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北疆的繁華與賺錢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在大雪落下來的時候,所有的開拓團都開始了往草原城、北原城、冰雪城等城池返回,他們的收穫比起長江雙團來雖然有所不如,可是也足可以維持他們接下來數年的所需了,長江雙團因為人數的關係,俘虜大多只收年輕的女人,而其他各團,不但女人留了下來,就是更多的被俘虜的精壯男子也都留了下來。

這些人比起以前投靠中原王朝還被受優待的遊牧民族不同,他們之中女人運氣好的將成為開拓團中戰士的妻妾,運氣差的將被賣到南方的妓院,運氣更差的有可能成為各個團的營妓。

開拓團的成員多數是從軍隊裡走出來,在軍隊時,他們有豐厚的軍餉,還有數千年來傳承的忠君思想,才能凝聚起部隊的強大戰鬥力,而在開拓團,除了希望得到帝國的封賞外,各個團長們更多就是靠財富、女人來籠絡部下的人心。

而俘虜來的男人精壯也可以轉賣給各個礦山的老闆,各個鐵路的動工,帶動了各個產業的大發展,鋼鐵、煤炭、水泥、石料、木材的需求大為增加,而這些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加上張華漢明令允許使用外族當奴隸,甚至那張華漢帶頭使用從東南亞俘虜來的土著奴隸和北方蒙古人奴隸,導致使用外族的人力當奴隸城了慣例,就連一向政策溫和的黃子牙也基本上持默許的態度,那些精壯的俘虜的奴隸價格大為上升,在山西等地已賣到了六七十個銀幣,而且價格還在節節上漲。

一個奴隸如果使用得好,至少可以為主人勞動二十年,他們除了維持基本的吃喝外,再無其他費用,而且全年無休,一天最少也是幹上七個時辰。

而僱用一個平民,每月至少也要付出一個銀幣的薪水,一個月還有四、五天的休息時間,每天至多幹五個時辰,伙食也不能太差,加上逢年過節,僱主還要派發紅包,每年需要兩套衣服,一年不下於二十五個銀幣的開銷,如果出事,撫恤金至少也得上百個銀幣,這些礦廠的老闆們自然算得清楚,一個奴隸就是只用上五年也是划得來。

各個開拓團在草原城、北原城、冰雪城等北疆城池中取得了前有未有的成功,一時之間,從各地前來的商人也向草原城、北原城、冰雪城等北疆城池蜂湧了進來,他們用銀幣帶走了各個開拓團搶來的牲畜、皮毛、遊牧民族的各種首飾以及女人和男奴,最的冰雪城人口最盛時,包括奴隸在內,達到了近二萬人,好在草原城、北原城、冰雪城等北疆城池在修建的時候已是考慮到很多情況,而且張華漢的戰略意圖下這裡還不是中華帝國的最北疆,這裡將來是中華帝國的中心,所以建的相對夠大,再多容納一萬人也沒有問題。

草原城、北原城、冰雪城等北疆城池空前的繁華,讓各個城池的官員和維持秩序的警察們都忙得團團轉。不過,最高興的還是那些種莊稼的普通農民,人口的湧入,使草原城、北原城、冰雪城等北疆城池的糧食一下子緊張起來,本來草原城、北原城、冰雪城等北疆城池在去年年底剛建成的時候成熟了一批糧食,那時候這幾個城池就開始大量的向內地輸送糧食,現在的這幾個城池反而要向外購進來糧食來滿足日益增多的人口。

在人口的增加下,幾個城池的糧食的價格自然也就節節上升,原先五毛五分錢的紙幣就能買到一石糧食的價格先是漲到了六毛錢紙幣一石糧食,接著再漲到七毛、八毛,直到現在的九毛九分錢甚至一個銀幣才能買到一石糧食,一個名字叫張大黑的糧販賣出了五十餘石糧食就捨不得賣了,留下了一大半,在中原,一石糧食的價格可是只有六毛錢紙幣呀,伴隨著北疆各城人口的增加,不定幾個城池的糧食還會上漲呢。

就是賣掉的這五十餘石的糧食也讓張大黑收入了四十三個銀幣加六毛七分八釐錢的紙幣,望著手中閃閃發亮的銀幣和紙幣,草原城、北原城、冰雪城等北疆城池的所有農民都象張大黑一樣傻傻發呆,他們祖祖輩輩種了無數代的莊稼,除了碎銀和銅錢,什麼時候見過完整的銀子,當然現在用的都是銀幣。

想起家中的存糧,許多人心裡都發熱,家中有糧,心中不慌,何況手中又有了餘錢,一向節儉慣了農家也大手大腳起來,過年了,衣服家中每人至少也制套新的,鞋子,帽了,一併置辦,肉也不妨每天稱上一兩斤,酒也可以每天喝上一,反正那酒也大多是自家糧食所釀,張氏高產糧食的普遍種植,畝產三千多斤糧食的高產量讓大家都不必再為飢餓而發愁了。

不過,他們的生活比起各個開拓團的戰士來,還是巫見大巫,要等到大雪結束,起碼還有三個多月的時間,前些日子的收穫,足可以讓開拓團的每個人都花天酒地的過個數年,而城中也毫無危險,加上正規軍、警察部隊和開拓團的戰鬥人員,每個城中所有之兵達到了至少兩萬人,就是北方那不肯歸附的遊牧民族全部組織聯合起來,也不可能進攻打下任何一個北方城池,高枕無憂的他們自然可以享受一番。

最早得到訊息的商人賺得喜笑顏開,他們從開拓團手中收購的牲畜、皮毛、奴隸,只要到了陝西、山西等地一搗手,至少也可以賺上五成以上的利潤。

而他們付出去的銀幣又源源不斷的流回了自己的口袋,各個開拓團採購起東西來彷彿是不要錢,絲綢不論匹,而是論車買,棉衣,美酒,更是一車車的送進各個營地,鏡子、胭脂這些女人所用之物更是象賣瘋了似的,很快就被脫銷,讓許多人後悔沒有多帶一些東西過來。

開拓團在北疆的各個城池的所作所為,很快就傳到了北京,許多守舊的讀書人認為這個開拓團完全是強盜行徑,簡直丟國家的臉面,在主席秘書長周滿文的組織下,好多官員都要求主席下命令對開拓團肆無懼殫的搶劫和販賣奴隸的行為進行制止。

黃子牙為此還與張華漢深談了一次,但是倆人的深談除了一個把門的曉月可能聽到一字半語的話外,任何人都沒有聽到任何關於這次深談內容的流言,那次談話後,黃子牙親自明了設立開拓團的用意,開拓團的建立,讓國家除了發了火器之外,一切費用全不負擔,不讓他們搶劫,如何能在邊疆生存下去?看到老大黃子牙的表態,周滿文立刻停止了自己的一切行動,他是個聰明人,在經歷了好多事情後,知道什麼時候該停,什麼時候不該停。

但是很多舊派的士林也開始在報紙中大造理論,從道德品智上攻擊起開拓團來,中華帝國的報紙是從原來中華革命軍佔領地主要是江南那些地方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如今報紙大大擴大了閱讀範圍,不但官員都看,由於簡體字的推廣和掃盲的成功,就是普通百姓也可以花上一分錢的紙幣買上一份來閱讀,報紙上也不只登一些國家的大事,也有一些民眾喜聞樂見的生活瑣事,不但朝庭有辦報,也有數家私人所辦的報紙。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開拓團的事蹟被那些反對者登上報紙後,影響大增,厭惡者有之,叫好者有之,最終還是傳到了傳到了張華漢的耳中,張華漢聽到此言論,只是笑著道:“愛誰評論誰評論,言論自由嘛。”自此以後,此事就此不了了之,過了熱乎期,各家報紙反而也不再多刊登關於開拓團的言論了,而老百姓們也被東南亞的一些新鮮事物吸引而不去多談論已經過時的開拓團的訊息了。

草原城、北原城、冰雪城等北疆城池裡充滿了歡聲笑語。而在離草原城、北原城、冰雪城等北疆城池上千里遠地安加拉河下游,卻有一支上萬人的人馬正在艱難的跋涉,他們地身後留下一整片被踐踏過後的雪地。隔上數十米遠就有一具動物或者人的屍體倒斃在路旁。

前面放眼望去,天地之間唯有皚皚地白雪,只有右側冰面下傳來汩汩地水聲才為他們指明了方向。這支部落就是為了躲避開中華帝國那些拓團追殺地蒙古喀喇沁部。

在多次的戰鬥下,喀喇沁部以前明智的沒有捲入到蒙古部落自相殘殺中去,因此保留下來的力量也成為除了準噶爾部外最為強大的蒙古部落。當然喀喇沁部也是草原東部最強大地勢力。

喀喇沁部並沒有選擇留在大草原中,與最強大的準噶爾部一樣,他們也想重新統一蒙古各部,這次為了避免被中華帝國擊敗,而是選擇了與準噶爾部一起遠走北方,但是西部利亞北疆的氣候太寒冷了,在冬天到來的時候,他們回到了讓蒙古人休生養息的捕魚兒海附近放牧,靜待恢復元氣。

不想成為中華帝國的一部分,他們北上的選擇無疑是明智的。還幻想著能打敗中華帝國而統一蒙古的那些部落們都根本不是中華帝國大軍的對手,他們很快就被中華帝國的大軍剿滅,剩餘的也都投降了中華帝國了。

依照以往對付那些漢人的中原朝廷的經驗,漢人的軍隊在大草原上掃蕩一番後,依然會回到長城以南,到時整個蒙古大草原就是準噶爾部、喀喇沁部、教漢和奈曼四部的天下,而教漢和奈曼兩部又是以喀喇沁部為首,喀喇沁部肯定有機會重新與準噶爾部爭奪草原的政權,重現蒙古人昔年的統一的風光,一統的蒙古人是強大的,是沒有人能打敗的,包括中華帝國。

誰也沒有料到的是,中華帝國不但沒有退回長城以南,而且在草原北疆上築城防守,竟然要把蒙古人的祖先之地全部襄括進去,幾位部落的王爺們得到牧民帶回來的訊息後,先是不相信,接著又是勃然大怒,他們重新聚起了捕魚兒海附近所有的牧民,得到了數萬戰士,想殺回蒙古大草原。

他們的大軍行進到鄂爾渾河畔,眼見就要進入大草原,這些王爺們最後還是頹然的下令大軍返回,在各種資訊的傳遞下,他們知道中華帝國那無可匹敵的先進武器有多麼的可怕,眼前的這幾萬人馬幾乎是蒙古各部所有的男丁,一旦失敗,蒙古人東部部落聯盟甚至有可能徹底消失,加上各位汗王和王爺們的心並不齊,他們不敢冒這個險。

多次的退卻,讓各個部落對周邊的部落的控制力大為下降,許多部落趁勢脫離他們的控制開始投奔中華帝國,而敖漢、奈曼也漸漸開始對喀喇沁部有離心之意。

只是隨之而來的中華帝國大軍的掃蕩讓蒙古各部漸漸又聚到一起,因為敢於返回攻打中華帝國佔領的蒙古大草原的各部無一不被中華帝國大軍剿滅,中華帝國的大軍還數次出動,他們直接來到了捕魚兒海,開始對附近的蒙古人掃蕩。

中華帝國的軍隊每次掃蕩出動的都是一個軍以上的清一色的步槍騎兵,分成多路包抄,縱使聚起所有的蒙古人也不是中華帝國的哪怕是一個旅的對手,蒙古人只得在中華帝國的大軍追擊下拼命逃竄,好在鐵路還沒有修到這裡,在漫長的路途上靠著馬車拉的一些補給讓中華帝國的大軍的補給不易,一旦越過捕魚兒海就不得不返回,這才讓蒙古各部有了喘息之機。

開始的時候,雖然中華帝國大軍有飛艇,但是架不住人家使用的探查情況的老鷹也不少,中華帝國的大軍每次都抓不到蒙古人的主力,只有剿滅一些訊息不便的部落,得到的牛羊連給大軍打牙祭都不夠,不過,在間諜的傳遞訊息下,中華帝國的高層們也看到看似勞民傷財的舉動對蒙古人帶來的麻煩遠不止損失掉一些牲畜那麼簡單,每年為了躲藏中華帝國的大軍掃蕩而進行的搬遷,讓蒙古人的嬰兒大量死亡,牲畜不得繁殖,使得蒙古人丁數人之後不但沒有增加,還而有越來越少的趨勢。

蒙古人是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並不怕搬遷,但他們再不怕搬遷也無法忍受得了在搬遷時被敵人追擊的情形,夏秋兩季捕魚兒海附近正是水草繁茂的地方,蒙古人在這片豐美的草場卻是心驚膽戰,誰也不知中華帝國的大軍何時就會出動,唯有進入冬季才會安心一些。

只是今年這個冬季也不安全了,伴隨著中華帝國的那些開拓團的股兵力擺脫了補給的麻煩,完全是以戰養戰,只要不是大雪封路,完全可以作戰,這才打了蒙古各部一下措手不及,尤其是四個最大的部落汗王都誤判了形勢,在長江雙團的第一波打擊之後沒有及時遷移,反而聚起各部的戰士想給那長江雙團來一個教訓。

準噶爾部與喀喇沁部、教漢和奈曼四部的這個決定也得到了蒙古各部地全力支持。畢竟現在是冬天,越往北越寒冷,去年中華帝國的大軍出動迫不得已才會遷到北方。但在冬天還是要回來,現在沒有理由為了一股部隊就落荒而逃。

結果一場慘烈的大戰下來,聚起來的蒙古戰士損失了兩萬三千多人。眾位蒙古王爺才知道自己又錯了,而且錯得厲害,他們面對地不是一支股部隊,而是二三百支股部隊,或者更多,他們的武器雖然沒有正規軍那麼厲害,但是聚集起來也有**萬人馬,一場慘敗,讓蒙古人好不容易籌牢來的元氣大傷,只得在冬季再進行遷移。

蒙古人在冬季被迫向北再遷移,所有的蒙右部落加起來還有二十幾萬人。這二十幾萬人如果聚在一個地方等於是找死,聯成一個整體地蒙古人只好再次脫離,分開來進行北遷。

最強大的準噶爾部得以優先選擇,他們不知道去了什麼地方,而喀喇沁部他們部落則第二選擇沿著安加拉河前進。

兩萬多人在茫茫雪地裡行走,一旦迷失方向不能及時找到宿營地,攜帶地乾草消耗完了,就是有再多地牲畜也無用,喀喇沁部的王爺們考慮到走這條路有安加拉河指明方向,他們覺得走這條路無疑是最可靠不過,而且那裡還盤踞著去年曾經同盟過的羅剎軍,那些羅剎軍雖然有些貪財,但是也曾經與他們並肩與中華帝國的那些部隊交過戰,而那些羅剎軍手裡有燧發槍,雖然他們也被中華帝國的軍隊打的打敗,但是足以明那些羅剎兵算是他們的同盟了。

更重要的是安加拉河下游大拐彎處就有縱模上千里的草場,雖然現在草場已經枯死,沒有什麼營養,僅可以保持牛馬等牲畜不被餓死,但這已經夠了,只要苦挨到明年開春,水草自然會長起來,牛羊又可以在草原上歡叫。

雖然部落的首領們和王爺們給部落的人們許諾出了那美好的未來,但是一路的艱辛有誰知道,數以萬計和更多的想活下去的蒙古人不是背叛了部落返回投奔那中華帝國去,就是倒下去而死亡,整整兩萬多人,在茫茫雪原上曲折的前進了數千裡之後,剩下了不到一萬人了。

謝謝大家的支援,http://book.zongheng./book/141602.html麻煩大家請到縱橫中文網來申請個使用者名稱給我

多多擊、多多收藏、多多票票、多多捧場,謝謝大家了,給意見的只要不是不和諧內容的全部加精,即便是為

自己的作品做廣告的也全部加精,大家的支援就是我寫作的動力,城山人在此感謝大家的捧場,並保證不休息

一天,不斷更一天,作品絕對不會太監。感謝同組的面若桃花兄弟、流星時刻兄弟以及簡間和兔子乖乖1對我的

打賞支援謝謝你們。我的QQ群207075092名稱是城山人讀書會,大家有意的請加入,進的時候寫我的作品名稱

我就會新增大家,再次謝謝!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