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八章人員安排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霍與瑕能夠到各個地方去巡視,監督各地的行政事務的實際實施情況,以避免出現天高皇帝遠的狀況。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霍與瑕身兼工部和御史的職責,其身上的擔子也同樣不輕。

李喆是跟著戚英的老臣子了,之前做事一向兢兢業業,一絲不苟,是戚英最能夠放心的麾下文管人物。

雖說能力上跟其他人相比,有著比較大的差距,但是就他那一副認真的勁頭,還真是少有人能比。

戚英將管理府庫的職能,全部交給了他負責,他將管理戚家軍麾下的所有各種大小庫房。

從戚家軍的公庫(你可以理解為國庫)、糧庫、軍械庫、馬廄,到各個地方的糧倉,全部都由他來負責。

反正李喆在戚家軍最初也是幹這個的,已經有了一定的心得體會,還有著戚英教給他的一些,現代的庫存管理方法。

由他掌管著庫房要務,戚英才能對治下所有庫房的事務放心。

只是掌管庫房,李喆從地位上,或許並沒有海瑞他們那麼高,但沒有人會敢於看不起李喆。

不管是在坐哪一位,甚至包括戚英在內,在他掌管的庫房之後,所有需要用到錢糧的事情,都要經過李喆之手。

他成了戚家軍實際上的大管家,誰還敢看不起他?

看不起他,以後自己的工作,就不要想順利開展了,府庫一卡,錢糧哪裡來?

戚英的岳父唐鶴齡,因為掌管學政,依然還是由他負責這一塊。

之前戚英已經對唐家進行過敲打,唐家所有的弟子現在都已投到戚家軍的麾下,因此他這個學政官,也就相當於是真正的大夫子。

不過對於這樣的狀況,唐鶴齡不敢有任何的怨言,他只是兢兢業業的,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反正之後唐家跟戚家軍,是完全分不開的,沒有必要爭這一時之利得。

他的弟弟唐鶴衿也擁有千里之才,就算讓他掌管整個倭國的事務也不會有問題。

暫時也沒有其他的組織架構,或者是官員要求,於是戚英就讓他先給海瑞當個副手,這同樣也是比較高的地位。

戚英還需要專門設立一個,跟戰爭有關的部門,來負責軍事謀劃,還有各種軍中文職工作。

這個部門的領頭人是戚英的四弟戚昌國。

親兄弟,又有這極高的韜略水平,沒人敢說什麼,反正那些文官也沒有意識到這個部門的重要性。

把這樣的部門交給親弟弟,戚英也才能夠安心一點。

黃友賢因為擁有一定的大局觀,暫時也沒有別的安排也成為了這個部門的官員,他還會負責一些外交事務。

另外以周行為主的情報部門,也成為了議事廳的一部分,只不過他們是秘密的,不歸任何人領導,直接對戚英負責。

這樣基本上戚英麾下的最高行政機構,就有了一個大概的組織架構,當然這只是初步的搭了個構架。

之後戚家軍領地不斷擴大,人才不斷豐富之後,這個架構的規模也會越來越大,各種職責的劃分也會越來越細。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