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七上八下”討論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 8月16rì,上午,正坐在客廳看報紙的張偉龍聽到了敲門聲,隱約聽到從院子外面傳進“張偉龍,大學錄取通知書”的聲音,連忙放下報紙,跑到院子裡,開啟大門,見到了手裡拿著一封信的郵遞員。

“你是張偉龍吧?”三十多歲的郵遞員微笑問道。

“是啊!”

“這是的你掛號信,滬城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恭喜你了,你在這裡簽收一下。”

張偉龍接過鋼筆,在簽收單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接過掛號信。

“我走了!”郵遞員轉身離開。

“等一下。”張偉龍走出了院子,從口袋裡掏出一把錢,掏出最大面額的一元紙幣,“給你的,謝謝!”

“這……這不好吧?”

“沒什麼不好的,謝謝你給我送信。”張偉龍燦爛一笑。

郵遞員之前給很多送過大學錄取通知書,收購糖果、紅花生之類的小禮物,也收到過紅包,但金額從未有這次這麼多的。

“那我不客氣了!”郵遞員的收入並不高,覺得這並不是違反原則和職業道德的事情,便收下了,“再次恭喜你,大學生,我可聽說你是高考狀元,高考狀元就是不一樣!”

郵遞員離開後不久,張德旺去外面溜達回到家中。

“爺爺,你看這是什麼!”張偉龍把錄取通知書遞給爺爺看。

張德旺雖然知道孫子成為了狀元,被滬城大學是班上板上釘釘的事情,不過看到了錄取通知書,他還是很高興。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之後半個月,張偉龍在復習班的同學中大部分人收到了錄取通知書,不少同學邀請他到家裡吃飯,極少數同學在飯館請客,他每次赴宴,都是送出四連張的猴票,並告訴他們,千萬別把這郵票拿來寄信,也別撕開,一定要好好儲存。

每位收到猴票的同學都沒有拿猴票寄信,可少數幾個同學沒有好好儲存,時間久了,記不得放在哪裡了,弄丟了。

沒過幾年的時間,猴票的價格一路飆升,特別是十餘年後,四連張猴票市價超過一千元,失去猴票的人都很後悔當初沒有好好儲存,四枚猴票相當於他們兩三個月的收入。

當一枚猴票達到上萬元價錢的時候,張偉龍的這些老同學都在張偉龍的指點下,就算身在官場,憑藉幾筆獲利頗豐的投資,成為了千萬富豪、億萬富豪。在官場的同學根本不會和其他的官員那樣,挖空心思地撈錢,正因為如此,他們為人做事坦蕩,大多數官路很順,甚至幾個成為了中-央--政---治-局-委員。

張偉龍是滬城人,前往本地的大學讀書,加上他較早收到了錄取通知書,有充足的時間辦理戶口遷徙手續、糧油關係、黨團關係等手續,距離開學還有一個星期的時間,他就辦好了所有手續。

9月2rì,距離去學校還有四天的時間,整天下午,張偉龍在家睡了一個午覺。

起床後,張偉龍拿起床頭的《資本論》翻看了兩頁,覺得有點口渴,便齊聲下樓倒水喝。

前陣子,張偉龍從報紙上瞭解到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他從中看到了國人的智慧,這件事情起源粵省一個名叫陳志雄承包魚塘說起。

1979年,越省高要農民陳志雄承包了8畝魚塘,效益可觀。次年,嚐到甜頭的陳志祥擴大規模,跨越兩個大隊,承包了141畝魚塘。規模擴大後夫妻二人忙不過來,於是僱請固定工一人,臨時工400個工rì。至81年,陳承包的魚塘規模繼續擴大,面積達497畝,僱請了固定工5人,臨時工1000個工rì。

對於重生人士張偉龍而言,陳志雄此舉再正常不過,但當下,剛剛走出“文-革”不久,極大地觸動了社會敏感的神經——在社會主義國家,是否可以允許以往被視為帶有剝削意味的“僱工”存在?

——而在此前,1980年zhōng yāng75號檔案,已明確規定了“不準僱工”。

各方面對陳志雄僱工的質疑和指責,迅速鬧到了《人民rì報》。

1981年5月29rì,《人民rì報》發表《一場關於承包魚塘的爭論》一文,介紹陳志雄承包集體魚塘的情況後說,此事有分歧,有人贊成,有人反對。爭論的焦點是:“僱工算不算剝削?”“能不能跨隊承包?”為此,《人民rì報》開闢了“怎樣看待陳志雄承包魚塘問題?”的專欄,展開討論。討論歷時三個月,至8月30rì結束。這次討論,發表文章21篇。

張偉龍看到這場討論,生出了寫一篇文章參與討論的念頭,可這個念頭一閃而過,並沒有在他腦海裡停留多久,他知道自己現在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角sè,就算寫了文章,寄到報社,可能信封一輩子不會被拆開。

最後一篇是佘大奴、黃克義的文章:《進一步解放思想,搞活經濟》,可以視為此次討論的一個總結。文章認為,陳可以跨隊承包,也可以僱工,僱工也不算剝削,因為他的“收入比其他人高,主要是多勞多得,是無可非議的”。

這場討論中,最重要的成果,是中-央-書-記處政策研究室的經濟學家林-子-力,從馬克思《資本論》的一個算例中,推算出一個結論:“8個人以下就叫做請幫手,8個人以上就叫僱工,8人以下不算剝削。”

這是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第三篇第九章《剩餘價值率和剩餘價值量》中劃分“小業主”與“資本家”的界線。按馬克思的計算,在當時(19世紀中葉),僱工8人以下,自己也和工人一樣直接參加生產過程的,是“介於資本家和工人之間的中間人物,成了小業主”,而超過8人,則開始“佔有工人的剩餘價值”,是為資本家。這就成為社會主義正統的政治經濟學標準。

在幾乎所有的社會主義理論中,“七上八下”是一條鐵定的界線。由此,zhōng yāng當時就出臺檔案,規定家庭專業戶、個體經營戶,僱工不能超過8個,超過八個就要限制,尤其是黨員幹部不能超過8個僱工。

陳志雄恰恰沒有越過這條界線。

上輩子,張偉龍也翻看過《資本論》這本書,但並沒有好好看,畢竟他讀大學的時候,市場經濟早就開放了,但此時,他對《資本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特意去書店,買了一本《資本論》,仔細研讀起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