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一章遷移人口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戚英並沒有讓人馬停留,情況實在是太緊急,沒有任何的時間能夠給他們休息,否則整個戚家軍都完了。

短時間之內的急行軍,和之後的生死存亡相比,完全不值得一提。

戚英已經命人前去屋谷城,給童子明下達了命令,繼續馬不停蹄,向著北面的築前國而去。

一天之內,戚英帶著五千人馬,返回了築後國。

次日清晨,疲憊不堪的人馬終於進駐秋月城,士卒也終於得到機會,能夠坐下來休息,並且得到喘息之機。

戚英的安排,底下的人都在認真執行。

方敏的船隊也是幾位辛苦,兩天時間裡幾乎沒有停過,已經往返了六趟,將薩摩南部的百姓,往北面肥後國運送。

六趟運了將近一萬五千餘人,暫時全部都安置在名和家的領地內。

之後會慢慢的把他們,往築後國運送,在大隅國人進入薩摩南部之前,這樣的運送還會不斷的進行。

方敏也不會傻著讓所有士卒都不休息,運送的時候跟作戰不同,雖說要追求速度,不過基本上只需要一半的水手,負責進行航行即可,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所以可以將所有的水手分成兩到三班,進行輪換倒班,這樣可以儘量保證續航能力。

同樣的命令也傳達給了甲斐宗運。

他讓自己手下有傷在身的隈莊親昌,帶領數百人馬到各個村子,去聚集那些還希望,在戚家軍手下享受優惠稅收政策的百姓。

這些百姓同樣向著北面移動,甲斐宗運則繼續在清水城,攔截大隅國的人馬,以掩護後方的撤退行動。

差不多兩天的時間,南邊的百姓又往北面,撤走了差不多三萬人左右。

薩摩國有十餘萬百姓,大部分還是決定留在薩摩國,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不只是明國人會有這樣的想法,倭國人也同樣如此。

戚英對方敏和甲斐宗運的命令,就是儘量遷移薩摩人口,以此來削減敵人之後得到的人口數,實際也是打擊對方實力。

雖說只遷移了五、六萬人,不過也大概符合戚英的預期。

薩摩國的人口就那麼多,一下下降了三分之一還多,在南邊許多地方甚至都變成了空城,就算是丟掉了大片土地,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勝利。

再加上原來就在出水郡的萬餘百姓,戚家軍在人口上算是大豐收了。

這些人之後會填充到築後國去,那裡現在人口稀少,但又算作是比較靠近中部的後方,所以需要一定的人口填充

對於這些薩摩國人,筑後國離自己的老家遠了一點,但也不失為是好去處,至少他們能夠分到土地,享受比較少的稅收。

繳稅少了,生活似乎也有了奔頭。

戚家軍並沒有強制性的,要求所有百姓全部遷移,徵求了大部分人的意見。

有一些倭國人家庭做出了選擇,那就是。一部分人北上,而一部分人留在薩摩,之後視情況而定,再行聯絡。

這是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的投資,哪一邊更有優勢,另外一邊就可以想方設法過去投靠。

相信等到這六萬人全部安定之後,一定會告訴自己在薩摩這邊的親屬,在築後過得如何如何。

到時候估計還會有大量的人口,會自動流向戚家軍的領內。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