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隱忍的李賢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降職去做官看似結局也不錯,可其中大有門道。若是被貶在富庶之地也能過得舒服,可廣東本就貧瘠,就連應該有所發展的漁業也是半死不活的,更麻煩的是海賊作亂,總之是個是非之地,平常人等避之不及,所以朝廷最愛往兩廣,苗疆,或者遼東遼西,大漠邊疆貶官了,明說貶職,實則發配,就是這個道理吧。

李賢這人看似是徐有貞的屬下,又與石亨交情頗深,奪門之後石亨曾保舉李賢為吏部尚書,不過李賢推辭了。早在奪門政變之前,李賢曾拜會過盧韻之,表示欲以和盧韻之結盟,當時盧韻之故意做出嗤之以鼻的神態,問道:“你有何資本與我結盟。”

李賢扯開衣襟,露出胸膛,雖為書生但豪氣雲天的叫道:“憑我的一腔熱血和心中的正道。”

盧韻之連忙拱手賠罪,宴請李賢並宣稱於謙未除希望李賢能歸於暗處,李賢欣然答應,雖然之後並未幫上盧韻之什麼忙,但是兩人秘密交談的次數倒也頗多。李賢與徐有貞石亨等人不同,他不是個弄權之人,但並不代表他沒有弄權的能力,他只是不願意如此。他與盧韻之一樣敬重于謙,但與於謙政見不同,其中又與盧韻之不一樣的是,他與於謙私交不太好。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若是說盧韻之和於謙屬於英雄同世不能相容,但是惺惺相惜。那李賢則是對於謙有天生的厭惡,他敬重于謙的是那忠君愛國之心,鞠躬盡瘁的態度,但是討厭于謙的則是他的處事方法和作為忠臣的作為。臣,輔佐帝王也,不易蓋於主上。而於謙則明顯凌駕於朱祁鈺之上了,而後朱祁鈺身體不好,李賢主張朱祁鎮復位,於謙則是希望立藩王為皇,最差也得讓朱見深當皇帝,總之就是不允許朱祁鎮復位。

李賢總是在想,忠臣不是這麼做的,如此做來,大明那裡還是朱家的大明,簡直是於謙的大明了,不管于謙是不是為天下萬民考慮,或者是為了敵對盧韻之,總之這樣做實在不妥,立藩即是擾亂血脈禍亂朝綱,實在難以讓於謙接受。

奪門之變前夕,李賢曾經矛盾過,因為他既想參與這場他看來是忠臣的行動,又不願與曹吉祥徐有貞石亨等弄權小人一起起事,落個同流合汙的下場。

正當李賢惆悵萬分的時候,盧韻之主動找到了他,告訴他了奪門政變的全盤計劃,並且表明不讓李賢參與奪門之變,還表示奪門之後那些利益燻心參與奪門的小人,盧韻之他要一一處理,到時候才是李賢真正大展拳腳的時候,所以現在只能隱與官場,做一個旁觀者,否則一旦成了奪門的功臣,到時候真處理就難善其身了。

李賢沒有參與奪門之變,但是徐有貞和石亨成功後都想到了李賢,並把他看做自己的死黨,所以李賢在徐有貞的幫助下進入了內閣,而石亨則是保舉李賢出任吏部尚書。李賢接受了徐有貞的橄欖枝,婉轉的決絕了石亨,石亨並不生氣,反倒是認為李賢是個人才,並沒有因為高官厚祿而動心,淪為自己的走狗,從此石亨把李賢當成平等的朋友對待,甚至一些機密的事情也不避諱的講給李賢聽。

實際上李賢對吏部尚書這個位置還是挺看中的,吏部掌管大部分官員的任免人事,有了這個位置李賢就可以一展抱負了,可是盧韻之卻說為時過早,現在出任大官無非是把自己推到風口浪尖上,缺少了保護傘。若想兵不血刃的鬥倒朝中的宵小,那麼首先需要有棵大樹替他遮風避雨,曹吉祥不適合,石亨也不適合,徐有貞最為合適,於是李賢拜入了徐有貞門下,成為了徐有貞一黨中的人物,憑藉著聰明才智,李賢很快就成了這個小集團中的“頂級軍師”。

不過還有個原因,盧韻之並未說出,那就是因為原先的吏部尚書王翱也是盧韻之的人,盧韻之自然不能厚此薄彼,讓王翱下臺了,當然留著王翱也是為了李賢好,在關鍵時刻王翱能發揮他的作用。這一切都不需盧韻之出面,他只需要坐在家中運籌帷幄便可,若以貨物相比的話,盧韻之是瓷器,所以不屑於跟徐有貞石亨這等瓦塊纏鬥,殺雞焉用牛刀?

當徐有貞被派往廣東的時候,他拜別了自己的老部下,他們多數被免職,還有少數與自己一樣被貶發往貧瘠之地任官,其中就有李賢。

徐有貞走後,李賢卻並沒有走,王翱遊說與朱祁鎮曹吉祥和石亨之間,豁免了李賢的罪過,王翱雖然不是權傾朝野的人物,但畢竟是吏部尚書,就連朱祁鎮也要賣他一份薄面。想到李賢並不是像徐有貞那樣觸及權力地位,不可饒恕的罪人,朱祁鎮親自下令讓李賢留在京城,只是罷黜了李賢的職務,官降三級。

王翱又找到石亨,送上大量金銀珠寶後說了一番言語,讓石亨相信李賢之所以參與參奏石亨只是為了權宜之計,實則是對石亨好,而阿榮也託話給曹吉祥稱李賢是從中策應之人,是揹著盧韻之發展的朝中內線,之前不過是權宜之計。

石亨和曹吉祥不再追究下去,還帶頭給李賢求情,朱祁鎮也樂意賣這樣一個人情給他們,於是不出五天,李賢回到了吏部侍郎的位置,同時恢復的還有他兼任翰林學士的職位,依然留在了內閣之中。百官之中紛紛咋舌稱奇,感嘆李賢後臺頗深,並且私下嘲諷朱祁鎮辦了個糊塗案。

徐有貞被調往廣東了,但曹吉祥和石亨並不想就這麼放過他,當年三人三足鼎立多好的盛世,是徐有貞首先打破了平衡挑起了爭鬥,現在僅僅是貶官到廣東擔任參知政事,這太不夠了,既然徐有貞去當參政,那就讓他到陰間當參政去吧。

徐有貞,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你闖進來,在石亨和曹吉祥獰笑的背後是無窮的殺機。(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