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9、遠小人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遼西在熊廷弼起復掌權後,確實安定了許多,防守也算是固若金湯,令得這段時間在休養生息的建奴,對遼西發起的試探性攻擊,也是半點便宜沒沾到,反而讓熊廷弼向朝廷發了幾封捷報,雖然這些都是小捷,但也足以穩固熊廷弼被起復後的地位。

當然,雖然建奴沒沾到什麼便宜,但這也不是說熊廷弼的防守就天衣無縫,畢竟,努爾哈赤發動的這幾次進攻,於建奴而言,卻是並沒有出什麼力。

終究,攻取遼陽、瀋陽的戰役,於建奴而言,太過慘烈,“遼左用兵以來第一血戰”的名頭,可不是瞎說的,努爾哈赤作為一名優秀的女真頭目,不可能不明白,沒有一年半載的休養生息,建奴的軍力很難恢復。

再加上剛剛攻下的遼陽、瀋陽等地,建奴自己也需要消化,所以,狡猾的努爾哈赤也只是派出小部隊試探一下老對手熊廷弼麾下軍隊的實力,看看大明的這些遼東敗軍,回到熊廷弼的帶領下,實力恢復如何,若是可能,努爾哈赤心裡也想再投機一下,再奪取明朝的一些地盤和物資。

不過,遼西雖然守得好,但除了遼西,大明的邊塞,還是有地方出了敗仗。

少數蒙古部落,眼見大明在遼東勢微,趁此時機,劫掠邊塞,而後長驅直入河北,連破大明軍隊,其中,除河北之地的衛所兵外,兩支大明派往遼東的衛所援軍也遭遇蒙古人大敗固原援遼兵敗於臨,寧夏援遼兵潰於三河。

衛所兵的大敗,明顯讓朝中上下看出大明連番敗於建奴,朝廷各地的精銳已經損失殆盡,剩下的兵馬已經不堪大用,連少數蒙古人都對付不了,那讓他們去對付比蒙古人還厲害的建奴,豈不是送死嗎?

所以,群臣眼見衛所兵已不堪大用,只能紛紛上疏,希望皇帝發內帑之銀,下旨募兵,補充兵員,從而提升邊塞各地的戰力。

按理來說,這種有利於江山社稷的要求,以朱由校的性格,應該是會毫不猶豫的答應才是,不過,不知出於什麼原因,朱由校卻是以內帑銀不足,拒絕了這次募兵。

當然,拒絕歸拒絕,但對於募兵的事情,朱由校卻沒有拒絕,告訴外朝,讓兵部和戶部合作,盡力湊出銀錢募兵,甚至連募兵的地點,朱由校都替臣子想好了。

通州、天津、宣府、大同、陝西、河南、山西、浙江,這些也都算是大明如今出精兵的地方,若是錢糧到位,卻是真的能募集到一批願意做軍戶的精兵。

只是,外朝從來都是指望從皇帝內帑裡要錢的,何曾吃過虧,要不到錢還白貼錢?

現在,朱由校竟然分文不出,這下子,外朝自然不幹了,提起錢來,他們永遠和皇帝一樣哭窮,說朱由校聽信小人讒言,又玩物喪志,竟然要和萬曆帝學習貪財,在國家大事上面,一分錢都不想出云云。

大明臣子利用言路批評皇帝,早已成了慣例,“言路無罪”也成了那些大明臣子的保命符。

反正,儘管朱由校十分痛恨這些臣子這般汙衊他,但他卻是找不到合適的言語反駁。

因為,這些早就佔據輿論大義的臣子,既然敢直接明面上直接讓朱由校出內帑,很顯然,他們對於接下來會遇到的事情,應該是有了估計了。

既然對付不了這些臣子,朱由校索性就不理會這些人,畢竟就算他們嘴炮再厲害,但沒什麼軍事能力,自然對於主要打定主意不理他們的朱由校無可奈何,只能不高興的時候,各種宣傳朱由校身邊有小人作祟,這才使得少年天子,現在連江山社稷都不重視,不發內帑募兵了。

至於這其中的小人,雖然是外朝臣子的套話,但他們也必須要找一個人來做這個“小人”,畢竟,皇帝一向是要親賢臣,遠小人的,現在,“賢臣”自然是他們,那“小人”也得必須儘快找出來才是。

選來選去,外朝發現皇帝身邊竟然找不到什麼大奸大惡的人來當“小人”,當然,這對外朝也不是什麼難事,本來就是讓人背鍋的,那就索性把最有可能也最能讓人相信的人,宣傳成“小人”不就行了?

為了某些目的,“小人”在某些的人刻意宣傳下,突然間就變成了剛剛擔任司禮監掌印太監和秉筆太監不久的王體乾和李進忠了。

而讓他們擔任“小人”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因為皇帝是在他們升官之後,才變得這麼快,甚至連內帑都不發錢來募兵了。

張在京師聽到這坊間傳播這訊息是,心裡也是不由搖頭,這可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皇帝不發內帑募兵,就說他昏庸了,可是,這募兵的費用難道就該要皇帝出錢嗎?國庫裡面的錢,難道不就是應該負責朝廷募兵的嗎?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嚴格說來,皇帝出內帑募兵,這只能是他自願,而國庫出錢募兵,才應該是必須的義務,不過,到了大明後期,彷彿國庫有銀子時都不該出錢在軍費上,軍費的錢都應該是皇帝出一樣。

很多時候,為了某種需要撥款的軍費,外朝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找皇帝商討,以達到他們國庫不出錢,全部佔皇帝內帑的便宜,就好像皇帝的內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一樣。

而一旦他們被皇帝拒絕,得不到內帑的錢,滿足不了他們的意願,各種對皇帝的汙衊也都出來了,這似乎成了明朝中後期的一種文臣的政治正確一樣。

有時候,張覺得明末的皇帝可真的苦,人家做皇帝都是榮華富貴的享福,可到了明末那幾位,卻是天天愁自己的錢不夠,還要天天像是防家賊一樣,防著那些天天盯著他的內帑的文臣,可就是這樣還是防不住,多數時候都是被逼的不得不出內帑。

不過,那些一直要錢的文官也真是無恥,朝廷的稅收越來越少,國庫越來越不足,他們佔了很大的原因。

可是,佔了大明不少便宜的他們,反過頭來,還說皇帝不好,也真是無恥得很。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