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農業人的心酸淚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那個老闆說他以前就是在老家包大棚的,碰到行情好,能掙一些錢,碰到行情不好,他寧願讓菜爛在地裡,不願意賣出去。

因為收割,儲存,運輸之後,還不如讓菜爛在地裡,起碼還不用繼續到貼錢。

正因為包大棚不掙錢,他才跑來魔都收廢品的。

所以說,蔣風那個朋友,說的也是實話,現在這個時代,對年輕人很不友好!

“如今雙羊村家家住小別墅,全村年人均收入破萬,我們家每年也能收入個十來萬!”蔣風見兩位老闆不說話,一時間有些冷場,他便接著說道。

“哦,那收入很不錯!”

“其實,如果我是你,還不如回家幫家裡,可能比你上班還掙錢!”吳青峰笑了笑。

在農村,一年收入十多萬,那真的是小康之家了。

“吳總,您有所不知,我們家年收入十幾萬,雖然相比屈總沒回村之前,翻了十幾倍,但是我爸媽,還有我哥,我嫂子他們四個人,偶爾我小妹放學回家還要幫忙,四五個人忙活一年才能有這麼多收入。”

“我哥結婚,蓋房子,掏空了我爸媽的所有積蓄,還外欠十幾萬,這兩年雖然都還了,但去年我哥又在安市買了一套房,房貸又是幾十萬。”

“如果我回家,人力是投入了,但是產出是增加不了多少的。”

“何況,您也知道,我畢業了,也該結婚生子了,我女朋友他們家,雖然對彩禮沒有要多少,但是安市的房子和車子,不說多好,起碼要有。”

“畢竟,鳥孵蛋都得有個窩,何況是人呢!”

“我哥的房貸,已經把我爸媽累的夠嗆,他們已經把我這個大學生供出來了,我結婚,買房,買車,我可沒有指望他們,我也不敢指望他們。”蔣風搖了搖頭說道。

“幹嘛一定要買到安市,就算是萍縣或者恆城也很方便嘛,現在的小屁孩都喜歡往城市裡跑,怪自己的家鄉窮,你們到是像建設啊!”

“尤其是你小子,老屈這麼一個榜樣,我這個外人都深受感動,你這個同村人,就沒有一點感受嗎,你們都跑了,村子都靠誰建設?”程學義聞言,有些不滿的盯著蔣風。

蔣風聽到這話,那真是想罵人!

村裡如果能養過人,他能不留在村裡?

建設家鄉,他也想啊,可是前提的得吃飯不是!

“程總,事情不是您想的那麼簡單的!”坐在吳青峰身邊的粱致勝突然插話道。

“這些年來,不斷有專家教授批評我們農業畢業生有怕吃苦、風險大、待遇低等思想,不願到基層去工作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我承認大部分都有這種思想,我也有!”

“社會是在發展,但農業工資待遇甚至還和十年前一樣,我們也是人,我們也要吃飯,也要養兒育女,我一個農業博士年收入才不到十萬,甚至我剛畢業時,一個老闆最高才給我年薪六萬塊錢,就這,還有人搶破頭。”

“而同類博士學位的人,年收入至少二十萬以上,混個兩年,工資大多數也能輕易突破三十萬。”

“都說下基層,問題是基層工資給的更低,大家都在想辦法活著,如果建設家鄉能活著,那大家都回去了,可是,光說建設家鄉,肚子得吃飯,一家人得活著啊!”

“程總,咱們不說其他,就安市一套房,我們得奮鬥多少年?”

“大家都是農村出來的,都說在農村蓋房,我就不說了,單單說他們!”粱致勝扶了扶眼鏡,指著蔣風四人。

“如果他們月薪不到五千,房子在農村,如果您有一個女兒,您會讓嫁嗎?”

程學義下意識想要搖頭,開玩笑,啥都沒有,就敢取他女兒?

但是,看到所有人,包括吳青峰都盯著他。

他連忙閉緊嘴巴,但這一下,他也犯難了!

說會嫁吧,他做不到,說出去,別人相信,吳青峰也不會相信。

說不會嫁吧,雖然這話是實話,但是說出去,不就顯得自己膚淺了嗎!

粱致勝看出程學義進退兩難,連忙繼續說道:“或許程總會,畢竟程總也不差錢,但是換作農村人,現在這個時代,九成九不會,甚至很多女生本身就不會選擇這樣的條件。”

吳青峰看向粱致勝,不由的點了點頭,粱致勝說的不光是他的辛酸,也是大部分學農人的心酸。

其實,從大資料上看,農業行業就業是沒問題的,甚至很好就業。

畢竟,農業是第一產業。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民文化素質較低,而基層農技人員和管理人員卻很少,這就是人才需求的潛力所在。

但農業投資高、產出少導致涉農學行業目前不景氣,使農學畢業生待遇普遍較其他專業低。

導致很多學農業的不願意就業,加上大部分的工作環境,很多人都受不了。

去鄉下,和一群上了年紀的大爺大媽打交道,在外面跑。。。。。。要是能坐辦公室,除了理想主義者,沒人想要幹這一行。

傳統的農業行業,入門門檻低、工作環境差的問題比比皆是。

並且你做3年的工資,可能比不上你同學轉行做一年網際網路的工資,這是現實!沒辦法比。

加之,粱致勝說的,為了活著,為養活一家人,以目前中國農業普遍的待遇來看,除了少部分,大部分連養家餬口都做不到。

像程學義這麼想的人不少。

什麼不回報家鄉,發展家鄉,但是現實就是,回家鄉,連自己都養不活。

吳青峰雖然佩服為自己家鄉而奮鬥的人,但是同樣理解因為家鄉活不下去,而逃離家鄉的人。

都沒有對錯!

都只是為了活下去。

“我讀碩士研究生時,和我同屆的同學,認識的農業同學,有70%的人轉行了,他們去做淘寶、銀行、超市、老師、行政、平面設計、甚至賣眼鏡,或者考事業編制以及公務員,剩下15%考研,只有15%從事農業的種植業,以及相關的種子、肥料、農藥的銷售。”

“但是,等到我博士畢業後,考研的那批人,要麼去當老師,要麼考公務員去了。

還有那批15%從事農業類工作的人,基本上也都轉行了。

目前還堅持在這個行業裡面的,我只知道有四個人,一個賣農藥,一個賣化肥,一個幹農業類諮詢服務,還有一個就是我。”粱致勝說著說著,自己都莫名其妙的笑了起來。

“說實話,如果不是頂著農業博士,辛苦讀書二十餘年,我都想去工地搬磚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