永遠也不會明白封神榜是什麼意思。

原來這個封神榜,其實根本沒安好心。

上榜之後,那將永遠不能成就仙道。

看看十二金仙吧,上榜之後,全都像得病一樣,實力大跌。

反倒是那個福仙雲中子,沒上榜,卻在十二金仙之後脫穎而出,力壓眾人。

佛本是道的討論,似乎永遠不完。

在長篇大論完功法境界設定,背景設定之後,佛本是道又有無數的設定。

像其中的成聖設定,也非常的有趣。

很多讀者對於這個成聖設定,也不斷的討論。

按書中成聖設定,第一是斬三尸成道。

這個三尸的設定就非常有趣,三尸都是我又都不是我,斬去三尸,則能成聖。

還有一個是以力證道,這就是周青的做法,最為困難。

另外還有功德證道,女媧造人就因為有無量功德,成就了聖位。如果不是,女媧在七聖當中實力最低,不只是七聖,當年在洪荒之期,女媧也不見得有多厲害,東皇太一,他們就比女媧在沒證道之前厲害。

不過,相對於成聖條件,眾多讀者顯然對於另一個設定“氣運“更為的有興趣。

氣運是什麼?

恐怕,這個東西,別是讀者,哪怕就是張寧也不清楚。

他玄之又玄,但又確實存在。

為了氣運,三教四派無不是爭得死去活來。哪怕就是聖人,為了氣運,也是三商之後又三商,做過了無數計較。

而也因為氣運,有一些強如鎮元子般的大神,最後也落得個隕落的下場。

此外,還有一個令人大開眼界的設定,那就是量劫。

量劫即是時間單位,也是一個劫難。

劫難是由天地人魔神各自執行天地,最後行成的種種怨力殺力等等所化。

時間為56億年。

這是一個人們想也想不到的時間單位。

同樣,在量劫之下,又產生元會。

一元等於十二會,一會等於0運,一運等於1世,一世等於0年,那麼,一個元會,則是十二萬九千六百年。

如此大的時間概念,讀者們似乎一下子明白了。

為什麼叫做聖人之下,皆為螻蟻。

雖然實力低是一方面,恐怕,從時間概念來,聖人之下,也活不了這麼長的時間。

也只有不朽不滅的聖人,才能一直活下去。

同時,人們又再次佩服起中國的文化。對於漫長的人類文明來,如果僅僅只是用年來計算,一年又一年,年到後面估計都記不清了。反倒是華夏古老的元會記時表,一切看起來是那麼的方便,自然。

上面一些,都是佛本是道的看,也是佛本是道無比精彩的地方。

不過,也有一些讀者,在看了佛本是道之後,也有了無數的吐槽。

首先之一就是吐槽女媧娘娘。

早就看這娘們不爽了,當年在封神演義之時,因為紂王寫了一首關於她的yin詩,一怒就要滅了他的國家。可是,又因為發現商朝氣數未盡,便叫來軒轅墳三妖去媚惑紂王。最後商朝滅國,無數人都怪狐狸經妲己禍國殃民。但要我,真正要怪的,不是女媧又是誰。如果不是女媧派了妲己跑去媚惑紂王,紂王或許還是一個明君。要知道,紂王在早些年的時候,那可是開明的一塌糊塗,厲害得很。直到碰到了妲己之後,這才變了性子,變得昏庸無能。這一切,全敗女媧一手而賜。

吐槽完了女媧,眾多書友,吐槽的對像則變成西方二聖。

接引與準提。

本來接引與準提倒也沒什麼好吐槽的,他們也沒有做什麼天怒人怨的事情。

只是,這兩位在佛本是道沒事拉人入教的做法,實在是讓人反感。

像文殊真人,慈航道人,俱留孫,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以及俱留孫古佛……都被這西方兩聖一句,你與我西方教有緣,就此將他們渡化成為了佛佗。

吐槽了接引與準提,老子與元始天尊,也被一眾人吐槽的沒有臉皮。

最不要臉的當然要數元始天尊了,在封神演義之時,他教下來的十二金仙打不贏通天教主的弟子,結果居然親自下界,以師伯的身份打殺通天教主的弟子,簡直是丟了長輩的老臉。而在佛本是道當中,也是極力的護短。

至於太上老君老子,雖然稍顯好一些,他門下弟子並不多,也不用太多為弟子爭氣。只是老子這人最是陰險,無數的鬼計,招數,也全由他使出。就像元始天尊,處處沒事的時候,也都是向老子請教。可見,元始天尊這麼壞,有一半是因為老子。

再者,老子太上老尊仗著自己是三清老大,又有太極圖在手,表面客氣,實則內心霸道。眾讀者對於這個裝/逼至極的傢伙,也是沒有什麼好感。

其實起來,在佛本是道當中,最為裝/逼的莫過於主角周青了。在開始一出來之時就殺人奪寶,隨後一路打打殺殺,直入地仙界。最後成聖之後,也是無數算計。多少地仙界的好手,仙魔中的大能死於周青之後,可謂是腹黑裝/逼代表人物。

只是,誰叫他是主角呢。

哪怕周青再怎麼裝/逼,讀者們也是喜歡的緊。

不過,佛本是道如此精彩,也的引起了一些紛爭。

此事,還要從佛本是道當中主角張寧極立醜化三清以及女媧開始。

當然,也不算是醜化吧。

或許這不是張寧本意,但在佛本是道當中,女媧與三清確實是張寧寫了不少他們的壞話。

這從這麼多讀者不喜歡三清以及女媧就可以看出。

醜化女媧倒還好,女媧沒有道統,也沒有傳教,你醜化也沒有她的門人反駁你。

但是,醜化三清,那就大不同了。

道教門人,在中國何止千千萬萬。

中國道教的聖人,那就是老子。

中國道教的最高神仙,那就是元始天尊。

從元始二字就可以看出,意為無出其始,最開始的。

原始天尊做為道尊最高領袖,他就像佛教當中的如來一樣,他們怎麼願意看到有人惡意醜化他們的神尊。

如果佛本是道是一部很爛的,沒幾個人看的,那還罷了。

可是,關鍵的是,佛本是道最近的創新,可不僅僅只是吸引了無數的網路讀者。在佛本是道一系列的創新出來之時,無數實體愛好者,他們亦無比的喜歡。當然,還包括很多的社會精英。據,現在有不少歷史神話系的學者,以及大學教授,他們對於佛本是道,也是讚歎有加。這種傳播面積之大,簡直恐怖至極。

沒的,當有一些道教弟子發現佛本是道醜化三清的時候,他們連連向中華道教協會反映。中華道教協會一查,果然有此事,立即行動起來。特此發表申明,希望張寧停止一切攻擊道教,醜化三清的行動,並且,對於前文丑化三清的章節,必需修改妥當。

同時,他們還例出了張寧醜化三清的證據,以及關於中華傳統道教的知識。

按中華傳統道教知識,以及按歷史考察得知。

中華道教最高神是元始天尊,盤古只是元始天尊的一個化身之一,不存在盤古化身三清的法,更不存在精血化為十二祖巫的法。另外,關於十二祖巫,歷史當中雖然有巫,但也沒有十二祖巫的法。

與中華道教協議一同發表申明的,還有中華佛教協會。

似乎,中華佛教協會比之中華道教協會更為的憤怒。

在佛本是道當中攻擊佛教兩大聖人接引與準提倒是事,畢竟接引與準提雖然在佛本是道當中是兩大聖人,但在現實佛教體系當中,卻沒有接引與準提的,他們有的是如來,有的是過去佛,有的是未來佛,有的是阿彌陀佛。當然了,佛本是道對於過去現在未來佛之類的,也同樣攻擊了一下,但攻擊的較,還能接受。

他們最最最不能接受的,是佛本是道所宣傳的,佛其實是道所化。

也就是如名字一樣,佛本是道。

佛就是佛,道就是道。

佛與道是完全沒有關係的。

哪怕歷史當中有老子化胡這樣的傳,或者是法,他這也只是法,佛教與老子,與道教沒有任何關係。

可是,在佛本是道當中,張寧卻認為佛道同源,都出於鴻均。

這讓那些佛教人士如何能夠接受。

一紙申明,帶著他們的強烈譴責,怒批張寧敢緊罷手,不得再寫。直恐怖至極。

沒的,當有一些道教弟子發現佛本是道醜化三清的時候,他們連連向中華道教協會反映。中華道教協會一查,果然有此事,立即行動起來。特此發表申明,希望張寧停止一切攻擊道教,醜化三清的行動,並且,對於前文丑化三清的章節,必需修改妥當。

同時,他們還例出了張寧醜化三清的證據,以及關於中華傳統道教的知識。

按中華傳統道教知識,以及按歷史考察得知。

中華道教最高神是元始天尊,盤古只是元始天尊的一個化身之一,不存在盤古化身三清的法,更不存在精血化為十二祖巫的法。另外,關於十二祖巫,歷史當中雖然有巫,但也沒有十二祖巫的法。

與中華道教協議一同發表申明的,還有中華佛教協會。

似乎,中華佛教協會比之中華道教協會更為的憤怒。

在佛本是道當中攻擊佛教兩大聖人接引與準提倒是事,畢竟接引與準提雖然在佛本是道當中是兩大聖人,但在現實佛教體系當中,卻沒有接引與準提的,他們有的是如來,有的是過去佛,有的是未來佛,有的是阿彌陀佛。當然了,佛本是道對於過去現在未來佛之類的,也同樣攻擊了一下,但攻擊的較,還能接受。

他們最最最不能接受的,是佛本是道所宣傳的,佛其實是道所化。

也就是如名字一樣,佛本是道。

佛就是佛,道就是道。

佛與道是完全沒有關係的。

哪怕歷史當中有老子化胡這樣的傳,或者是法,他這也只是法,佛教與老子,與道教沒有任何關係。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可是,在佛本是道當中,張寧卻認為佛道同源,都出於鴻均。

這讓那些佛教人士如何能夠接受。

一紙申明,帶著他們的強烈譴責,怒批張寧敢緊罷手,不得再寫。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天下第一白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