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線上培訓學院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鉅變表現在哪?

最外層的表現,就是主播數量急劇增加。

主播數量急劇增加,會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首先,競爭環境會變得愈發激烈。

其次,主播的平均人氣會降低、平均收入也會減少。

以前,開直播的人少,主播之間幾乎不存在競爭,因為抖音的流量很大,隨便一個人開播,直播間都能有幾百上千人。

幾百上千人的直播間,已經足夠他們吃飽了。

就拿三木傳媒的主播舉例。

一個普通的小主播,只要每天穩定直播四小時以上,並且直播內容不算太糟糕,那他的月收入,至少有三四萬,如果做得好一些、或者努力一些,月入十萬也是比較輕鬆的。

這種現象在很多人眼裡,跟撿錢沒什麼區別。

然而,它只是暫時的。

抖音取消了粉絲數量限制,必然會導致大量新主播湧入。

平臺流量緩慢增加,主播數量卻急劇攀升,一快一慢之下,每個主播分到的流量會變得越來越少。

那些老主播,以前直播間可能有幾百上千人,但過上一段時間,可能就不到一百人了,再過上一段時間,可能就掉到個位數了。

人氣又跟收入掛鉤。

幾百上千人的直播間,每個月能掙幾萬、十幾萬,甚至幾十上百萬;不到一百人的直播間,每個月只能掙幾萬;個位數的直播間,除非有大哥大姐,否則,一萬塊都很難。

對於很多老主播而言,抖音取消粉絲數量限制,就代表著他們躺著賺錢的日子已經結束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將來,他們或是被迫參與內卷,努力堅挺著闖出一條生路,或是在多番打擊之下,最後不堪重負,闇然退場。

這些,都是可以預見的。

不過,李川並不關心。

雖然他也是老主播,但他是帶貨主播,不是娛樂主播。

抖音取消粉絲數量限制,主要影響的是娛樂主播,對帶貨主播的影響並不大。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帶貨主播需要開通商品櫥窗,而商品櫥窗的粉絲數量限制並沒有取消,依舊是萬粉以上才能開通。

所以,抖音的這則公告,對帶貨主播幾乎沒有影響。

李川也根本不關心這個,他關心是三木傳媒的後續發展。

三木傳媒的主要業務,就是娛樂直播。

眼下,抖音的娛樂直播生態即將發生巨變,他作為老闆,當然不能無動於衷。

但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李川當下想的,就是這個問題。

三木傳媒旗下有一千五百名娛樂主播,鉅變之後,這些主播的人氣和收入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此事如果操作不好,公司的業績可能會嚴重受損。

不過,他們有應對方法。

應對方法很簡單,就是大規模的招收主播。

只要主播招的足夠多、足夠快,不但能彌補老主播在人氣和收入上的損失,還能進一步創造出更高的業績收入。

想要做到這一點,其實並不難。

因為三木傳媒兩面招牌——坤先生和彤寶寶。

坤先生是抖音排名第一的娛樂主播,人氣和流水都是獨領風騷,第二名跟他的差距,至少在三倍以上,優勢十分明顯。

彤寶寶也是一樣。

彤寶寶雖然不做直播,但她在短影片領域,可以說是全抖音最火的網紅之一了,她的影片資料和更新頻率都非常給力,綜合下來,也是幾乎沒有對手。

目前,彤寶寶的抖音粉絲量已經達到了兩千六百多萬,成功擠進了“抖音粉絲排行榜”前三十……這份資料,已經算是名副其實的大網紅了。

坤先生和彤寶寶,一個立足於娛樂直播,一個立足於短影片,兩人在抖音,都是最頂尖的。

三木傳媒有這兩員大將作為招牌,在全網都極具影響力,幾乎可以說是抖音第一大公會了。

抖音第一大公會想要招主播,很難嗎?

當然不難!

網友都是“勢利眼”,三木傳媒既然是抖音第一大公會,那他們想做主播,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三木傳媒。

三木傳媒不行,他們才會考慮別的公會。

這就是傳說中的“龍頭效應”。

行業龍頭,註定會是最耀眼的那一個,老二、老三、老四……都只能撿老大剩下的。

不客氣的說,三木傳媒如果放開手腳,一天招幾千個主播。

不過,李川不可能這麼做。

他雖然希望三木傳媒多招主播,但也不能什麼人都招。

質量太低的主播,招進來也沒什麼用,反而會給自己添麻煩。

在他看來,招募主播這項工作是必須要有篩選機制的。

標準可以放低,但不能沒有標準。

李川的想法是保持一個固定的節奏,比如每個運營每個月只招三十名主播,控制數量,儘量將優質的主播吸納進來、將劣質的主播排除出去。

當然,“每個運營每個月招三十名主播”這個節奏,其實也不低。

目前,運營部有三個運營團隊、十三個運營小組,人員數量在八十人左右。

其中,運營一組有九人。

運營一組是一個特殊的運營小組,該組只為坤先生、茉莉、鹿鹿三人服務,不對外招收主播。

排除掉運營一組,還剩下七十人左右。

按七十人算,每個運營平均每個月招收三十名主播,那一個月招收主播的數量,就是兩千一百人……這樣,幾個月下來,主播數量就過萬了。

主播數量太多,也會導致一些問題。

以前,三木傳媒是一個運營負責十幾個主播,他們會形成一個小圈子,平時拍影片、開會什麼的,都混在一起,運營的工作落實每個主播身上,雖然分配的時間有點少,但好歹都能照顧到。

運營經手後,基本上每個主播都能得到一份有針對性的培養方案。

但如果主播數量過萬,那運營肯定就忙不過來了,而且受外部環境影響,他們的精力也會發生偏移,漸漸的,他們的工作重心會從培養主播轉移到招募主播上。

到時候,普通的小主播就沒有辦法再從運營手中獲得有針對性的培養方案了。

一些小主播得不到有針對性的培養方案,就會認為公會不作為,只會利用他們掙錢,卻不給他們提供有效的幫助和扶持。

這樣時間長了,就會誕生許多矛盾。

某些別有用心的主播,可能會利用此事大做文章,即透過抹黑三木傳媒或者森先生的方式,來炒高自身的熱度。

三木傳媒是森先生的公司……這一點,大部分網友都是知道的。

三木傳媒出了事,森先生作為老闆,絕對跑不了。

這件事,是李川最頭疼的。

娛樂直播公會太容易出問題了,一旦出問題,就必然會聯絡到他,他的名聲受損,整個“三木系”都會受影響。

念及於此,此事必須要想辦法解決。

但是怎麼解決呢?

不招娛樂主播了?

這倒是一個一勞永逸的方法,但是不太現實。

娛樂直播業務,雖然掙的錢不如直播帶貨多,但也是一塊很大的蛋糕,不能說丟就丟了。

更何況,三木傳媒目前已經發展起來了,當下時機又正合適,不好好賺上一筆,實在是有違天理。

娛樂主播肯定是要招的,而且招的速度還不能慢,如果速度太慢,可能會被別的公會搶先,到時候,他們就吃不到最大的那塊蛋糕了。

但招的速度太快,運營部這邊又跟不上,那到底該怎麼辦呢?

李川思索半晌後,想到了一個比較靠譜的辦法。

他覺得,可以用當下比較火的“在線教育”理念,做一個“線上培訓學院”,專門針對公司內部的娛樂主播進行培訓。

“線上培訓學院”裡設定幾門課程,主要包括基礎知識介紹、短影片拍攝、直播技巧運用等等。

後期可以再延伸,做幾個專業技能類的課程,例如唱歌培訓、舞蹈培訓等等。

此外,還可以開設單獨輔導課程。

什麼是單獨輔導課程?

李川想到的是每個星期固定一天或者每個月固定幾天,幾位課程老師和幾名做的比較好的運營,會組成一個指導團隊,對主播進行單獨輔導和培訓。

主要方式就是透過網路連線,將主播和指導團隊放在一個網路會議室裡,主播將自己遇到的問題講出來,指導團隊的“專家”們一同上陣,幫他分析解惑,最後給出指導意見。

這個過程有時間限制,每個人限定五分鐘或者十分鐘。

這種做法,就相當於給主播提供了一份有針對性的培養方案,而且特別高效,不會浪費太多的時間。

在李川看來,只要把“線上培訓學院”做起來,以後,他就有藉口了。

你說我不管你、不給你提供幫助,怎麼可能呢?

“線上培訓學院”全程免費授課,還有單獨輔導,你為什麼不去學?

我都已經把公司的資源拿出來了,你自己不願意學,關我屁事?

這樣一套說辭,堪稱無敵!

當然,李川想要開設“線上培訓學院”,也不只是為了給自己找藉口。

他面對的使用者,畢竟是自家公司的主播……主播們學會了,掙到錢了,對他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從這個角度上講,他們是利益共同體。

既然是利益共同體,那李川就沒道理湖弄人。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他還是願意把“線上培訓學院”做好的。

‘這個想法,要好好研究一下。’

李川暗道一聲,起身離開了辦公室。

來到會議室,運營部的十三個運營小組組長,再加上吳文帆,一共十四人,已經到齊了。

李川掃了一眼,沒有說話。

他徑直的走到前方坐下,然後掏出手機,給蔣澤宇打了一個電話。

給蔣澤宇打電話,是為了讓對方遠端參與這場會議。

雖然這件事不在蔣澤宇的管轄範圍內,但蔣澤宇畢竟是他選定的未來接班人。

將來,蔣澤宇擔任了“三木系”的總經理,不可能只管電商、財務和供應鏈,而忽略掉公司其他的業務。

娛樂直播業務是“三木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是相當重要了。

然而,蔣澤宇之前卻是沒有這方面的工作經驗。

眼下,李川給他打電話,讓他參加會議,也是讓他提前接觸一下娛樂直播業務的工作內容,省得到時候接手了,不知道該怎麼辦。

另一方面,李川也想聽聽他對於“線上培訓學院”的意見。

“線上培訓學院”這個構想,還是挺有創造性的,一時半會兒也找不到成功的桉例,具體能不能行,現在還不好說。

蔣澤宇是投行出身,做過很多商業桉例分析,知識和經驗都非常豐富,認知也足夠高,他可能會想到一些相似的桉例,或者從其他的角度上提出一些有建設性的意見。

這一點,還是挺關鍵的。

電話打通後,李川簡單的說明了一下情況,然後會議正式開始。

首先,吳文帆通報了抖音釋出的公告,並針對公告的內容做了一番分析,詳細說明了這則公告可能產生的影響。

通報完畢,眾人開始討論。

他們討論的很具體,很多李川忽略掉的細節,都被提出來了。

李川參與其中,也順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他提出“每個運營每個月只招三十名主播”……這個想法,遭到了大部分人的反對。

大部分人都覺得,這樣做會影響後續的發展節奏,也會打擊運營人員的工作熱情,不是一個好的辦法。

李川想了想,覺得有道理,於是果斷放棄了這個想法。

但是,他也提出要建立篩選機制,不能什麼人都收……運營招主播的時候,一定要往才藝、才能、正能量等方向靠攏,那些可能會影響到公司聲譽的劣質主播,一定要排除在外。

對此,其他人都沒什麼意見。

之後,李川又提出了“線上培訓學院”。

這個構想,引起了現場所有人的熱烈討論。

討論過後,他們一直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辦法,可以讓三木傳媒區別於其他的直播公會,將服務質量和口碑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

蔣澤宇也是這樣認為的。

他覺得“線上培訓學院”這個想法很好,值得一試,同時還提出,等“線上培訓學院”獎勵起來後,可以往商業化的方向發展。

什麼是“往商業化的方向發展”?

說白了,就是對外招收學員。

蔣澤宇說,他們可以把課程內容設定成收費的,外面的人想學習,需要交錢,但公司旗下的主播,可以免費授課。

這樣做,既可以創造收益,還可以讓公司旗下的主播認識到課程的重要性,這樣,有利於他們後續的學習和成長。

李川聽到這個說法,眼前一亮,但仔細思索過後,還是覺得應該緩一緩。

“線上培訓學院”商業化,雖然可以掙錢,但這已經相當於一個新的業務體系了。

三木傳媒目前最重要的工作,不是發展新的業務,而是先把內部穩定住,把後續的娛樂直播業務做起來,等這一切完成後,才能去想別的事情,否則,可能會引起公司內部的混亂。

李川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蔣澤宇也表示同意,於是,此事就這樣定下了。

三木傳媒從即日起,轉變發展思路,開始大規模的招募主播。

主播招募,數量上沒有限制,但必須保證要主播的質量,不能對公司的聲譽造成損害。

等一切步入正軌後,再著手完善“線上培訓學院”的課程內容。

等課程內容完善到一定程度,再考慮如何走向商業化。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