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1:諸事定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老爺子,老太太停棺三天,玉清接到信馬不停蹄從平京趕回來,見最後一面。

誠兒去接楊氏回來吧!崔家的白事英子婆婆不露面不好看。

等崔家過完無期,讓她陪著我去鎮上住一段時間,

行,兒子聽母親的,我這就派人去接,

崔勝平跟崔勝利兄弟倆在宅門口,叩頭答謝來人,

玉清和玉河在停靈棺前方叩頭答謝來人,並給來賓送孝布,所謂的孝子賢孫,摔盆打瓦就是這樣,

兒子輩的要披麻戴孝,孫子輩的只戴孝,重孫一輩的戴紅孝,也就是喜孝。

青山帶著董家幾兄弟料理外事,麗紅帶著秦氏還有孃家嫂子們料理內務,崔家上下都處在傷痛裡,沒有精力料理喪事。

崔勝蘭跟嫂子,弟媳婦哭靈,

崔家老太爺,老太太臨了都不放心大孫女,這讓李誠在邊上送人的時候,臉上都臊的發紅。

崔玉英哭的整個人都脫像了,她孤身無倚的來到這個世上,家人給了她最大限度的保護和疼愛,其中很多決定都是老爺子點頭首肯的,

老爺子早就熬不住了,心裡放心不下她這個孫女,熬油似的撐著一口氣等她回來,就為了看一眼才能安心的走。

崔家對老爺子走是有心理準備的,臨了誰也沒想到老兩口恩愛至此,老太太也跟著歸山了,生同衾,死同穴。

李澤樸跟著他姑父王明去墓地看方位,挖地門,先去墓地的人,用車拉著紙錢,香燭,米,飯,草,鐵鍬,炮仗。這些都要提前送去墓地,東西要帶齊,不能落下了,

就是落下了也不能在回來拿,這叫不走回頭路,走回頭路不吉利,對主家不好。

武鏢頭找了高矮胖瘦差不多的16個人抬棺,俗稱八大將,每人一碗紅燒肉吃完起身,

摔盆……點長明燈……隨著儀堂先生話音完,女眷聲音嗡的一聲哭了起來,

玉輝過來給摔盆,玉清對著遠處正在哭的玉輝喊道,

大哥這盆該你摔,書上都說了,摔盆歸長子長孫的榮耀,

大哥讓你摔你就摔,玉輝原本眼睛哭的紅腫,聽見大哥這樣說,哭的更大聲了,一個用力,燒紙錢的盆被摔碎了,

玉河去拿兩塊布來,玉清對弟弟說,

阿爹這是你的,小叔這是你的,給阿爺,阿奶麻棺吧!

小叔就不麻了,盆已經被玉輝摔了,麻棺就讓你阿爹一個人來就行了,

一起去吧!都是阿爺的兒子,孫子呢,玉清堅持,

崔勝利心頭一熱,滾燙的眼淚掉在棺蓋上,跟他大哥一人麻半邊棺,(麻棺在鄉下叫麻棺材上的灰,材的諧音“財”兜著的灰是歸山父母保佑的錢,“官”“財”這是根深蒂固的東西,歷來只有長子,長孫才有資格做)。

坐棺人上……引路人,引路了……先生又喊了一聲,

玉清坐在老爺子棺上,老太太的棺,玉河讓給了玉輝坐。

引路人是女婿的活,王明架長條板凳對著堂屋門口,手起刀落斬了公雞頭,

邊上的人眼疾手快的用罈子套著雞,一滴血都沒濺出來,引路雞不能見血,

玉河拿著砍刀把堂屋門口,門坎兩邊各砍了兩條口子,傳統習俗怕門坎太高,棺靈抬不出去。

起棺……送靈……女眷都迴避不得衝撞……

兩抬棺靈並行出了大門,一棺八人,兩棺十六將。

一路烏泱泱的送行人,有交情的人家在路邊搭棚設祭,

崔勝平和崔勝利每遇到一個就跪下叩頭答謝,

王明跟李澤樸一人拿一個火把,在棺靈前面引著。

老兩口出棺後,崔家頓時空了下來,張氏跟麗霞在屋裡收拾崔老頭和老太太平時愛穿的衣服,她們要到第三天才能去墓地祭拜。

半上午過去了送靈的人迴轉了,麗紅把人安排在城外搭棚坐席,

白事宴席酒樓都是不接活的,好說不好聽,崔家宅子太小又不夠坐,人越來越多,這也是零時起意。

晚間宴席告一段落,崔勝平帶著弟弟和孩子們用稻草編火把,

把頭要用八十一個草頭編住,這叫送火把,連著送剛入殮,接著頭七,二七,送夠八十一支才行。也就是三天。

崔家第三天又鬧哄哄的一天,一家老小全去了墓地上墳,

阿爺,阿奶孫女不孝,臨到頭了還讓您老人放心不下,

玉慧在邊上聽了嚎啕大哭,她幾乎是老兩口手裡捧大的,邊上祭拜的人聽了哭聲,都跟著紛紛落淚。

崔家宅裡,出來進去再也看不到您二老坐著了,老太太你心狠呀!您怎麼捨得您孫女,孫子呀?兒媳們哭靈多數都是家常瑣事拿出來說一說,

交好的人都過來拉張氏和麗霞勸她們節哀,崔勝蘭哭的跟侄女一樣也脫像了,

起靈那天,玉清真是懂事了,大哥,大嫂依然待她跟弟弟如舊,摔盆,麻棺,坐棺這麼大的事,玉清眼都不眨的就分了做。

玉人般的侄女,落得這樣的地步,英子可是老爺子的心頭肉,阿爹怎麼就狠心撒手走了呢?

新墳上完,崔家諸事皆理順了。

因為是隔輩的關係,玉清不需要守三年喪,又是政權交替的局勢,玉清跟他岳父商量完接著去平京,進翰林院待待,周夫人上門安慰張氏,開口讓雲舒留下來伺候張氏。

留下來做啥?小兩口待在一起才好,以後玉清去那裡雲舒就跟著一起去,我們不興讓兒媳婦伺候,張氏連忙拒絕親家母的好意,周夫人感激的看著淳樸的親家母。

爹,母親和奶奶也別回鎮上了,平安留在泰安你們幫忙照看著,

我跟英子要南下北上,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回來,

平京時局亂,英子要去巡鋪子,不管是哪一位,我們至少做在前面,免得像通江被人始絆子都不知道。

李老爺拍拍兒子的肩膀,表示答應了。

崔玉英這次出門帶著玉河一起走的,走前崔玉英跟她弟弟玉清在書房說了半天的話,出來的時候崔玉英先南下。

玉清帶著雲舒去了平京,姐姐的意思讓他趁著丁憂期間,好好準備殿試的事情。

他去周家,岳父也給了相同的建議,玉河要沉寂兩三年,等時局定了才接著考,無權無勢的崔家不得不小心翼翼的走。

楊夫人自回到李家整個人慈和了很多,每天就在婆婆和孫子身邊轉悠,老夫人攆都攆不走。

隨著時間的推移,平安越來越粘李二夫人,一會不見都不行,

平京李大老爺來了幾封密信,稱讚弟弟眼光魄力都不錯,斷尾求生做的幹淨利落,這種你死我活的爭鬥,如果看不清局勢,弄不好全家上下都能搭進去。

玉河著手接了崔家的產業,跟在姐姐後面學著幫忙打理,姐姐教的各種東西,書本上都是沒有的。

局勢越發緊張嚴峻,這也讓三人步伐加快了不少,神經每天都繃著,

崔李兩家跟平京牽扯的過多,崔玉英不得不另劈蹊徑,但凡牽扯進去的產業,崔玉英毅然放棄只求保崔李兩家平安。

這份識趣,讓平京的貴胄們十分滿意,也沒有過多的為難兩家,公主還在呢!事情不能做絕了。

只要命脈握在手裡,舍出去多少都不怕,大局定了,我們還能東山在起,只要保著玉清和你姐夫大哥屹立不倒,我們送多少出去,就還會回來多少。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我知道了姐姐,玉河打小就佩服他姐姐的這份敏銳。

玉河千萬記住了,在時局交替的時候,要學會識時務,

家族的一切只有在活著的前提下,才有機會東山在起,捨得出去,才能賺的回來,

底氣,硬氣,清高,驕傲,堅持。只會讓你在這樣的交替時段裡成為犧牲品。

你的這份胸懷和格局值得我跟玉河學一輩子,李澤樸過來笑話妻子,

平京幾百萬的香坊子說送人就送人了,轉身膠坊子也送了出去。

“不送”這會怕是李家都在牢裡了,崔玉英白了一眼李澤樸,

膠方子,香方子在我們手裡,鋪子算什麼?莫學那些上不的檯面的小商。

是是是……崔小財神說的很有道理。李澤樸推著妻子,財神爺我們可以吃飯了嗎?

就你嘴貧,崔玉英回頭笑罵了一句李澤樸,跟著弟弟和夫君去吃飯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